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焦虑的根源(一):原生家庭与童年经历

2019-05-06 16:36 作者:安大雄  | 我要投稿


怎样的童年经历和家庭环境,让你更有可能患焦虑症?


研究者发现,成年后遭受惊恐发作和患广场恐惧症的人,通常情况下,他们童年期有过分离焦虑症(即与父母分离时,还有去上学甚至睡觉前,儿童体验到的焦虑、恐慌以及身体不适等症状)。成年后,这些人离开“安全”的人或地方,也会感到焦虑。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原生家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定埋下了焦虑的种子,可到底是哪些因素间接诱发了焦虑症呢?


父母表现出对世界过分谨慎的态度

————


恐惧症患者的父母不仅更有可能有恐惧症,也比一般人更容易害怕和焦虑。平时,他们总是过分关注子女身边一些潜在的危险。


他们可能会遍又一遍地这样说:

“下雨了,别出去了,你会感冒的!”

“不要一直看电视,多伤眼!”

“你再不好好学,XX就超过你了”。


他们越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害怕、过分谨慎的态度,他们的孩子就越会把世界看作是危险的地方。如果你得知外部世界是危险的,自然就会限制自己的探索和冒险行为。于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也会经常倾向于过分地担心,并过分地关注自身安全问题。



父母过分挑剔,设置了过高的标准

————


如果父母要求过于严格、过于完美,其子女就不会很确信自己是否被接纳。他们经常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足够好”,到底有没有价值。因此,为了取悦父母,并赢得父母赞许,必须要不断地努力。


成年后,你也可能为了取悦他人,使自己看上去很好、不错,从而以牺牲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断能力为代价。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总是没有安全感,并可能会过分地依赖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安全的地方,在那些可能会“丢脸”的公共或社交场合约束自己的言行。


你把父母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变得异常追求完美,并且对自己要求十分苛刻(或者对别人吹毛求疵)。



不安全和依赖的情绪

————


直到四五岁,孩子都是完全地依赖他们的父母,尤其是他们的妈妈。在这个年龄阶段,任何一个引起不安全感的情境都会导致孩子过度的依赖,并且这种依赖会很持久。


对于焦虑症患者而言,童年时期父母过于苛刻和追求完美是造成他们缺乏安全感的主因。由于父母的离异或者死亡而遭受忽视、排斥、遗弃,或者是体罚以及性侵犯,都会导致不安全感(以及情感依赖),这是形成焦虑症的基础。


情感的缺失不仅会导致内心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还把世界与人际关系解读为冷漠无情。于是,在成年之后就会更加依赖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更愿意自己呆着而不是结交朋友,生活就开始变得越来越狭窄。



父母限制你独立作决定

————


父母也许不仅仅助长依赖性,还压制你表达自己情感和坚持己见的固有能力。比如,在童年时,由于你大声说话、做出冲动的行动、发脾气而不断地受到斥责和惩罚。结果你长大后,你会约束,甚至惩罚自己表现出本能冲动和感情。


如果这些冲动和感情被压制得太久的话,它们会在压力之下再度发生,从而导致焦虑甚至是恐慌。


一般而言,童年时习得不外露自己的感情并不表达的人,更容易紧张,更有可能焦虑,并且成年后也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当然,这种童年的压抑状态还会导致日后的沮丧和消极感。


因此,学习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释放压抑的情绪,是焦虑症康复者的必经之路。


原生家庭往往带给我们的,是我们无法选择,也无法逃避的。所以只能接受。只有接受,才是一切改变的开始。


我们不能偏激的去愤怒和指责。因为中国大部分的父母其实都是非常疼爱孩子的,甚至可以为了孩子付出一切。但他们有时却不懂如何使用正确的方式。我们应当试着理解父母,因为他们的个性也不一定是自己选择的,甚至他们的童年也是有缺陷的。


童年经历已成过去,而我们可以重新解读。可以想想父母在我们小时候给我们的关心与疼爱,想想那些温暖的时刻,那些岁月静好的时光。那些美好其实就存在自己的记忆里,找到它,内心就多了一缕阳光。


童年确实塑造了我们大部分的个性。

甚至,我们现在所追寻的,

就是我们童年所缺失的。

但是童年也一定是美好的。

只需要我们在脑海里重新寻找一下。


——你的童年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

——快在评论区告诉我吧!

焦虑的根源(一):原生家庭与童年经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