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语文阅读理解这样做,真的有效果!满分轻松拿!
前言
大道至简,直接分享干货,适合被阅读理解毁掉语文成绩和未来的孩子!这样做,真的有效果, 满分轻松拿!
01
吃透基本概念
基础概念混淆不清,这是很多孩子阅读理解差的病根。在阅读理解题目和参考答案中,它会经常考孩子一些专业性的术语。你看题目中出现的人物描写和表达效果,很多孩子就搞不清楚。
再比如3类11种表现手法,有的孩子到了高中都搞不清楚,但是阅读理解的题目和参考答案中它必考。
再比如结构手法、写作手法、艺术手法,这些都是非常大的概念,相当于数学中的函数,相当于物理中的压强,就这么大的一个概念,很多孩子都是混淆的。
因此,我们第一个必须吃透基础概念,吃透这个概念以后,孩子就能做到一点,再看到阅读理解考题和参考答案中的专业术语,他就知道指的是什么的。
也就是说,孩子能读懂命题人到底在考什么,而且能够用专业的术语跟命题人进行沟通了。
如果孩子连这个概念都吃不透,那么他就读不懂题,看不懂参考答案,答题就全凭感觉。
02
明确考点题型
阅读理解无论每次考的文章怎么变,考题怎么变,其实它背后都有明确的考点和题型。
为什么呢?因为它属于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所有的科目都有明确的考点和考题范围,你看看,语数英,政史地,哪个没有?都是非常明确的,它不会乱考。
所以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过来过去,其实阅读理解考察的题型非常少。
我总结提取出来首创的八大题型21种小题型,如果孩子把这些题型掌握了,90%的阅读题都在这个框架内。
比如我们第一类大题型概括内容题,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考概括,一直到初中,甚至高中,都在考,只是随着年级的提升,考察的难度更高了。
三年级可能让他概括一个三百字的文章,六年级让他概括一个八百字的文章;
到了初中以后,依旧考概括内容题,这时候,考一千五百字,两千字的文章,让孩子去概括,这就是难度在提升。
所以,你看阅读理解,从小学到初中,它过来过去就考这些题,可惜的是我们的孩子根本没有明确的考点题型意识。
没有题型意识,即使孩子每天都练习,到最后他都不知道练了哪些题型;下次如果命题人换一篇文章,拿原来练过的题再来考孩子,孩子都不知道。
如果孩子每次拿到一个阅读理解的考题,他都有一种初次见面的感觉,不用说,孩子以前做的都是无效练习。
03
熟练题型解法
很多孩子阅读理解差,你问他一年能做多少篇阅读理解?90%的孩子一年的练习不超过80篇,就是我们的孩子阅读理解成绩差,但是他从来不花时间去练。
举个例子,孩子数学成绩差,你一看,一个学期下来,很少去做数学的练习,他的数学成绩能好吗?
所以,怎么去做?只能练!
我一再强调,阅读理解类似于我们学钢琴一样,你只掌握乐理知识,然后你不去练,你乐理知识再精通,你始终不行。
所以,我们的阅读理解是一项技能性的能力,这个技能必须建立在练习上。
所以,有的家长说,我喜欢给孩子收集一些题型的资料,解题的公式,然后让孩子去背,背了以后往进套,我跟你说,这完全是歪路子。一定要在掌握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题型以及掌握正确的题型解题方法的前提下,去做有效的练习。
怎么做有效的练习呢?
我给到的方法是,专题练习!
有效练习有两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专项练习,不要做混合练习,混合练习是没有任何用的。
第二个标准,不依赖参考答案。
你看看,它叫参考答案,说明阅读理解的答案并不唯一。那么你如果只拿参考答案去评判孩子的对错,那是错误的。孩子必须形成自己的解题框架,才不会被参考答案带偏。
所有的满分💯都源于厚积薄发!坚持这样做!真的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