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特聘教授、著名学者冯志亮先生解析中华姓氏:康氏宗族的先祖非常善于种植粮食
冯志亮,字启玄(一字德恭),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著名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品牌推广人、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冯志亮先生是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
冯志亮先生现担任华夏易经研究会副会长兼北京分会会长,中华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青年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东方孝道文学院荣誉院长,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冯志亮先生在2008年提出了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冯志亮先生著有《渤海诗词集》《家史编写实务》《传记写作实例分析》《家谱年谱编修实录》《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书籍,并创作《中华家谱》三百八十部,《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

中华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伏羲氏时期。先祖伏羲他始画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康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零五位。河北,河南、四川,陕西是康姓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康姓人旧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总人口大约有211万。
得姓始祖康叔,姬姓,为周武王少弟,周武王灭商后封于康(今河南省禹县),故称康叔。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由周公旦辅政,这引起武王胞弟管叔、蔡叔的不服,殷纣的后裔武庚便联合他们反叛。周公平叛后,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康叔统治,康叔在封地建立卫国。康叔死后,谥号为“康”,即“使民安乐”之意。康叔后人以其功绩、声誉为荣,取其谥号为氏,并尊康叔为康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康,安康、健康之义。甲骨文中的康字,中间部分是一个簸箕之类的工具,上面有一筛谷支架的符号,下面为四点,表示搧出的米糠。金文康字有小的变化。小篆变化大,将中间部分变成了两只上举的手,下面的四点变成了米字。楷书变成目前的康字。康的本义是米糠,随着文字的演化,出现糠字表示米糠,而康字引申为安乐、和静、广大,富裕、健康之义。商周帝王多用康作为字号,后人也多用作名字。
康人应是善于种植粮食的群体,特别是在产粮丰厚地区的群体。古康国在今河南禹州西北,其实此地为夏少康的封地,康人应是出于夏太康、夏少康氏族之后,以康为氏族原始的图腾,并命族名。康人四处迁移留下了许多带康字的地名,邑名、河名,最后出现了姓氏。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康姓来源主要有两支,均出自姬姓。
第一支源出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同母弟封于康,称康叔,康国在今河南禹州西北的夏王少康的故城。周成王时转封于卫,史称卫康叔,卫国先建于商朝国都朝歌城郊,在今河南淇县东北,后三移国都,先后向东迁曹,楚丘、帝丘,均在河南北部滑县与濮阳之间。居于古康国地的子孙以国名为氏。又康叔之子王孙牟,谥号康伯,其子孙遂以康为氏。这支姬姓康氏至少有3100年的历史。
第二支源出姬姓。东周周顷王时封王季子于刘累故封地刘城,史称刘康公,其后有刘氏,王季子是周定王之弟,其后裔支系有以谥为氏。这支姬姓康氏的历史有2600年。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历史上外族改姓康在汉朝已经开始,西汉时西域的康居国人进入中国后姓康,唐朝时称康国,此后西域的康姓包括突厥族的康姓不断经河西走廊移民西北和四川地区,进而进人中原,最终成为汉族。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康姓主要活动在河南两汉时期,西域康居国人的康姓先留居甘肃、青海的黄河以西地区,随后进入陕甘宁和川西北,很快南下湖北,东南移民安徽与浙江。同时,河南的康氏向北挺进河北、山西,东迁山东、江苏。到唐宋时期,康姓基本上已分布于各地清初,康姓进人台湾。
宋朝时期,康姓大约有1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9%,排在第八十五位河南为康姓第一大省,约占康姓总人口的26,8%,占河南总人口的0,5%。主要分布于河南、陕西、河北、山西、安徽,这五省占康姓总人口的70%;其次分布于湖北,湖南,这两省集中了康姓总人口的16%康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形成了以河南为中心向四周散射的分布格局。
明朝时期,康姓大约有1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排在第九十九位,宋、元、明600余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康姓人口几乎没有增加,低于全国的人口增长。陕西为康姓第一大省,约古康姓总人口的36,8%,主要分布于陕西、山西,这两省大约占康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福建、山东、安徽、河北、江西,这五省集中了康姓总人口的35%。宋、元、明600余年,康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西北部、东南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秦晋为中心的康姓聚集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康姓人口已达211万,为全国第一百零五位姓氏,大约古全国人口的0,16%。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康姓人口由16万增到211万,增长了13倍多,康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至今1000余年,康姓人口增加率呈下降的态势。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四川、陕西、湖南五省,大约占康姓总人口的39,7%;其次分布于山西、甘肃、山东、江西、辽宁,这六省集中了康姓总人口的24,5%河北康姓总人口的10,2%,为康姓第一大省。
