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日本战国史·甲越春秋(15)长筱悲歌

2023-03-22 12:34 作者:早苗庵宗瑞  | 我要投稿

高天神城合战


武田胜赖继承家督时年仅二十八岁,当时武田家一门众中年级最大的武田信廉也不过四十二岁而已,其余的穴山信君、武田信丰等更是只有三十岁左右。与一门众相比较,当时出任武田家在各处军事据点城代的家老们大多数都处于五十至六十岁左右,因此武田胜赖被这些家老们称为“年轻的御屋形大人”。

在《甲阳军鉴》中曾提到,武田家的家老们属于武断派家臣,而武田信玄的侧近长坂钓闲斋、跡部胜资等人则属于文治派家臣,双方经常因为政见不合产生冲突。也有人认为,武田家的内部矛盾是甲斐派老臣与信浓派老臣的冲突。实际上,武田家的矛盾并非是武断派与文治派、信浓派与甲斐派的冲突,例如山县昌景等武田家的家老,在历史上其实并非是以猛将的身份活跃,而是以擅长政治谋略著称。而跡部胜资、长坂钓闲斋等侧近,虽然祖上与信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到了他们这一代,早已成为了武田家的谱代家臣、土生土长的甲斐派,真正的信浓派家臣,应当是武田胜赖出任高远城城主时期的家臣,并非武田信虎、信玄父子麾下的这些家老与侧近。因此,武田家的矛盾严格来说,是属于城代派与侧近派的冲突。

武田胜赖从被立为继承人到继承家督的时间过短,而当时武田家的许多家老都分布在各个地方出任城代,因此与武田胜赖的接触并不算多。与家老们相比,侧近派的家臣因为常驻甲府的缘故,与武田胜赖走得就比较近了。

在武田信玄统治后期,武田信玄大力提拔土屋昌续、武藤昌幸、三枝昌贞等年轻的侧近武士,将他们作为武田家未来的家老培养。可是当武田胜赖继承家督之后,或许是担心年轻侧近镇不住这些老臣,武田胜赖虽然延续了父亲的路线,但是却重用了武田信玄后期被冷落的和家老们年纪相仿的长坂钓闲斋与跡部胜资。

武田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还是因为武田信玄没有想到自己会那么早就病逝。在战国时代的其他家族中,为了让家督交替时政权能够稳定过渡,许多战国大名都在自己壮年时退位隐居,在幕后辅佐新家督施政,为其建立威信。可是武田胜赖被立为继承人以后,虽然长期随父亲以及一众家老作战,但是却从来没有被任命为副将,而是与武田信丰等一门众一同作战,这使得武田家的家老们在武田胜赖继位以前,并没有将他作为武田家的新家督来看待,仅仅是武田家的少主而已。

另外一方面,武田信玄去世后的七月二十八日,朝廷应织田信长的请求将年号改为“天正元年”,此后京畿的战况便朝着对织田信长有利的方向发展。八月二十日,越前朝仓家灭亡;九月一日,北近江浅井家灭亡;十一月四日,河内三好家灭亡,大和松永久秀投降,“元龟争乱”以织田信长大获全胜为结果落下了帷幕。

此外,虽然武田家竭力想要隐瞒武田信玄去世的消息,但是德川家康却意识到了状况有变,于五月对武田家的领地发起了反击。七月,山家三方众的领地长筱城被德川军包围,到了八月末时,奥平定能、奥平信昌父子叛变,投入了德川家麾下。九月七日,长筱城开城投降,武田家在奥三河地区的势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对武田胜赖的威信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天正二年(1574年)正月九日,上杉谦信认为武田信玄死后武田家面对德川家的反击落入下风,表示武田胜赖的文韬武略和他的名气完全不成正比。让上杉谦信没有想到的是,武田胜赖很快就打了自己的脸。正月末,武田胜赖率军出阵东美浓,包围了织田家的明知城,并在二月五日攻陷了城池。此后武田胜赖在织田家调动军队之前,有陆续攻陷了栉原城、饭狭间城等城池。

