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看电影——《夕妖晚谣》跑团群5月电影品鉴活动
这个帖子是记录5月份《夕妖晚谣》跑团群“电影鉴赏活动”的品鉴帖子
具体玩法是将两名玩家进行配对,互相看对方推荐的电影并打分,最终分数最接近的一组玩家获得优胜。
玩家推荐的电影必须是该玩家认为相对小众,但是自己非常推荐、认为值得一看的电影。
电影评价完全是个人口味下的主观意见,若与围观群众口味不符,请忽略。
(此外评测剧透警告)
组1:Dawn **** & 糖糖**

推荐人:Dawn
影评:8.5分
摄影机没拍到的地方发生的事情比拍到的地方还要惊心动魄。这种能让观众产生无限遐想的特点非常吸引人。
观影人:糖糖
影评:9分
非常带有历史气息的一部片子。演员们都带着当年样板戏的演技,配上设置完美的角色设定,融合的十分绝妙。教科书般的起承转合,各种线索都丢的恰到好处。还有当时算起来非常精彩的打戏,在技术限制下所做的片头也非常有感觉。毕竟是悬疑片,讲太多等于剧透,不太合适。最后无产阶级专政万岁。

推荐人:糖糖
影评:10分
听歌选番的产物。因K团献上经典的一主题曲曲《I have a dream》令此电影的观后感增色不少。梶浦由记永远的神。
故事本身是非常日系风格的科幻。仿生机械人与人类几乎无异,但社会普遍把它们与人类做区分,偏近一种歧视。在此环境下诞生的咖啡店对人与机器人不做区分也不许客人区分,提供平等的对话环境,使得人与机器人互相了解彼此真实的感情与爱。也如同很多日系作品,本作套上了科幻的外衣,想要表达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歧视与互相理解的愿望,但是对科技、对机器人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立意和思考。这与欧美典型的机器人作品区别很大,也是很有意思的地方。日本向机器人投射人的感情,并积极认为机器人会解决人类的很多问题并成为人类的一部分。而欧美作品则大多是对科技的反思,并认为机器人必定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冲击。所以这部作品填补了日系机器人作品的一些空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作画更不必说了。
但个人还是不太喜欢日系这种全部都含蓄的表达,缺少美系那种冲动与激情。如果最后能对情感有一段完整的表达再激烈一点,我会觉得更能调动观众的情感。
观影人:Dawn
影评:8分
很有时代特色和日系风格的动画,故事中规中矩,对于人和机器人之间伦理的问题阐述比较有思想性,但是还没到引人深思的程度。
组2:糍粑 & 阿叶

推荐人:糍粑
影评:9.8分
观影人:阿叶
影评:8分
因为我一向不太喜欢情情爱爱的故事,而这部电影又明目张胆的起名叫《情书》……看是不可能看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看的。真香。
最大的感受果然是……人想要接受死亡果然是很困难的啊……
还有是好结局真是太好了。
是个好故事真的太好了。

推荐人:阿叶
影评:9分
观影人:糍粑
影评:8.5分
整部片讲述了孩子的一段成长,比起在讲述孩子在看待世间的同时还表达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会对人类的影响。整部片观感下来带给人轻松的感觉,在此基础上暗暗透露出人类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组3:大将& 丘比

