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沟存在但能弥合
代沟是两代人之间因不同的价值观,生活态度,思想方法等产生的一些矛盾。表现好一点的只是闹出些笑话,如果差一点就很难说了,可能会格格不入,互相看不上。甚至不说话,一说就争吵。
就拿50年代出生的人和80年代出生的人相比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50年代出生的人,是在刚解放不久,国家百废待兴,生活保持温饱,并不富裕,他们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能自己做的事尽量自己做。他们中的好多人自己会做衣服,织毛衣,理发,日常的缝缝补补。能走路到达就不坐车,能不花的钱就不花,能少花钱就少花,银行有点存款才踏实。
80年代后出生的人,赶上了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改善,腰间的钱包逐渐鼓起来,他们没有了温饱问题,取而代之的是下馆子,买时髦的衣服,鞋子,包包,他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都在改变。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觉得节俭是美德,他们主张努力挣钱,享受消费,享受生活。他们可以拿着信用卡超前消费,宁肯当个月光族。
在教育子女方面老人认为让孩子吃饱穿暖,快乐的玩才是美好的童年。而年轻的父母则为了培养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带着子女奔波在各个培训班中。老人认为孩子该到学校学习知识,而年轻的父母已经在学龄前教会孩子认识了很多字,甚至英文。不管孩子喜欢与否,开始学习弹钢琴,芭蕾舞------等各种技艺。
在生活方面,老人总是认为穿得干净整洁,特殊场合可以稍微正规些足以。出门时镜子前照一下,确认一下没有不妥便可。而年轻人则是要讲究衣服颜色的搭配,款式的新颖,配饰的合适因为那都是身份的象征。出门前要仔细化妆,用时会半小时以上,不化好绝不出门。
回忆是老人的特征,他们可以保存几十年前的东西,尽管破旧不舍丢掉。他们愿意讲以前的故事,反反复复。而年轻人看不上那些“老古董”,会趁他们不在把东西处理掉。他们不愿意听那些古老的故事,带着一种何不食肉糜的不解。
老人们会为不懂的事,不会的字查字典求解答,年轻人轻轻松松就从网上查到。年轻人的网上用语常常使老人闹出笑话,尴尬不已。现在很多老年人已经玩微信很溜,手机付款也是轻车熟路,但比起年轻人使用各种APP真得甘拜下风。年轻人随便从市场上买回菜,跟着手机边看边做,做出色香味比老年人做了十几年都强。
很多年轻人最看不上老年人跳广场舞,殊不知那些老人不仅是为锻炼身体,避免生病的痛苦,更是想不生病,不给子女找麻烦。
现在很多老人已经找到了全新的生活,他们到全国各地旅游,甚至踏足世界各国。他们拿着手机或全套设备的照相机,拍下各种美景并在各地留下他们的倩影。他们在追求时尚,她们也开始化妆,他们在用另一种方法弥合这代沟。很多年轻人也在支持他们,尊重他们的选择。
代沟其实是一种社会进步的产物,往往社会发展的越迅速代沟会越严重,一来是因为老年人的生理原因,使他们往往跟上社会的步伐较慢,对新生事物不敏感。而相比之下,年轻人在社会上拼搏,要求他们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所以两代人之间差距显得越来越大。
但代沟并不是不可弥合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开放,这让上代人和下代入都在有意识的弥合这个沟壑。其实只要双方多换位思考,多为对方考虑。相互尊重,尊重各自的成长经历,尊重各自养成的生活习惯,尊重各自的价值观,求同存异。老年人多向年轻人请教,不耻下问,年轻人耐心的解释给老人听,那他们的代沟就会逐渐的弥合,他们的相处就会越来越融洽。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会从年轻人身上学的很多新的东西,年轻人也会从老年人那里吸取很多生活经验,两代人各取所需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