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40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40、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恩格斯说:“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称为不可知论,主要代表是休谟和康德。大多数哲学家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但其中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心主义主张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以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为基础的,它同唯物主义关于这个问题的主张是根本对立的。旧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原则出发,承认思维能反映存在,两者有一致的关系,但它不懂得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不懂得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把思维看作只是对存在的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这是形而上学地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原则,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是对立的统一,即思维和存在在实践基础上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教员说:“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2]思维和存在这对矛盾同一切矛盾一样,它们相互依存,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因此,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科学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问题。
一切修正主义者都拼命反对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原理。伯恩施坦公开反对这个原理,把它歪曲成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等同论。[-]抛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反动谬论,胡说“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就是唯心主义”;[-]又变换手法,鼓吹“思想可以代替物质”、“超过物质”;他们都反对把革命的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否认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性,否认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原理,为他们复辟资本主义制造反革命舆论。
教员的《实践论》、《矛盾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等光辉哲学著作,精辟地阐明了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这个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伟大真理,这是批判一切修正主义,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221页。
[2] 《矛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