推荐人:大将
影评:9分
观影人:丘比
影评:9分

推荐人:丘比
影评:10分
观影人:大将
影评:8分
反转很让人惊讶,推进的方式也挺有意思——只是我不太吃这种类型。
组4:艾德熊

推荐人:艾德
影评:8.5分
观影人:熊
影评:8
1、狗镇是一部分非常独特的影片,它表现的方式和内容非常的大胆和新颖。它像是一部视角新颖的舞台剧。观众不用再在台下观看,他们可以随着镜头从以前从未想过的角度去观看演员的表演,并且它在可以的减少道具和布景,以此来放大和凸显演员的表演,让观众可以注意到更多细节(手部的抖动、微妙的面部变化、光线在演员和场景中的表现和变化等)。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地方,因为我的注意力全程都被集中在表演上和对白上,所以整个儿故事下来让人觉得很自然。
2、以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方式来分割和推进电影的方式也很巧妙,每一章的节标题名称概括了一章节的故事主旨(也就是这章讲了什么),让观众很容易理解将要发生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引导观众注意力的好法子(其实跑团亦可以这样的手法来引导PC们的注意力:门打开了,公主提着魔王的头,表情复杂的站在那里似乎要说什么……)。同时也是一种巧妙的推进故事的方式,因为观众会被标题的内容代入故事的下一个阶段之中。
3、旁白(首先这个旁白的声音我很喜欢)。旁白在这部电影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代替了所有角色的内心独白、场景的补足等等。他像是书页上的手指引导着观众,让他们对想要表达事物的想象更加清晰。
4、贴告示。我喜欢这个让故事起伏和转折的手法。只是用贴告示的方式就让女主角的身份和所有人要面对的环境就有了巨大变化,只是用了一张印着字和照片的纸,我很喜欢。
不喜欢的点:
1、有的时候镜头的运动上下起伏很重,让我有些头晕。
2、因为有贴心的章节标题和过于自然通顺的剧情,所以看完以后内心没什么起伏,不像是看一般电影那样。

推荐人:熊
影评:7分
观影人:艾德
影评:8分
一开始看到标题还有封面的时候我当时想到的是一部十分无厘头的喜剧片,在看完后发现,是我蛮喜欢的公路片+美食片,几乎全程都是在轻松的心情下去看完的。(吃饭的时候看更香)
最开始的时候嘛,主角曾经是大厨,被一家餐馆聘请一直做着一样的菜单,他想要做的那些都因为现实原因无法实现,也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况。主角自认为千里马只是没有伯乐,想做一些自己的菜却被老板限制。妻子曾和他提过开流动餐车可以自己当老板尝试不同的美食制作,可是也放不下自己作为大厨的身份,不愿意去做那样下层的厨师。总的来说电影的前半段还是有些意思的,但是始终让人觉得是一部普通的励志电影而已。
中间有一个转折的地方就是和美食博主的较量,那一次主角输了,被老板炒了鱿鱼,主角一气之下离开,副厨师长没有跟着一起走,因为这份稳定的工作而选择妥协,而主角的朋友马汀虽然想一起走但是被主角拦下。我觉得也是年轻人和中年人对于工作的态度的表现。
在这之后的剧情就变得相比精彩了很多,主角与儿子之间的互动,让他重新认识了儿子不再是那个需要自己总是需要自己照顾的,儿子也是很棒的孩子。
当主角收拾好了餐车去给以前的同事打电话时,副厨师长变成了厨师长,马汀也当了副厨师长。马汀在电话里和主角说着这个喜讯然后挂了电话就辞职去买了前往主角身边(迈阿密)的机票那里还蛮让我感动的。
随后的剧情,就如同我之前所说,一部美式公路片,一路伴随着不同风格的音乐,体会不同地区的风情和美食,也算是个小小的科普?
伴随着这个气氛来到了电影结局,合家欢乐,前妻和儿子都来帮忙~算是个圆满的大结局。
有时候不是没有伯乐,而是千里马不愿意放下自己高傲的头去看看脚下那广阔的草原。
大概这个是我看完感觉电影想要说的东西吧。
组5:结出幻想**** & 天机**

推荐人:结出幻想****
影评:9分
动起来的油画,让我好像住进了梵高眼睛里的小精灵,惊讶地感叹着梵高眼中的世界。
观影人:天机**
影评:9分
感想是虽然没有鉴赏能力但是还是觉得画的太棒了!