二月,德川家康对远江国二俣城发起攻击,同时请求上杉谦信出兵上野国攻打武田家在西上野的领地。可是,上杉谦信在越山之后,却并未对武田家的领地发起攻击,反而与北条家之间展开了合战。三月十九日,德川家康的势力威胁到了骏河国,武田胜赖决定要一举反击德川家,并在四月上旬于甲府召集军队集结。四月下旬,武田胜赖率军侵入了远江国,随后于五月十二日包围了骏远边境上的高天神城。

高天神城在武田信玄西进时曾经降服于武田家,但是在武田信玄去世以后却又重新回到了德川家的怀抱中。在武田胜赖的猛攻之下,高天神城城主小笠原氏助对武田胜赖提出了臣从请求,可是因为小笠原氏助的叔父小笠原义赖的反对而没有成功。六月十日,高天神城仅剩本丸和二之丸还未失陷,小笠原氏助决定力排众议投降,而小笠原义赖等反武田派的家臣们则在开城以后前往德川家家臣大须贺康高的马伏塚城需求庇护。

六月二十九日,由于武田胜赖的反击十分猛烈,织田信长在给上杉谦信的书信中表示:“虽然武田胜赖十分年轻,但是因为他遵从了信玄的军略,因此不可大意。”


攻打长筱城


天正三年(1575年)三月三日,织田信长举兵上洛,准备与大坂本愿寺、河内三好康长对决。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坂本愿寺给武田胜赖送来请求,希望武田胜赖能够出兵袭扰织田家的后方,对京畿方面进行侧面支援。

武田胜赖继承家督以后,盟友越前朝仓家、近江浅井家、河内三好家相继灭亡,前一年虽然武田家顺利攻陷了高天神城,可是重要盟友长岛一向一揆却被织田信长剿灭,因此武田胜赖不可能再放任织田信长坐大。

恰好在这时候,德川家的三河国冈崎城的町奉行大冈弥四郎与武田家内通。除了大冈弥四郎以外,冈崎城城主德川信康(德川家康嫡子)的母亲筑山殿,傅役(老师)石川春重都参加了此事,这些人在德川家中是妥妥的亲武田派。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德川信康也参加了这次谋反,但是从日后他被勒令切腹来看,恐怕和这件事也并非是毫无关系的。

四月五日,武田家在上野国的箕轮城城代内藤昌秀对麾下同心众与直参众下令,命令他们在四月十二日之前前往甲府参阵。四月十二日,正是武田信玄逝世二周年整,也是武田信玄逝世第三年的三回忌法会的举办之日。

天正元年(1573年)四月十二日,武田信玄在信浓国驹场去世。为了掩盖家督去世的消息,武田家将武田信玄的遗骸运往了甲斐,由武田胜赖以及亲信家臣亲手将其装入一个大壶之中封印起来,这个大壶就这样放在踯躅崎馆的一个角落里,一直放了三年之久。不过,因为武田胜赖即将出兵三河,再加上要对外隐瞒武田信玄的死讯,因此这一年只举办了简单的法会,武田信玄真正的葬礼是在次年才举办的。天正四年(1576年)的四月十五日,武田家家臣春日虎纲、跡部胜资、跡部胜忠三人将存放着武田信玄的壶打开,见到坚挺地坐在壶中被腌了四年的武田信玄尸骸,不禁放声大哭(我倒是觉得是被吓哭的)。随后在十六日清晨,在快川绍喜等高僧的主持下,武田家才举行了武田信玄的葬礼。

话说回来,在举办三回忌的前月,武田胜赖便对三河国派遣了一支别动队,想要与大冈弥四郎等人里应外合,夺下德川家在三河国的重要据点冈崎城。然而,在武田军别动队出阵以后,大冈弥四郎的谋反便被德川家康察觉而遭到处刑,夺取冈崎城的计划也化为了泡影。四月十五日,别动队转变了进攻方向,包围了三河国的足助城。十九日,足助城开城投降,武田胜赖下令让下条信氏进驻防守,随后东三河诸城纷纷产生动摇,许多城池不战而降。

