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解说词台词文稿丨柳永:奉旨填词

公元1018年,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落下帷幕,礼部向皇帝呈上了待录取的进士名单,宋真宗看到名单后提笔划掉一个名字,说道,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这个被皇帝御笔划掉的倒霉蛋,是一个叫柳三变的年轻人,这已经是柳三变第三次科考落地了,现在又得了皇帝金口指示,且去填词,柳三变的仕途已然葬送殆尽,这一切都源于9年前的一首词。
常桂旭:柳三变是柳永的原名,他还有两个哥哥,柳三复和柳三接,兄弟三个在福建崇安非常有名,都是大才子,号称柳氏三绝。
柳三变,这个名字出自论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王兆鹏:意思说看样子他很威严,其实你去接近他的时候挺和蔼可亲的,但是你要听他说话非常的庄重,这是个有文化的家族,家人给他取这个名,其实对他挺有寄托的。
崇安就是今天的武夷山市,1000多年前,这里是江南一带士大夫的避乱隐居圣地。柳永的祖父柳崇是五代时期著名的儒学大家,因为时局动乱,柳崇拒绝了朝廷召他出世的邀请,在故乡隐居治学,布衣终老。柳崇虽然无益于仕途,但并不阻止子孙科举入仕。柳永父辈六人都是朝廷命官,其中3个是进士出身,成长在这样的家庭中,柳永从出生那天开始,面前就只有一条路,读书、科考、做官。
群山环抱处,这个曾经叫做白水的小村庄,就是柳永的故乡。金鹅峰下柳永故居早已荡然无存,只有两株千年罗汉松依然枝繁叶茂,松下一条小路蜿蜒伸向金鹅峰,早年的柳永就是沿着这条曲折的山路前往山顶的中峰寺求学读书。深谷幽涧,远离尘嚣,竹木掩映处,井井可入画。闽西北的九曲流水和层峦叠嶂,常使柳永流连忘返。读书之余他写下了一首诗《题中峰寺》:
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
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
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槛来。
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
常桂旭:《题中峰寺》这首诗是柳永传世不多的律诗中的一首。通过这首诗,柳永已经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诗词天赋,因为这首诗柳永被誉为“鹅子峰下一支笔”。
在武夷山的碧水丹崖间,柳永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武夷山的风骨和底蕴陶冶了这位聪明好学的少年的诗眼、词韵。求学期间柳永读到了一首词,《眉峰碧》。
王兆鹏:这是一首无名氏的作品,柳永很喜欢,把它贴在墙壁上,早晚来揣摩,从中就感悟到了写作的一些方法,特别是结构和运笔的变化。因此这一首词成了柳永作词的启蒙。
金鹅峰的四季轮回了十几载,转眼间柳永已经学有所成,他决定离开家乡福建,去京都赶考,从崇安到开封1000多公里的路程,柳永这一走就走了6年。
——待更——
如需整理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更多集台词,可找公众号【小小台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