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法国巴黎深度游 篇五:巴黎圣母院登顶+艺术宝库卢浮宫+凯旋门

2019-02-22 10:26 作者:巨炮快评  | 我要投稿

【前言】

终于迎来了这个系列的完结篇,本人在行程的最后一天参观了几乎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巴黎三大地标建筑——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凯旋门,以及附近的景点。同时本篇文章还附加机场退税的位置及方法提示,因此本篇文章篇幅是整个系列中最长的,强烈推荐值友们提前点好收藏以便续看。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位于塞纳河的西提岛上,乘坐RER B/C可以在“Saint-Michel-Notre-Dame”站下车、地铁4号线则在“Cité”站下。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比喻它为“石头的交响乐”。


教堂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正面双塔高约69米,后塔尖约90米。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被誉为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圣诞已经过去近两周的时间,广场上仍然还矗立着巨大的圣诞树。



到了这里不要着急进去,先到教堂左侧预约登顶的顺序,如果8点多去的话可能会直接赶上第一波。



预约的方式有两种,下载JeFile手机APP或者通过现场的自助机。自助机的开启时间为早上9点15分,自助机就别指望了,等它上班基本就要排到下午了。

本人在9点时用APP排队前面就有接近400人了,需要等上接近2个半小时。这个APP貌似还有GPS锁定功能,未在指定区域内开启,则排队功能无法使用。



巴黎圣母院正面高69米,被三条横向装饰带划分三层。底层有3个桃形门洞,门上于中世纪完成的塑像和雕刻品大多被修整过。中央的拱门描述的是耶稣在天庭的“最后审判”。拱门上方为众王廊,陈列旧约时期28位君王的雕像。这些雕像都是重建过的,原来的雕像在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被误认为是法国君王,于是被破坏拆除,到了1977年才被找到,现藏于克吕尼博物馆。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刻并放回原位。



作为巴黎的第一座哥特式建筑,内部并排的长柱子高达24米,而柱子的间距却不到16米,无数的垂直线条让内部空间格外的高挑,一改之前沉重压抑的气氛,再加上彩绘玻璃窗所透出的隐约光线,给人以向天国靠近的幻觉。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令巴黎圣母院成为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主殿翼部的两端都有玫瑰花状的大圆窗,其中南侧玫瑰花形圆窗建于13世纪,后在18世纪时作过修复,上面刻画了耶稣基督在童贞女的簇拥下行祝福礼的情形。其色彩之绚烂、玻璃镶嵌之细密,给人一种似乎一颗灿烂星星在闪烁的印象,它把五彩斑斓的光线射向室内的每一个角落。




在大厅中部区域唱诗班席两侧配有屏风,为尚.哈维所主导雕刻,通过立体浮雕的方式讲述圣经中各个经典故事,北面是耶稣从诞生到受难的过程,南面是耶稣复活后的场景。屏风在17世纪大修过,其中有几段是14世纪的原作。如对所雕刻的内容感兴趣,可访问 进一步了解。


时间差不多就可以出来登顶了,地点还是在正门左侧自助机的附近,会有工作人员检查并扫描APP的预约二维码。



这里楼梯规整,标准的螺旋向上。可比克鲁姆洛夫的彩绘塔好爬多了,爬到中途还有一个不大的厅可以喘口气接着爬。



终于到达第一层平台,平台整体用密集的铁丝网围住,防止游客出现意外。这里的通道有些狭窄,最窄处仅有一人宽,需要从这里挤到另外一侧的塔楼中。



在教堂顶端的各个角落里和石栏杆上雕刻有神态各异的神兽,有些面目神情怪异而冷峻,俯着脚下迷蒙的城市;还有一些精灵如鸟状,但又带着奇怪的翅膀。



在这里可以俯瞰到巴黎的城市景观,由于是曾经的市中心,眼前的景物要比圣心大教堂山上好很多,还可以结合栏杆上的神兽拍出更有意境的照片。




在右侧的塔楼中,有一大一小两口大钟,看上去好像经过了电气化改造,旁边配有带耳罩的工作人员和操作间。大的那口钟可能就是雨果《巴黎圣母院》一书中,卡西莫多敲打的那口。

【圣礼拜堂】



圣礼拜堂为于西岱岛的西北侧,这一区域为十世纪末卡佩王朝的王权中心。圣礼拜堂由路易九世在1248年签署法令修建,建造的目的在于保存耶稣受难时的圣物,如受难时所戴的荆冠、受难的十字架碎片等。


