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智慧:为人处世的重点是拿捏分寸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许下的诺言如果合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的样子如果合乎礼的话,这样才能远离耻辱;再无私的人也不会不顾自己的亲人,依然可以当做效法的对象。”
作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体现在三个方面:守信、礼节与尽责: 许下的承诺如果符合“义”的精神,才能如约兑现。对朋友提出的要求要经过仔细考量,合理的才承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合理的必须婉转拒绝,以免失信于人。凡轻诺者必寡信,许诺之前必须仔细考量把握分寸,只承诺自己有把握做到的事,每一次实现诺言的过程就是树立个人信用的过程。 对人恭敬要合乎礼节的原则,才不会自取其辱。对人过分恭敬,给人不自重的感觉,有讨好巴结的嫌疑,自然不被人尊重,如果拿捏分寸,对人对事庄重认真,不卑不亢、恰到好处,又符合所处环境的礼仪习惯,自然也可以被人以礼相待。 再无私的人也不会不顾及自己的亲人,依然可以当做效法的对象。绝对的无私和绝对的自私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帮助他人也要有限度,先过好自己的生活,在个人责任、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之间把握平衡,拿捏分寸,避免个人生活失衡。别人首先对个人和家庭尽责,不必用负面的标准评判,反而要加以学习,让自己也能有所依托。 守信、礼节与尽责,都要有自己的思考,重点都是拿捏分寸,在自己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做到进退有度、恰到好处,才能经营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