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脑科学日报| 越依赖奶茶,抑郁焦虑和自杀风险越高
第1893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10月31日
科 学 时 讯
1,Nature Genetics:局灶性癫痫研究发现了嵌合体形成的另一机制
来源:生物通
大约三分之一的癫痫患儿会出现耐药性发作。近日一项新研究发现,部分局灶性癫痫病例可以追溯到大脑中的嵌合突变,这种突变是由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1号染色体1q臂上的拷贝数改变引起的。令人惊讶的是,其他组织类型会在胚胎发育阶段对这些突变进行修复,这与在发育阶段出现的体细胞嵌合突变形成鲜明对比。
通常情况下,嵌合现象被认为是胎儿发育过程中遗传物质变化的结果。然而,这些数据证明了大脑染色体嵌合体的另一种机制——拷贝数的增加是由于减数分裂错误而遗传的。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这些拷贝数的增加在其他细胞系中被纠正,因此在血液和口腔细胞中检测不到。
2,《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封面:外源节律性脑刺激技术在精神神经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天脑TCBS
由于节律性脑刺激技术可以选择性调制神经振荡,近年来这类技术受到研究者以及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近日,津大学医学部刘爽团队总结了外源节律性脑刺激技术相关的研究成果,从技术原理以及各类技术的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此类调控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改善或增强认知功能,它在精神神经类疾病的应用研究中表现出治疗的可行性,未来需要更多样本量更大、随访时间更长的临床试验来挖掘发现它在治疗方面的潜力。
3,Scientific Reports:前庭功能丧失增加失智症风险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前庭系统通过识别头部运动和空间对齐的作用,帮助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动物保持平衡。前庭系统参与的视觉空间处理可能有助于指导认知功能。在动物和人类中,执行功能和记忆、处理速度和空间认知障碍的问题都与双侧前庭病变有关,而前庭疾病在认知丧失的人群中更常见。
近日,来自高丽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前庭功能丧失可能会增加失智症风险,这与 2013—2022 年的至少其他 5 项研究的结果一致。不同认知区域的丧失与囊状前庭和双侧半规管的功能丧失之间存在联系。在双侧前庭持续功能丧失的患者中,海马体(对记忆处理很重要)体积显著减小。
4,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国内大学生“奶茶成瘾”调查——越依赖奶茶,抑郁焦虑和自杀风险越高
来源:科研圈
你今天喝奶茶了吗?是不是一段时间不喝就想得慌?近期,清华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的学者对 4000 多名国内大学生进行了一项独特的“奶茶成瘾”调查,研究发现,接受调查的北京大学生中,近 5 成人每周至少喝一次奶茶,超过 5% 的人喝奶茶的频率达到每周 4 杯或更多;对奶茶的成瘾性越高,出现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等不良心理状态的风险也就越大。此外,女性和更年轻的群体表现出更高的奶茶成瘾水平。
奶茶为何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奶茶中大量的糖会提高体内皮质醇水平,进而导致我们体内负责应激调节的主要激素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失调。当这一系统应对压力的反应出现变化时,会影响个体的情绪和行为调节,导致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的增加。
5,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打太极或可长期抑制帕金森病的疾病进展
来源:医诺维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600万人患有帕金森病,每年还有约60000名新患者确诊。近日一项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生弟团队的研究显示,打太极拳可能会在数年内抑制帕金森病的症状和并发症。该研究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打太极拳与帕金森病的疾病进展较慢和所需药物剂量较低有关。太极拳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特别是步态、平衡、自主神经症状和认知能力,都有潜在的改善作用。
6,Lancet 子刊:吃核桃补脑,真的靠谱吗?
来源:丁香学术
人们常说「吃核桃补脑」,这一说法最初来源于「以形补形」。但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我们开始认识到核桃富含的 a-亚麻酸(ALA),在大脑的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日,来自西班牙 IISPV 研究所、庞培法布拉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随机对照营养干预试验。他们发现,吃核桃时间大于 100 天(不一定每天持续)的青少年注意力功能增强,那些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的青少年的行为则得到了明显改善(在课堂上更关注老师), 与流体智力相关的功能也有所增加。总的来说,经常吃核桃有利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有助于他们的心理成熟。
7,一针效果持续10个月,阿尔茨海默病新治疗模式早期临床结果积极
来源:药明康德
近日,Alnylam Pharmaceuticals公布了在研RNAi疗法ALN-APP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和脑淀粉样血管病(CAA)的临床1期试验的积极中期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单剂ALN-APP的持续药代动力学活性可以长达10个月,同时观察到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的淀粉样蛋白片段Aβ42和Aβ40的显著降低。Alnylam开发的C16偶联技术平台专门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的递送。通过在RNAi上偶联不同的脂质分子,调整它们的亲脂性,这一系统在大鼠和非人灵长类模型中,已经能在广泛中枢神经系统组织中显著降低mRNA表达。ALN-APP是首款应用C16偶联技术,靶向编码APP蛋白的mRNA的临床期RNAi疗法。
8,Neurosurgery & Psychiatry:吸烟和被动吸烟都会对多发性硬化疾病活动和进展均有负面影响
来源:梅斯神经新前沿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会对多发性硬化症(MS)的严重程度和病情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近日,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学员的学者发现,与非吸烟者相比,当前吸烟者的EDSS进展更快,EDSS进展加快还与被动吸烟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吸烟和被动吸烟都会对多发性硬化症产生负面影响,确诊后戒烟可能是一项重要的二级预防措施。使用鼻烟与疾病进展减慢有关,这表明尼古丁替代疗法可能是增加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戒烟机会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方法。
审校: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