BET物理吸附常见测试问题(十)
一.为什么要称量样品质量(称重)?称样量多大为好?
比表面积是单位质量的表面积,所以必须在脱气后和分析前对样品管中的样品用减重法进行称重计量。对于氮气吸附测定,我们要考虑样品在样品管中的总表面积,也就是比表面积 X样品质量。样品量以总表面积达到5~200m2之间为好。
用天平计量出来的是质量,不是重量。为方便说明,此处混用这两个概念。测试前应对仪器精度(可测量的最小总表面积)及样品的表面积有个大概的估计,以确定所需样品量。小于仪器精度,测试结果相对误差则较大。当样品有很高的比表面积时,称样量较少,这时称量过程可能带来较大的误差。称样量的判断原则是:
1)尽量减少天平的称重误差;
2)样品管中的样品要有足够的吸附量,其引起的压力变化应远大于压力平衡所允许的公差(Tolerence);
3)样品管中的样品吸附量也不能过大,否则吸附平衡时间太长,导致实验时间过长;
4)如果仅需要比表面积测量,则称样量应使样品管中的总表面至少在1-5m2间;
5)如果是测定吸脱附等温线,在样品管中的总表面积应至少为15-20m2。
对于氮气吸附,有关称重的经验如下:
a. 尽可能称重到100mg以上,以减少称重误差-
b. 如果比表面大于1000:称重0.05-0.08g
c. 如果比表面大于10,小于1000:称重0.1-0.5g
d. 如果比表面小于1:称重需要在1g以上,甚至到5g以上
为确保测量精度,分析后应重新称量样品的质量。如果分析后的质量不等于脱气后、分析前的初始质量,应采用分析后的质量进行重新计算。
二.样品管都有哪些规格?样品管和填充棒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一般厂家都能提供6mm、9mm 和12mm管径的多种规格样品管。管径越细,死体积就越小,测量精度也就越高,但装填样品时比较困难。所以,要根据样品情况,权衡利弊,酌情使用。
减小冷自由空间是所有仪器设计制造人员的共识。所以,选择样品管时,都遵从“尽量使用填充棒、尽可能细的样品管颈、尽可能小的样品舱”原则。
除此之外,还需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1)样品形态的影响:对于粉末样品,尤其是低密度的粉末样品,如活性碳等,在抽真空的过程中粉末扬起会引起分析结果不准确,如果粉末沾染到O形圈将造成系统漏气,一旦粉末进入系统歧管还将引起更加难以修复的系统污染。因此,对于这类样品推荐使用管颈相对较粗、样品舱相对较大的管子,并且不推荐使用填充棒。而对于大颗粒、高密度样品,如金属、某些分子筛等,受抽真空力影响较小,不会引起系统污染,因此选择样品管就可以直接遵从首要原则,“尽量使用填充棒、尽可能细的样品管颈、尽可能小的样品舱”。
2)分析类型的影响:对于微孔材料的孔径分析,由于实验起始压力相对低(通常从相对压力10-7/10-6 区段起始),在低温下分子扩散速率较慢,加之气体非理想性对数据采集的影响较大,因此推荐不使用填充棒,以减少实验误差。对于介孔段的孔径分析以及比表面积测试,由于气体非理想性对数据采集的影响极小,因此使用填充棒反倒是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样品比表面积的影响:对于小比表面样品,在试验过程中所需样品量较大,通常需要几克甚至十几克。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应注意的是样品量不要超过样品舱(直管、小球或大球)总体积的2/3。此外,若小比表面样品还具备1)中所提到的密度小的特性,那么也不推荐使用填充棒。样品管的选择经验有如下参考:
a.9mm 样品管是最常用的样品管,适合大部分样品;
b.标准样品管用于颗粒样品及常规比表面分析;
c.大球样品管用于粉末样品及低表面样品分析;
d.6mm 样品管对于高精度的微孔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三.什么是歧管?它对仪器测量精度有何影响?
歧管(manifold)是物理吸附分析仪中连接进气端口、真空系统、压力传感器和样品管等的多支路管路系统。歧管体积是计算物理吸附初始进气量的依据之一。这部分体积固化在仪器内部,可通过校正得到精确数值。另一方面,吸附质气体在扩散过程中压力差越大,则气体绝对量计算越准确。因此,歧管体积越小,则仪器精度越高。
四. 为什么要记录歧管温度?歧管温度控制对测量精度有什么影响?
在理想气体方程中,体积、压力均为温度的函数,因此,准确的系统温度也是吸附量准确计算的一个基础。通常系统温度是通过与歧管相连的温度传感器实时记录的。目前市售的大部分仪器大多使用精度±0.1℃的温度传感器,均可满足实验精度的要求。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最新的仪器设计趋势是所谓“高分辨微孔分析”的技术,该类型仪器均采用0.1torr 压力传感器采集低压区数据,以使在高真空区域(相对压力<10-6)的数据分辨率和稳定性更高。但是,该类型传感器对温度变化更为灵敏,因此,为了获得数据的高稳定性,需要特别配置更为稳定的系统温度,例如采用系统加热的方式,保持歧管恒温在50℃,避免温度波动。
如果是静态高压吸附系统,歧管温度波动±0.5℃,就会造成吸附量计算的明显误差(如±0.3mol@CO2),因此要求对歧管温度的控温精度在±0.1℃以内。
压力传感器作为静态容量法的基本计量单元,应该自身都有电子陶瓷恒温系统。如果选用没有恒温装置的压力传感器,虽然成本较低,但压力测量精度也会极低,就没有可能测量10nm以上的较大介孔分布。
总结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BET测试相关内容,可以联系我们铄思百检测!铄思百检测作为华中地区领先的第三方权威机构,与武汉众多高校及其分析测试中心有交流合作。除BET测试以外,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电子能谱,热重分析等测试都有丰富的经验,欢迎联系送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