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永远不敢告诉你的真实想法


每周都有那么两三次,藤校的理查德费尔德教授都会被学生叩开办公室大门,听着学生大同小异的倾诉,教授边心想:“又一个“,边拉开抽屉,从厚厚的一摞复印纸上拿出一张递给对方,读完上面的话,几乎所有人都哭了,有的学生还边哭边质问教授何时偷看了自己日记。
后来教授在学校大会上把复印纸上的字复述出来,一瞬间全场哗然,学生纷纷交头接耳,发出如释重负的声音,大厅内嗡嗡作响,如同一个巨大的蜂巢。教授说的是:
冒牌者综合症:
冒牌者综合症是一种极其常见的感觉,有这种症状的人往往非常优秀,但他们无法将这些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认为只不过是运气好、误会,一旦遇到更大的考验,别人便能识破自己是个“骗子”"垃圾"的事实,并因此感到惶恐、焦虑。
他们想避免被人发现自己是个“冒牌货”,于是非常努力地工作,而努力工作会带来更多的掌声,让他们持续陷于恐惧的轮回中。
同理,我们身边一些学霸说这次没考好,他们不是装,他们是真心这么觉得的。
而有关冒牌者综合症的那些小心思,他们是不敢告诉别人的。

焦虑往往是冒牌者综合症的根源。
看见同龄人逛街玩乐,怀疑他们做了什么才能这么潇洒;
听到他们说昨夜学到2点,就想着自己是不是该爆个肝;
家人劝放松放松,便开始生气,心想明明一放松就会落于人后好不好,世上没人懂我啊;
朋友鼓励要再加把劲,便无语凝噎,心想我都这么紧张了,你还说这话,世上没人懂我啊。
日不能食,夜不能寐,面有槁色,终日神经紧绷。
从国内985到国外藤校都经常这样。
按理说,他们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聪明、最有天赋的人之一,怎么会焦虑成这样?他们在焦虑什么?
他们的困境在于:
强于自己的人,往往看起来比自己从容;
弱于自己的人,自己要试图看起来比他们从容。

他们害怕刺激强者认真起来,把自己甩得更远,害怕弱者赶上来,随时取代自己这个“冒牌者”,于是就装出轻松从容的样子——看,我很容易就能达到这个高度~
没错,他们可以兢兢业业把一件事做到顶尖,可他们不理解,同样一件事,为什么有的人那么轻松从容,就做得和自己一样好,甚至比自己强。
所谓焦虑,便是“本应该做到,却没能做到”的感觉。

诡异的是,如果大家公认课程真的难,没有人可以轻松胜出,那么,整体风气应该是推崇勤能补拙,而不是像湖中鸭子,表面上悠哉游哉,实际上脚蹼划得一个赛一个快。
高中时相对正常,只有个别尖子生倚仗的是自己的聪明,而不是刻苦,而且大家统一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知道他为了迷惑其他人,白天课上睡觉,晚上熬夜学习,那更会笑掉大牙。
可自上了大学,情况似乎就变了,人喜欢表现得在4S(study-society-sport-sleep)中游刃有余。
因为高中的时候,大家的生活背景都差不多,大学遇到的人的社会背景一下子变得非常广,总有一撮人是万恶之源,他们真的跟赫敏一样什么都懂,对付难题是真的举重若轻。
那么对付难题,他们哪里不一样?
我们先来拆解一下,什么叫做难。
所谓难,便是要学的知识多+知识彼此多次嵌套+时间紧。

冒牌者综合症患者以为问题在于天赋。
学的知识一样多,嵌套一样复杂,用时比自己少,还做得比自己好,那不是天赋是什么?
比如大物理学家费曼,他在芝加哥参与原子弹计划时,花大把时间玩乐器、研究撬锁、和妻子用不同的密码写信来和检查人员斗智斗勇,可当别的小组向他解释碰到的困难时,他脱口而出“为什么不试试积分符号内取微分的方法呢?”
半小时后,他们忙了三个月的问题,居然就这样解决了。
费曼在自传中却自称,自己智力平平,毫无特殊天赋。

真相是,他在初中时,由于在课堂上过于调皮捣蛋,老师便把他桌子单独设在教室的一角,然后扔给他一套那——么厚的解题册,上面是从基础数学到高等数学的各种解题方法,他为了打发无聊,只好不停写呀写,翻来覆去写了好几遍,直到页脚发卷为止。等完全掌握后,他出于兴趣,便去找更难的题做了。
他做的越来越多,以至于到后来看见一道难题,他直觉应该用某种解法,然后才去验算直觉准不准。
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他悠哉游哉,在看不见的地方,他训练得比任何人都多。
学的知识多不是问题,知识彼此嵌套复杂也不是问题,问题是,愿不愿意额外多摊时间。
除了理工科,人文艺术领域也一样。莫扎特8岁就写出了人生中第一部交响乐,那是因为他从小就被父亲当摇钱树,3岁就逼着学会拉小提琴,一天足足训练14个小时。
除了孩子,成年人也一样。莫言的作品以想象力著称,人皆以为他是天才型选手,可实际上,他写出成名作《红高粱》时已经31岁了。他说,自己当初和其他作家住在同一个大院儿,别人打牌闲聊,他在埋头写;别人踢球唱曲儿,他在埋头写;别人洗脚上床了,他还在埋头写,就这样一直写到诺奖。
所以天赋是什么?
所谓天赋,无非就是比别人早摊时间,多摊时间。
那些真的举重若轻的学霸,只是在人看不见的地方,早摊了时间,多摊了时间训练,以至于给外人一种他们很有天赋的错觉而已。
除了名人,除了学霸,在我们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也处处可见。有经验的教师打量一下新学生,就能看得出对方的性格;有经验的医生扫一眼x光片,便可判断出潜伏极深的病灶;甚至一个有经验的农民提一提鸡鸭,都能精确到几斤几两。
当面对难题时,如果感觉自己力不从心,随时都可能掉下来,那也无需担心,无需焦虑,自己多半是得了"冒牌者综合症"罢了,只能说明自己要早摊时间,多摊时间练习,仅此而已。
毕竟,天赋可以人造。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