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智性享乐主义(2-1-3-3)——伊壁鸠鲁的哲学:降服欲望、坦...

主义主义2-1-3-3
代表人物:伊壁鸠鲁
智性享乐主义 Interllectual hedosim
目的论上:认为这一个世界是无限的,德那里是有无数的世界消亡一个还有一个。决定了注定会灭亡,那么追求唯一就是智慧
原子有了新的运动模式:swerve转向。万物在下坠过程中会莫名有偏斜。世界就不再是决定了,原子就会有突然偏斜的自由。
伊壁鸠鲁主义:
现代语境下是物质庸俗享乐,但是本身是追求智性享乐。
场域论-2:自然vs神圣(神是抽象完满的实体不会讲下神罚和赏赐,所以本体论只有一个)
本体论-1:原子+虚无(相互补充,神圣维度不干涉具体现实,在本体维度或许会给于支持)
伦理学上三分法:本体论运动模式是有开放性的,必然, 偶然(部分原子的运动),能动(人的意志自由)。
认识论-3:真理理念vs凡俗意见 被经验主义调和。(not柏拉图感官世界抽离到超感官的理念世界)通过想象性直觉类比,把凡俗把握日常想象和真理理念联系 通过一种归纳法,具有结构上相似性贯穿两个现象。
可以说是经验科学鼻祖
目的论-3:原子下坠vs旋转→被偏转所调和
这种偏转在伦理上敞开自由意志空间。康德哲学也有:把人的理性限缩在现象层面,而不能运用在物自体的层面,因为如果人的理性贯穿到物自体就明牌了,就没有伦理行为的价值意义和克服缺陷的意义。他们发现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是伦理行为的前提。
伊壁鸠鲁享乐:不害怕,不痛苦=快乐。否定性
desire:1.必要且自然的:食欲,居所(易控制易满足)
2.不必要且自然:肉欲,精致美食(易足,易控)令人害怕
3.不必要且不自然:财富权利地位美色(永不满足用不控制反过来被控制)令人害怕和痛苦
快乐:1.动态的快乐:摩擦口腹男女
2.静态的快乐:宁静的状态下思考哲学是最快乐的,也是和完满的神圣维度发生关系的。既是一种训练同时也能带来快乐。
现实指导:不要经商,不要从政,不要哗众取宠。做隐士,闷声白嫖快乐
被骂无神护佑的,后来变成无神论了:
本体论上原子偏斜本来可以取消神圣维度存在,但是也要神圣维度存在,因为要白嫖一个快乐,一个伦理秩序可以取得的场。
政治上:也是大贵族也希望通过这种运动缓解矛盾,通过节流来缓和的很好的方法,到了后世就变成穷奢极欲的享乐代名词了。
生死观:认为人注定一死,不要怕死,如果没有肉体痛苦就只会来自害怕。存在时候怕什么,不存在了连害怕都没有了。
i was not ,i was
i am not, i dont care
拉康派:人是个活死人,人是living dead 。人的意识结构核心有一个死亡驱力,欲望维度就是代表僵死循环力量。
i was not dead ,i was dead
i am not dead,i dont care
出生前我本来没有死亡诅咒,活着时候被死亡诅咒,我不被诅咒了,我再也不烦了。
行动者的后撤基地:
本体论偏斜来自偏转,通过哲学思辨体验到宁静状态。如果痛苦变成伊壁鸠鲁主义者就可以了。就意味着对神圣完满维度妥协了,可以免费白嫖快感的。
在lacan看来人类欲望就是既不必要也不自然,人类欲望会自己设立自己的必然性,欲望本事会再生产。伊壁鸠鲁可以通过否定别人,压抑自己来获得快乐,enjoy in pain,在哲学思考的痛苦来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