最初圣物被置放在礼拜堂的上层供人瞻仰,只有国王、皇室成员、以及议事司铎团可以从在当时与西岱宫相连的外部平台进入。设有半圆形后殿的巴斯利卡建筑式样的布局是相当简洁的,此类建筑式样还被万森纳与夏特丹的圣礼拜堂所采用。



礼拜堂底层曾是宫中人员的祭祀场所,深处的圣母像是圣殿的主保圣人。在其内部,自十九世纪的修复工程以来,多彩的装饰,如门廊雕饰得已恢复原貌。在柱体与拱顶上,饰有与天蓝底相映衬的法国王室百合花徽,以及路易九世之母,布兰彻德卡丝蒂尔王后紫红色底的塔楼族徽。



虔诚颂扬耶稣受难的雕塑与彩绘玻璃窗,使礼拜堂沉浸于光影与色彩之中,使人感觉如同进入天国耶路撒冷一样。礼拜堂的彩绘玻璃窗自建成后就享有盛名。15面彩绘玻璃窗绘制出1113幕讲述人类历史的场景,从创世纪一直到耶稣复活。其中14面彩绘玻璃窗从左到右,从下向上地展示圣经的故事。


装饰豪华的礼拜堂上层是真正的圣物藏所,路易九世在教堂和圣物上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其荆冠购得之价钱,比修建圣礼拜堂的花费更为昂贵。此举大大提高了法国以及巴黎的声誉,使后者成为中世纪欧洲的“新耶路撒冷”,即基督教的第二圣都。




在出来时貌似误入进了与圣礼拜堂相连的司法宫内,这里是最古老的法国王宫——西岱宫的组成部分。王室行政管理机构、最高法院、大臣公署与审计院在卡佩王朝时期都设置在西岱宫中。

【“爱在”电影取景地】



在参观完此区域的重要景点之后,时间还稍稍有些宽裕,顺道打卡一下河对岸的莎士比亚书店。《爱在日落黄昏时》一开场,男女主角就是在这里再次相遇的。


1951年,一个叫乔治·惠特曼的美国人开了这家书店,并把书店的二层辟为图书馆, 书堆间还有床铺, 成了文人聚会, 甚至临时栖居地。乔治·惠特曼与美国东海岸作家来往密切, 在50年代书店成了垮派作家在巴黎的聚点。



从莎士比亚书店再往巴黎圣母院方向走,有个小空地为勒内维维亚尼广场,栽种着全城最古老的一棵大树——1601年种植的刺槐。刺槐后方为穷人圣朱利安教堂,也算是巴黎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结合广场中央的雕塑来取景,可以拍到构图很美的巴黎圣母院全景。

【卢浮宫】



卢浮宫附近有两个地铁站,1号线的“Louvre - Rivoli”站和1/7号线的“Palais Royal Musée du Louvre”。卢浮宫位居世界五大博物馆之首,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



卢浮宫的入口为广场上现代化的玻璃金字塔建筑,20世纪80年代卢浮宫日渐陈旧,变成了“一座旧王宫中的旧博物馆”。1981年起,在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的支持下,“大卢浮宫计划”实施,让这座博物馆重塑昔日荣光。重建后的卢浮宫全部作为博物馆使用,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成为了卢浮宫的新标志。


从馆内的现代化设施来看,完全不像是一个拥有近1000年历史的建筑——行李衣服寄存处、无障碍通道、电梯一应俱全。这里提醒值友们注意一下,如果腿脚不好一定要借轮椅,不仅便于参观,还能解锁隐藏福利。






目前,卢浮宫博物馆拥有上至公元前7000年、下至份世纪中期大量的历史文物宝藏,分别在三大展馆的上下五层展厅中展出。各个藏品部门的不同展厅都配有一个相应的阿拉伯数字。这些不同的颜色与数字都标记在导游图上,及各展厅内的方向指示牌、参观线路上随处可见的标识版上。



卢浮宫三大展馆的命名分别取自法国历史上三位杰出人士的姓氏:路易十三时期的红衣主教兼宰相黎塞留、亨利四世的大臣叙利、卢浮宫博物馆的第一任馆长德农。


亨利四世在位期间,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这是一个长达300米的华丽的走廊,走廊非常长,亨利在这里栽满了树木,还养了鸟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骑着马追捕狐狸。


镇馆之宝之一也是参观者最聚集的区域,德农馆1层711——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蒙娜丽莎》之前的绘画作品中没有一幅作品将整个人物的半身如此充分地展现于画面中,以纯粹自然的姿势完整地表现了胳膊和双手。


