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疫情环境下,孩子到底是“叛逆”还是“抑郁”?

2022-12-13 10:28 作者:荣新奇教授  | 我要投稿

疫情期间,抑郁症及焦虑症的患病人数比例上升,已有不少研究发现,尤其儿童青少年的患病率。

根据一份2022年9月发布于《美国预防医学期刊》的研究指出,在美国12~25岁的人口抑郁症病例虽大幅增加,但接受治疗的却没有相对增加,因此必须正视此现象。


根据调查,最常让青少年感到压力的前三名,依次为课业压力、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及人际问题,进一步发现,女孩比男孩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及人际问题困扰,感到更有压力;另外,抑郁情绪症状越严重者,求助比例越低。

全世界已发表的青少年抑郁症盛行率均有微幅增加。比较严重的问题是,青少年的自杀率,不同于与其他年龄群体,这几年来不减反增;而与其说青少年挫折耐受力差或说是草莓族,倒不如正视在这变动的生活型态及新科技带来的困扰下,青少年其实是最容易受影响的群体。

而且青少年的抑郁常常被误以为是叛逆,家长需学习如何辨识孩子是抑郁症,除了叛逆行为,会伴随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如胃口不好、凡事提不起劲、失眠、甚至不想出门、增加许多负面思考等,而单纯经历叛逆时期的青少年,生活作息及饮食习惯则较如常。


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家长要改变一些思路和看法,不要只一味当指导或要求者,孩子需要的是倾听、同理他的不知所措、分享他的各种情绪,而不是一直给建议,家长试着成为孩子的朋友角色。


其实很多人不了解,为什么劝抑郁症患者不要想太多或想不开是无效的,这问题就像我们遇到胃痛时,无法叫胃不要再痛,可能过一阵子会自然好起来,但如经常出现疼痛就是一个警示。而情绪问题常常被当作不存在、漠视或被搁一旁,当我们察觉到情绪常常低落、负面思考、不自觉想哭,或不想成为他人负担、想消失等,已经不是寻求温暖可解决的,应该要接受专业的协助或治疗。

原文原创自荣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转载,请取得许可并标明出处。有任何疑问,可以点击头像私信联系。


疫情环境下,孩子到底是“叛逆”还是“抑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