另外一方面,武田胜赖率领的武田军本队自信浓国侵入了远江国,并在四月下旬于作手古宫城与武田军的别动队会合。此后,武田胜赖便准备对德川家在东三河最大的据点吉田城发起攻击。

为了应对武田家的进犯,德川家康下令重新修筑了早先被废城的野田城。然而,当山县昌景率领的武田军在山家三方众的带领下来到野田城附近时,守将菅沼定盈却弃城而逃,结果被武田军追上击败。四月二十九日,武田军对吉田城的门户二连木城发起攻击,守将户田康长弃城逃亡。面对来势汹汹的武田军,德川家康亲自率军从吉田城出阵救援,结果遭到了山县昌景、小笠原信岭的攻击败走,灰溜溜地躲进了吉田城笼城。

武田军的这次攻击攻势十分猛烈,京畿方面谣言漫天,甚至有传言说武田胜赖已经率军抵达了尾张国的热田。然而,吉田城毕竟是德川家在东三河最大的据点,并且一旦吉田城失陷,德川家的三河国、远江国的联系就将被武田家给切断,因此吉田城的抵抗异常顽强,武田军的攻城并没有那么顺利,反而还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

五月一日,武田胜赖放弃了攻打吉田城的计划,准备大举向织田家的领地进发,挡在武田军面前的,便是处于奥三河地区的长筱城。一旦长筱城陷落,武田军便可以经过奥三河地区对尾张国、美浓国构成威胁。另外,武田胜赖也想通过对长筱城的攻击,引诱吉田城的德川家康出城作战。如果德川家康率军出阵,便中了武田胜赖的“围点打援”计策,按照前几次交战的结果来看,德川军战败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而如果德川家康不率军出阵作战,放任长筱城被武田军攻取,那么德川家康就将失去三河国、远江国国人们的信任,德川家将会不战自溃。此外,如果包围长筱城能够吸引织田信长率军前来,便能够很大程度地缓解京畿方面盟友的压力。

此时长筱城的守将乃是背叛武田家的奥平信昌,在奥平信昌叛变以后,奥平信昌的妻子与弟弟千代丸都被武田家给处死了,因此与武田胜赖有着杀妻、杀弟之仇的奥平信昌自然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与武田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武田家在长筱城附近的鸢巢山一带修筑了鸢巢山砦、佬怀砦、中山砦、久间山砦、君伏床砦五座城砦封锁长筱城。

五月十三日,长筱城仅剩下本丸和野牛曲轮还在德川军的手上,奥平信昌连忙派遣家臣鸟居强右卫门前往冈崎城请求援军。鸟居强右卫门在十四日夜里从城内逃出,游过丰川以后,在次日上午燃起狼烟,给城内发去了突围成功的信号。当天夜里,鸟居强右卫门便抵达了冈崎城。


信长出阵


在武田家对三河国发起攻击期间,德川家康不断地给织田信长派去使者求援。这些年来,织田家的战略重心一直放在京都,而在德川家与武田家的战争中却极少对德川家进行过有效的增援,导致许多德川家家臣对织田家甚是反感,前文提到的德川信康之所以会参与“大冈弥四郎事件”,恐怕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作为德川家未来继承人的他因为接连丢城失地,对织田家有所不满吧。

在德川家康的再三请求下,织田信长先是派遣了佐久间信盛、水野信元等三千余人前往增援,又调集了兵粮与铁炮,亲自率领着三万大军朝着三河国而来。五月十三日,织田信长在热田神宫祈祷胜利,而后在次日进入了三河国的冈崎城。信长来到冈崎城后没多久,长筱城的使者鸟居强右卫门便也抵达了冈崎城,面见了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织田信长对鸟居强右卫门表示,自己必定会率领大军前去支援,希望守军能够再坚守几日。在得到织田信长的保证以后,鸟居强右卫门便踏上了返回长筱城的道路。

然而五月十六日夜里,鸟居强右卫门在进入长筱城的时候被武田军发觉并遭到逮捕。武田胜赖对鸟居强右卫门威逼利诱,逼迫鸟居强右卫门向城内谎报援军无望的消息。可是,鸟居强右卫门,但是在长筱城下时却突然反水,将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告知守军,他也因此遭到了武田军的处刑。