《蒙娜丽莎》的画幅与馆内其他画作相比小很多,仅有77cm x 53cm。由于同行人借用了轮椅,直接被工作人员请到了隔离区域内,有幸在极近的距离拍到这幅画作。


镇馆之宝之二,德农馆与叙利馆1层交界处703——《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1863年,法国考古学者、时任外交官的查尔斯尚帕佐,在地处希腊爱琴海东北面、分隔希腊与土耳其的萨莫色雷斯小岛上进行考古探掘时,意外发现了这尊非凡的雕塑。胜利女神高展双翼,翘首挺立于战船船首,衣裙迎着猛烈的海风舒展舞动。这尊雕像可能是罗德岛的居民为纪念一场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初取得胜利的海战,敬献给众神的祭品。


镇馆之宝之三,叙利馆0层345——《米洛的维纳斯》。1820年于米洛斯岛发现,这座岛屿位于基克拉迪群岛的西南方。雕像于被发现的次年作为礼物馈赠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八,随后国王将其送给卢浮宫博物馆。这件作品从此便声名远播。女神雕像高傲的样子、匀称柔和的脸部轮廓以及淡定的表情,无一不符合公元前五世纪的审美观,这个时期也被美术史学家称为古典主义时代。


除了三大镇馆宝物之外,其他艺术品也是稀世珍宝。1874年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自由引导人民》是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画面展示的夺取七月革命胜利关键时刻的巷战场面,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巧妙地将写意和写实结合起来,运用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充满着动势的构图,奔放的笔触,紧凑的结构,表现了革命者高涨的热情,该作品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


卢浮宫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埃及和古希腊、古罗马等6个门类。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要是想把它们都看全,一整个星期都不够,本人走马观花的看了2个钟头,决定放弃前往本次旅程的最后一个目的地——凯旋门。

【凯旋门】



在来巴黎的第二天晚上已经到过凯旋门看跨年夜的宴会秀,不过当时人太多没有靠近。凯旋门位于卢浮宫的西北方向,经过杜乐丽花园、香榭丽舍大街即可到达。这座雄伟的建筑是为纪念拿破仑1805年1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所以,被称为“星形广场”。1970年戴高乐将军逝世后,遂改称为戴高乐将军广场。



在凯旋门两个门柱的前后四面上有四个著名的花饰浮雕,右侧门柱上雕刻展翅自由女神跟随着朝气蓬勃的战士前去出战的情形。


1920年11月,在凯旋门的下方建造了一座无名烈士墓。墓是平的,里面埋葬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一位无名战士,他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官兵。



凯旋门内设有电梯(仅供腿脚不方便的人和小孩使用),可直达50米高的拱门,普通人则需要爬另一个柱子中的273级螺旋形石梯。上去后可以看到一座小型的历史博物馆。馆内陈列着许多有关凯旋门建筑史的图片和历史文件,以及介绍法国历史上伟大人物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和558位随拿破仑征战的将军的名字。



顶部的观景平台可以俯视凯旋门下由环形大街向四面八方伸展出的十二条放射状的林荫大道。十二条大道中,最著名的为香榭里舍大道、格兰德大道、阿尔美大道、福熙大道等。在夜幕下本次法国巴黎的全部行程到此结束。

【机场退税】



从市内坐RER B线到“Aéroport Charles-de-Gaulle 1”(戴高乐1号航站楼)下,在等车时要看好路线分支,B3方向的列车来了再上。



下车之后并不是真正的戴高乐1号航站楼,还需要换乘类似于首都T3航站楼内的摆渡地铁。



摆渡地铁免费,不出一会即可到达戴高乐1号航站楼。



不要上楼,顺着退税的箭头一直走。



这里有自动退税机,把需要退税的单据一张张的扫描。如果运气好所有单子全部出现成功,则没事了可以走了。(成功的单据不用丢信箱)


如果出现失败就需要再用老办法,在自助机对面的人工窗口审核盖章,把信封投入对应的信箱。

【后记】

本次的旅行全程阴天,以至于没有拍出一张本人认为特别惊艳的照片。不知是不是受天气的影响,身心倍感疲惫,也少了些惊喜感。说到行程本身,巴黎的确是非常值得深逛的城市,历史上的多次鼎盛造就了辉煌壮观的城市建筑以及聚集海量的艺术瑰宝,使其成为法国乃至西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


法国巴黎深度游 篇五:巴黎圣母院登顶+艺术宝库卢浮宫+凯旋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