推荐人:天机**
影评:8.5分
动起来的油画,让我好像住进了梵高眼睛里的小精灵,惊讶地感叹着梵高眼中的世界。
观影人:结出幻想****
影评:7分
少年们尽力救赎他人也在救赎自己的成长故事。人设优秀(妹妹天下第一!),配乐和剧情配合度上也非常高,开场的那几段戏我很快进入其中。但问题也有不少,比如放映版减少了相当一部分衔接上下的剧情导致后半部分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石田从阳台上滑落的极限一换一名场景观看时感觉过于都合主义,看起来太生草了。但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部合格的青春向动画片。
这是一个少年少女们互相救赎的故事,他们都背负着十字架。
在充满钝感的愉悦与厌恶中,小团体渐渐滑落深渊,最终一百八十万日元的“现实”压垮了所有人的钝感。包括主犯石田的,包括黑毛的,包括自认正直的川井,包括视而不见的全班同学,也包括束手旁观的老师。
于是,他们开始了赎罪。原本旁观的同学将之前对西宫的孤立转移到主犯石田,石田那些原本参与欺凌活动的好友也将欺凌对象转为石田,老师也是,在班会上直指石田。而石田呢,他努力赚钱,把漫画和家具卖出去,换取之前损坏助听器的费用,进行了长期压抑自己的生活。性格也变得懦弱,变得不敢与人直视。
而西宫硝子呢?她也在赎罪。在我看来,她之所以包容接纳别人的欺凌,是因为她深深地厌恶自己,是的,正如她对黑毛在摩天轮对峙时所说的,“我最讨厌的人是我自己啊”,正因为讨厌自己,所以西宫人生的对照系是别人,对她而言,自己的人生是由别人定义的。因此,西宫才会不停地道歉,才会喜欢上对自己释放好感的石田吧。正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吗?不,我觉得是西宫终于在石田身上找到了自我,是她帮助石田找回曾经的同伴,重建起原本破碎的朋友关系。
故事开始上扬,是石田与西宫在手语班重新会面后,石田舍弃了自己的自杀计划打算正式面对人生。这里掺杂了对西宫的好感,对现状不满的改变,还有,对西宫的赎罪。有趣的是,名场景极限一换一那里,对此充满了隐喻意味,西宫与石田进行了一次交换。然后西宫也走上石田走过的路,怀着好感改变自己去联系旧友。
故事高潮,西宫梦见石田,便在深夜前往立交桥上压力崩溃陷入了对自己的厌恶之中,并哭号起来。而石田像是接受到了讯号从沉睡中醒了过来。声音在此刻有形,成为连接两人的红线。他们相拥,共同完成了对自己的赎罪,他们都在对方身上找到了自我,并将之取回。
一些细节的个人见解与吐槽:
① 川井真的是口是心非bitch吗?我觉得不是,我认为她是一个看重自己名誉的正直者。但她确实犯下了过错,两次当众摧毁石田的名誉,拒绝承担自己的错误。可她说出一起走下去那句话时,我觉得作为一个正直者她完成了自己的救赎,她正视了自己的错误。
② 我的说法里西宫为什么没能从高中或者初中时交到朋友,找到救赎然后没石田什么事呢?
西宫在电影里蛮孤僻的样子,但通常来说即使是残疾人也能通过手语或者手机交到一些朋友吧。是不是作者故意设计的我也不知道。我有一个比较适合我说法的解释:西宫能在跟石田的交往中见证石田渐渐有了自信,是正反馈。
组6:胡桃 & 猫牧师