五月十六日,织田·德川联军抵达了牛久保城,十八日,织田信长在设乐郡极乐寺山布下本阵,信长的嫡子织田信忠在新御堂山着阵,而德川家康则在连吾川畔的高松山着阵。为了欺骗武田军的斥候,织田信长将三万大军隐藏在了低洼地带,让武田胜赖误判了己方的人数。此外,织田信长还下令沿着设乐原边上的连吾川畔布置阻挡武田军骑兵的马防栅,并配置了泷川一益、羽柴秀吉、丹羽长秀几员大将。

武田胜赖见到织田·德川联军开始设置防御性工事的马防栅,更加肯定了自己对联军兵力不足的判断。在《甲阳军鉴》的记载中,当织田·德川联军在连吾川畔布阵以后,武田军便召开了军议。在军议上,马场信春、内藤昌秀、山县昌景、小山田信茂、原昌胤等家老重臣都建议武田胜赖避而不战,但是长坂钓闲斋、跡部胜资等侧近却支持与织田·德川联军交战。马场信春见劝不动武田胜赖,便提出了另外三套方案:其一,全军朝着甲斐撤军,如果敌军追击,便在信浓国利用地利之便击败敌军。其二,强攻下长筱城,让织田·德川联军见识武田军的实力,这样武田军在撤退时敌军便不敢追击。其三,还是强攻下长筱城,但是并不撤军,让武田胜赖以长筱城为本阵,命诸队轮番与织田·德川联军进行持久战,等待织田军粮草耗尽为止。

虽然我们无法判断《甲阳军鉴》中记载的马场信春的提议究竟是历史事实还是后人的事后诸葛亮,但是如果仅从计策上来看的话,这的确是武田胜赖当时最好的选择。此时的织田·德川联军面对武田军呈防御姿态,如果武田军攻下长筱城并避而不战的话,就会让织田信长的这次劳师远征无功而返。除此以外,织田信长在京畿、西国还有许多敌人,武田军若是以长筱城为据点同联军展开持久战的话,用不了多久织田信长便会耗尽兵粮撤军,而失去织田军作为后援的德川家康,在武田家的攻击下可以说是不堪一击。

在奥平信昌之子松平忠明所写的《当代记》中记载,军议上马场信春、内藤昌秀、山县昌景、穴山信君、武田信丰都对武田胜赖建议撤军,并表示敌军人数有四万,我军仅一万,不如先行撤军,等织田信长撤退后在秋天再度入侵三河国。届时武田军只要在三河国四处纵火劫掠,割走成熟的稻谷,三河国自然不战自溃,变成“亡国”,德川家也弹指可灭。

然而,武田胜赖并未选择重臣们的提议,而是选择了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当骏河国久能城城代今福长闲斋派遣使者前来武田军阵中慰问时,武田胜赖还在五月二十日十分乐观地回信表示敌军已经方寸大乱,这次一定要将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一同击败。在武田胜赖看来,织田·德川联军兵力不足,修筑马防栅就是怕自己的意思,而畏敌如虎的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根本不足为虑。


连吾川合战


五月二十日,武田胜赖在长筱城下留下了部分军队继续包围长筱城,自己则亲率大军直奔连吾川而来。武田胜赖认为自己的进军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此时的织田·德川联军正躲在马防栅背后,况且两军之间还隔着连吾川,即便情况不对时自己率军后撤,敌军想要追击也是十分的不便。让武田胜赖没有想到的是,他很快就要因为自己的轻敌而买单了。

在武田胜赖进军的同一天夜里,织田·德川联军的本阵也召开了军议,织田信长下令让熟悉东三河的吉田城城代酒井忠次率领东三河众奇袭鸢巢山五砦,支援长筱城。一旦解除了长筱城的包围,酒井忠次便可以与正面战场的联军对武田胜赖形成夹击之势,如此一来武田军必败。为了让酒井忠次的行动顺利,织田信长还调集了四千人及五百余铁炮交给了酒井忠次指挥。