全国形成了北方冀像晋、西部川陕甘两块康姓聚集区,康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相比有了较大的区别,主要是由西北向四川和东南部迁移338少百大康。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康姓的郡望主要有京兆,东平、会稽康姓的著名堂号有会稽。“会稽“堂号出自唐朝康志睦康志睦身材魁梧:善于骑马射箭,以大将军讨伐张韶,有功升平卢节度使;又以平定李同捷叛乱,加官检校尚书左仆射,封会稽郡公。
2、宗祠楹联
明经登第:驰射受封。
少卿六畏;孝女三贤。
东海名流:华山懋绩。
3、族规家训
康氏列祖,源远流长。国法家规,紧记心上。
遵纪守法,莫乱朝纲。爱国爱家,忠孝莫忘。
孝敬父母,长幼相帮。礼义廉耻,四维必张。
君子风范,能忍谦让。为官为吏,恶惩善扬。
夫妻平等,祸福共当。兄弟姐妹,互谦互让。
乡邻四党,和谐至上。邻里有事,竭力相帮。
为人处世,自立自强。光明磊落,胸襟坦荡。
戒斗戒讼,为善为良。戒赌戒淫,身心健康。
耕读并进,振兴家纲。扶贫帮困,共奔小康。
兴我族门,为祖争光。先祖有灵,佑尔后昌。
日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康姓族谱43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康姓历代名人65名,占总名人数的0,14%,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二十七位、康姓的著名文学家市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3%,并列排在第一百二十一位:康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4%,并列排在第一百零八位;康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康氏名人康僧会数的0,14%,并列排在第一百一十五位。
康姓历代重要人物。三国东吴航海家康泰,高僧康僧会:南北朝宋之秦、梁二州刺史康穆:唐朝大将军康植,河东节度使康承训,康国移民新疆的大首领康艳典,琵琶演奏家康昆仑:北宋大将康延泽;南宋学者康与之;元朝戏曲作家康进之;明朝文学家康海:清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发源地)——河南省巩义市(康百万庄园)
(一)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康姓发源地——卫康叔之封地
淇县地处河南省北部,隶属鹤壁市。春秋时卫国在此建都,康姓就从这里起源,在今天城内县林业局大院门口尚存卫国故城城墙,除此之外,卫国没有留下任何遗迹了。淇县历史悠久,曾是商朝的国都,历史遗存极为丰富。
(二)河南省巩义市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西北4公里处康店村。建于明末清初。因庄园主康应魁两次悬挂千顷牌并向清廷捐助饷银,故被称为“康百万”、“康半县”。其建筑特点是靠山券[音同“绚”]窑涧、临街建楼房,大部分为上房窑式的二进、三进、或四进式四合院,具有典型的中原风格。庄园现有窑洞130余孔。庄园内还保存有当年康家使用过的奢侈豪华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具。康家祠堂在庄园东北250米的地方,有房舍9座35间,砖雕牌坊1座。庄园西南250米处的金谷寨,四周深沟巨壑,易守难攻,是当年康家为了抵抗捻军而修筑的防御工事。庄园建筑严谨雅致,豪华气派,融园林、石刻、木刻艺术为一体,是全国五大庄园之一,对研究和认识明、清两代的政治经济及建筑雕刻艺术,都有重要的意义。
交通参考:在巩义市乘11路汽车到康店镇政府下,车票1元,康元镇政府距康百万庄园约200米。门票:26元。住宿:住巩义市内,标准间100元。顺道游:巩义市(原巩县)位于中国河南省省会郑州与古都洛阳之间,南依嵩山,北临黄河,交通非常方便。

游线二:广东省南海市(康有为故居)
近代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的故居“涎香老屋”,是一处寻幽访古的胜地。它坐落于南海市丹灶镇银河乡苏村,是一座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清代农村住宅——“镬耳屋”。老屋始建于清代中叶,至康有为时,康氏家族已在老屋住了五代人,故被人称为“百年旧宅”。
康有为在这座老屋中度过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青少年时期。在此,他遍览群书,初步形成了他的维新思想体系,并撰写了传诵千古的《大同书》的初稿。
交通参考:到丹灶镇有多种走法:在广州市可到方村车站,搭乘广州至丹灶的直达车,路程约30公里,车费12元,或在广东佛山汽车总站乘佛山到丹灶的汽车,路程约25公里,车费16元;也可在广东南海市内乘开往丹灶的209路班车(55分钟一趟),路程25公里,车费7元。也可在广州乘205路车至丹灶,车程2小时,车费需要12元。在丹灶乘48路至康有为故居,15分钟到达,车费1元。门票:8元。时间:9:00—16:00。美食:丹灶慈菇。慈菇是珠三角人民传统的春节“压岁”食品,取其宗枝衍叶、如意吉祥之意。顺道游:丹灶镇内的澹如楼、荷塘、松轩、康氏宗祠。
在山东省青岛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还有一处康有为故居,始建于1899年,三层德式砖木结构建筑,为德占时期总督府要员官邸。1924年康有为先生购买此房作为寓所,直至1927年3月病逝于此。要到康有为故居去可乘6路、26路、311路、304路等公交车,在第一海水浴场站下车,这个站有十几路车经过,方便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