推荐人:胡桃
影评:8.5分
观影人:猫牧师
影评:9分
说实在的我不觉得今敏的作品算是小众作品。
不过说来惭愧,今敏的作品我一直想看而至今没看,所以这次正好也算是“抽中了”。
故事由3个流浪汉捡到一个弃婴,并且想要将其送回到父母那里开始。流浪汉随着线索不断寻找,并在过程中逐渐实现自我改变。
这本身是一个经典的公路片框架,但《东京教父》最吸引人的一点是全剧充满了“惊喜”——剧情稍稍缓和就会被各种小概率突发情况打破,而这些突发情况,却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甚至一些突发情况,是有意通过误导来将其变得“更意外”的:如前面介绍新娘叫清子,后面出现的护士又叫清子,这有意塑造了一种“巧合感”,而谜底揭晓时,才会有“情理之中”的感觉(甚至新娘清子回头抱怨爸爸太迟了时候的镜头切换也有所暗示,也让反复观看时候效果更佳)。同时,种种合乎情理的意外也表达的是一种源自“缘分”(或剧情中说的“上帝的恩赐”)的必然。
说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就不得不提到欧亨利(《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的作者),整个《东京教父》都具有浓浓的欧亨利式风格:同样是小人物的艰苦求生,同样是用幽默的“语言”来包裹更加严肃的现实话题。而这种风格,在动画这一载体上,各方面都被无限放大——幽默的更加幽默,萧杀的现实更加冰冷。
回到其主题,《东京教父》想要阐述的,是各种各样的“家庭关系”,围绕着婴儿,有的人的家庭关系随着旅途而改变,有的路过的人的家庭关系仅仅是被展现,有的人,本没有父母和家庭,但随着旅途,找到了自己的家庭。
电影没有想要评判什么或是讲什么道理,只是简单地,将一种街头艺人常用的吸引人的方式“奇人奇事”展现给我们看。通过展现这些离奇的,如同为了吸引眼球一般而设计的夸张情节和在离奇情况下小人物的真实反映来让观众产生一种认同,仿佛观众在该情境下也会做出相同的反应,而当情节触及到与其产生共鸣的观众的内心,观众才会发现这部电影中“属于自己的主题”。
总的来说,《东京教父》的叙事艺术,暗藏的逻辑,色调对心境和节奏的引导,都并非让我感到多么伟大,但在最后,高楼一跃,太阳升起的时候,所有的积攒的情绪和潜伏的感情都一瞬间爆发——震撼的无以复加(也让我主观的将其提升到了9分)。
这种震撼让人愿意相信一切离奇遭遇的真实性。
太阳升起,照射的是人性的善良。

