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创作者日记—一个创作合作工作室应是什么样的呢?—2020.11.4

2020-11-04 18:32 作者:长野碎毛Semo  | 我要投稿

首先会是一个众多创作者(可能还不限于创作者)的集结之地,大家一起建设团队。在这里哪怕是“财务部”也只是帮忙结算合作作品后每个人的分成,“领袖”也只是一个能激励大家前行或者提出具有“引领”性质发言的其中一个人

作品前中后应该会有指向不同人的donate通道而不是当下这样“一个账号持有全作品价值”的垄断情况,这种性质只适合个人账号,那么要成立的条件就是需要“另一种平台”

这种平台可能会特别一些,平台也是这个团体的一部分,单独设立网站不利于宣传,资本主义平台进行donate宣传甚至会被限流

那么平台会是什么平台呢?目前能想到的就是“名声”,像各大组织那样在那个圈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气”

现在倒是有一个舒缓方案,就是“联合投稿”,尽管我也不清楚创作激励会流到谁那边。要实现这样一种工作环境,我也只能先乖乖做一个打工仔,把功能开起来之后才能联合投稿。这个功能却很不幸地也有个弊端—限制名额10人

创作合作型的工作室诞生的作品一定会是“众人”的智慧而非“少数人”的智慧,相比于现有资本工作室,剩余价值不会被用于过剩的工作室设备、不会被用于“大家不知道的那些事”,因为都是自己掌控属于自己的那份剩余价值。

其实现在就有很类似的群体了,比如“奥尔加祭”—由一个人发起组织,以一个大型的系列引流至各个奥尔加二创创作者。只是很不巧途中难免被资本插手,至少这个思路是非常值得推崇的。我喜欢祭典,喜欢大家一起以一个“习俗”为借口去创作去庆祝这个圈子的形成,而不是莫名其妙的购物节、莫名其妙的竞争、莫名其妙的“我不这么做就没饭恰”。

我们创作者的责任本应是提升自己,再在这基础上去带动自己的粉丝群体,而不是就着“看不见的上层”为了恰饭为了人气而做出一堆“肥水”协助这个“上层”去“喂猪”。小丑和喜剧演员的差距就在于一个是恰老板饭的人,一个是恰自己饭的人。前者永远只能待在马戏团里成为员工,后者只要一出现就能引出众人的欢乐而成为历史。

愿这类祭典底下努力的那些创作者能不因“小圈”而放弃,创作正是要能破圈才是一种实力。圈子之所以小不是因为不能引起共鸣,是在这个圈子中的人都还太过弱小。我也一样弱小,除了各方面过人的领悟能力以外我还承担不起《无菌室fm6.33》中自己的“引领”作用。正是因此才不能安于当下,这么长远的对社会反哺计划不正是要足够强大才能反哺吗?

谢谢你,马克思,你留下的文献让我明晰了自己设想出来的计划。没有时间去工作了,趁着还能吃老人家亲手做的饭的时候再努力一把吧

创作者日记—一个创作合作工作室应是什么样的呢?—2020.11.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