五月二十一日上午,武田军与织田·德川联军隔着连吾川展开了小规模的交锋。此时武田军的左翼为内藤昌秀、山县昌景、原昌胤、小山田信茂、加藤景忠、跡部胜资,中央为西上野小幡众、武田信丰、武田信纲(即武田信廉)、望月左卫门尉(武田信丰之弟)、安中景繁,右翼则为马场信春、土屋昌续、一条信龙、真田信纲、真田昌辉、穴山信君等。除了春日虎纲的川中岛众以外,武田胜赖将武田家最精锐的部队布置在了中央和左翼,而这些精锐部队的对手,便是德川家康指挥的德川军。

在武田军与联军展开交锋的同时,酒井忠次率领的别动队经过彻夜的山中行军终于抵达了长筱城附近的鸢巢山,当织田·德川联军的军旗在鸢巢山竖起时,留守的武田军才发觉敌军来袭。猝不及防的武田军阵脚大乱,再加上面对酒井忠次人数并不占优,武田军很快就丢失了鸢巢山五砦,主将武田信实(武田胜赖的叔叔)战死。鸢巢山五砦丢失后,长筱城内的守军也对城下包围长筱城的武田军发起反击,尽管武田军拼死抵抗,并杀死了德川家重臣松平伊忠,但是依旧不是长筱城守军及酒井忠次的对手,春日虎纲的嫡子春日源五郎也战死了在长筱城下。

当长筱城的败报传到武田胜赖的阵中时,已经时至中午了,这时陷入两面夹击的武田胜赖只剩下两条路可走,要么撤军,要么投降。可是,武田胜赖却选择了第三条路,那就是进攻。在武田胜赖看来,织田·德川联军龟缩在马防栅之后,这是兵力不足的表现,自己若能够在酒井忠次的别动队赶到战场以前就击败正面的联军的话,武田军还能有很大的胜算。而武田军的突破口,便是左翼面对的德川军。

随着武田胜赖一声令下,左翼的山县昌景对织田·德川联军发起了第一波进攻,然而这波进攻很快就被织田·德川联军的铁炮队及弓队挫败。武田军的第二波攻势由中央的武田信纲发起,也在铁炮队的齐射下折损大半败退。武田军的第三波攻势由西上野的小幡一党组成,彼时小幡家家督小幡信真患病没有出阵,负责指挥小幡众的乃是小幡信真的弟弟小幡昌定。小幡家在武田胜赖时代被赐予“赤备”许可,这群来自上野国的坂东武士身着红色铠甲,骑着战马朝着织田·德川联军的阵地攻来,结果在联军的一轮齐射过后,几乎全军覆没。武田军的第四波、第五波攻势分别由武田信丰率领的“黑武者”、马场信春组成,但是依旧没有取得战果。

在武田军发起攻击的同时,武田胜赖下令让铁炮队举着竹束一边前进一边对发起进攻的友军进行远程支援。然而与躲在坚固的马防栅背后的织田·德川联军相比,在狭窄的竹束后面且要移动射击的武田军铁炮队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另外,经过铁炮、弓箭洗礼的武田军在渡过连吾川、杀入德川军三重马防栅之后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没办法在连吾川的西岸建立阵地。很快,武田家重臣土屋昌续(侧近)、甘利信康(甘利虎泰次子,武田军铁炮队的指挥官)在马防栅附近战死,武田军损失惨重。

下午二时左右,武田军已然失去了有组织的进攻,穴山信君在见到武田军的惨状后,拒绝参加这场无意义的战斗。此后,武田胜赖在诸将的劝说下逃亡,穴山信君、武田信丰则率军护卫,武田军的剩余部队在武田胜赖逃走以后,随即也陷入了崩溃的状态。此时酒井忠次率领的别动队赶到了战场,织田·德川联军趁机对武田军发起反击。为了掩护武田胜赖撤退,老将马场信春率领着数十名亲兵对追击而来的敌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直至战死为止。

织田·德川联军对武田军的追击点到为止,仅到信浓国、三河国的边境便停止了追击,并趁机收服了被武田家占领的三河国诸城。


日本战国史·甲越春秋(15)长筱悲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