推荐人:猫牧师
影评:8分
我选这个片实际上有一个想要观者来体会的点,这个点并不是在电影中,而是要与当代电影进行对比才能感受一二——
——那就是电影中女性地位的变迁。
现在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大多数都因为我们所知的政治正确的原因而具有很强的人物属性
或是能打,或是具有某方面特长。除了流量明星走过场以外,已经很少出现过去意义上的“007女郎”(即便是现在的007女性角色的权重也占了很大戏份)
在50多年前,一个由女性主演的英雄冒险电影,主角在其中的位置却反而像是花瓶和作为男性的附庸。
但是,尽管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部要被女权打死的完全物化女性泪就流了下来的片,《芭芭丽娜》却是当时的女权大作,女性英雄和女王统治在当时都算是女性思潮运动的先锋设计,同时主演简·方达也因为主业之外的民权运动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一面大旗。
就是这种如今看来,让人觉得甚至连反讽都感觉不到的,女主角过于为男权社会卖弄的影片,竟然是当年的宣告女性思想解放的大作,与现在任何一个有女性角色,该角色的重要性都远大于他的电影(当然这有所夸张),这期间的跨度,正是女性在电影中地位变迁的意义。
当我们再因为电影中“政治正确”的女性角色而感到厌倦的时候,回忆一下芭芭丽娜,希望能够明白,如今女性在电影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得来不易。50年的影史变化又有着多么巨大的思想改变。
观影人:胡桃
影评:7.5分
失重的空间,宇航员慢慢摘下手套,露出纤纤玉手。臃肿的宇航服褪到大腿根部,翻滚着展示她曼妙的肉体,直到一丝不挂,伴随着美国复古艺术风格的音乐响起,电影的标题“Barbarella”被打在了银幕上...
开头的这一段好色啊,不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呢,这对年幼的我的坏影响无可估量(棒读)。首先,这部给我的观影体验不是很好,中文翻译字幕实在有些糟糕,甚至偶尔冒出一些生草的对话,不过好在下面有一排英文小字幕不至于被翻译带偏。除了白嫩嫩的XX和XX,这部电影给我带来印象较为深的就是世界观了,未来的宇宙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和平,以至于在拿到武器的时候,女主甚至吐槽了一句“像个野蛮人一样。”自私的生存竞争和种族间的流血冲突是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整个地球也没有军队或警察,是存在于理想中的乌托邦世界,这就不难让人联想到一个于此息息相关的东西——反乌托邦,关联上电影的拍摄时间,这部片的主旨是否和上个世纪法国的罢工运动有关?让我瞬间脑补出了许多奇奇怪怪的展开balabala....(跑题了!)。
除此之外,还有第一次多人运动的时候,女主表示地球人只有心电图与对方完全吻合的情况下才会运动(大数据婚姻匹配?),而且通过吃药丸来代替(神交?)。但这些观念在之后都被打破了,就像一朵婀娜多姿的白色莲花在外界的影响下不可避免的粘上淤泥一样让人萌生了一种奇妙的愉悦(?)。后也运动了很多次,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可惜没有和女王贴贴的画面。
关于主线星球的设定也很有意思,冰原的猎人以捕猎小孩为生,小孩子独自生活着,直到达到一定年纪之后被猎人抓住。女主第一次遇险也是因为被这些孩子打晕,之后受到监禁并饱受虐待。仿佛没有善恶的概念,脱离成年人独自组成社会的孩子们,这就像一场堕落的狂欢,这种感觉就如同上课最后十分钟老师不在场的样子,所有作业都可以留到回家之后再做。这大概影射了一种无政府的社会形态,在这个没有法制,道德仅仅靠一群小孩子自由发展,释放他们的“本性”,还有那个,会动的娃娃,确实挺可怕呢。
接下来,就是色城(我看的是这么翻译的)的部分,迷宫的场景体现了强权社会下,强者对弱者的剥削。同时反抗的势力也在这里萌发。(不过后来他们也太惨了..)到色城的设定,全城都在“欲海”的影响下,思维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但发生的剧情给我感觉就太随意了,随意的抓到了女主,然后又随意的逃过了处刑到了反抗军基地,随意的遇到了主线目标等等...这里开始就已经不是用逻辑能理解的地方了(比如为啥鸟笼地上有个口子?为啥会有女皇的钥匙?欲海到底是啥?为啥博士外貌受影响变老对其他人却没影响?),让我们放空大脑吧。
这部片子的剧情实际上就是相当老套的那种(本身也是老电影了..),女主就像RPG游戏的主角,在这边,接完任务,触发事件,再去下一个任务...说白了就是有点憨憨,NPC说啥是啥。她做了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除了身材爆好,穿搭好看,让人感受不到女主的人格魅力,或者说整部电影就没有刻画女主的地方。全篇我最喜欢的角色还是那个失明的天使,“The angel don't make love,the angel is love.”善良的天使却是全族最后一人这样的设定也很带感。
这部电影将女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女主在这部电影里换了好多套风格独特的衣服(尤其是尾巴那套!我以为要穿好久但是很快就换掉了!!),似乎电影的重点和剧情无关,完全是为了让女主换衣服,展现她曼妙的身材而拍摄的。全篇也离不开性,总能在我感到无聊的时候,突然来那么一次...随着撕咬逐渐破碎的衣服和沾着鲜血的肉体,色城吸食男烟(?)的女人,还有特别是钢琴的那段,gc致死实在太cool了。
虽说是科幻片,但完全没有科幻的味道,各种充气道具和泡沫搭建的场景,粉色的飞船,玻璃通道和像是儿童玩具一样的武器...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还是挺有趣的,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儿童节目的场景布置,说起来小时候就超想住在这样的地方www
最后,情节确实挺无聊的(情色片的通病?),如果抱着看剧情的心态来看肯定得不到好的体验,设定确实称得上奇思妙想,抛开逻辑思考确实是相当有趣,或者说好玩的片子。但许多我认为很棒的地方在电影里并没有体现出来(比如说当时地球的政体,冰原上的孩子,天使的来源,里面是空壳双手化为鞭子的黑色士兵,欲海是啥)。这就像一场狂欢节派对,不用去考虑意义、深度和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享受放纵的欢愉和肉体的美好即可。
看完推荐人的影评后:
以现在的角度来看确实感受不到,上个世纪对女性印象刻板,大家都在推崇一种理想化的女性形象,生儿育女,主持家务,一辈子呆在家中的样子,甚至因此放弃自己接受教育发展个人的机会。这部电影里女性成为了拯救世界的英雄,让人看到了女性更多的可能性呢。(说起来反派也是女性独裁者)。
最终评分

最贴贴的竟然是我和胡桃组!
不愧是交换过人物卡的人!
恭喜恭喜!!
~~~~~~~~~~~~~~~~~~~~~~~~~~~~~~
最后附上非暴力跑团规则《夕妖晚谣》群的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