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出口的“再见”:《若成为星座》和《Flashbacker》中的"现在"和"未来"

目录
1 “既然不想分别,那就一起化为《星座》吧!”
附录 翻转过来的《星座》
2 “就算分别了,有关你的点滴还总是会在不觉间《闪现》在我的脑海里,恰如此时此刻。”
解读《结束乐队》专辑系列的其他文章:
三、破音对破音:在《青春候群症》和《Distortion!!》里摇滚的波喜多(前篇)/ 破音对破音:在《青春候群症》和《Distortion!!》里摇滚的波喜多(后篇/附录)
《结束乐队》这张专辑的歌曲编排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我们之前注意到的“私-面”和“僕-面”。许多专辑,尤其是摇滚专辑,不仅有明确的主题,而且还会试图用歌曲讲述连贯的且和主题相关的故事。《结束乐队》这张专辑,也有它的主题和故事。
《结束乐队》的故事从曲1《青春候群症》开始,主视角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迷茫的,甚至是有点自闭的少女,她试图用音乐改变人生。“私-面”的内容基本上就是从迷茫到相聚到因为同伴的鼓励而变得更加勇敢(这是“凉曲”的重点)。“僕-面”的“虹歌”《有什么不好》和《绝不会忘记》讲的是想和伙伴一起燃烧青春的愿望,然后以《绝不会忘记》里提到的“不可避免的离别”作为过渡,走向《结束乐队》的尾声,也就是分别。专辑最后的两首原创曲《若成为星座》和《Flashbacker》,就是关于这不可避免的离别的。





在《孤独摇滚!》的故事里,离别的一个可能的触发事件,甚至可以说是最可能的展开,就是在前期借虹夏的口以开玩笑一般的语气反复强调的,“Guitar Hero的身份暴露之后一里变得过于耀眼最后单飞”这种场景。不去谈以后,尤其是不去谈那个“不可避免的离别”,是结束乐队内部的默契。“再见”是不能说出口的字眼,尤其是在梦想刚刚有起飞的迹象的时候。


《若成为星座》,就是后藤一里对这个Bad End展开的答复,是她的“偏要勉强”。
和《孤独东京》一样,《Flashbacker》也是写在将来,和《若成为星座》相对应。因为是专辑的结尾曲,《Flashbacker》也有要替《孤独摇滚!》动画和观众告别的意思。所以,《Flashbacker》的世界线,是即使“勉强”过了也没有挽回的世界线,“分别”是再怎么“不能说出口”也还是发生了的既成事实。虽然如此,在那个世界的“我”(我们选择的主视角是后藤一里,但是也可以是结束乐队中的任何一个人,甚至可以是每一个《孤独摇滚!》的观众),被过去的回忆鼓励着,向耀眼的未来前进。
不管是在《若成为星座》的现在还是《Flashbacker》的未来,“再见”都是不能提及的字眼。怎么在“分别”已经是注定的前提下当下的人生,这就是蕴含在这两首歌里的物哀情怀。
(注:物哀是日本美学的一个概念,不宜望文生义理解为是触景生情感到哀伤。《星座》和《Flashbacker》里的物哀,就是把握住稍纵即逝的片段,用心感受(这其中当然有伤感),从刹那中体会永恒。)
1 “既然不想分别,那就一起化为《星座》吧!”

《若成为星座》这首歌和它的官方PV有不少迷题,或者说是叙述性诡计。如果没有识别出来其中含糊暧昧的地方,又或者是在那些节点选了非常不同的选项,可能会有非常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最大的疑点有如下几个:
i) 主视角是谁?
因为在官方PV中喜多是绝对的主角,而且主唱也是喜多,所以可能有人会猜测主视角也是喜多。但是根据作词者樋口愛本人的说法,她自己从这首歌里感受到的是“小波奇的成长”。这个成长到底是什么,我们留到后面再说,但是最起码这说明从创作的角度看《星座》真正的主视角其实是一里。一里本人的声优青山吉能也说过,“如果是把《星座》当成是小波奇给小喜多写的歌,是想着和小喜多相遇那些相关的事情的话,会更加投入在演技上”,这种话。
即使确认了主视角是一里,这首歌里的那仅出现了一次的“互动”(也就是“真好呀”,“不是哦”)也留出了“双视角”的解读空间,有些《星座》的剪辑就是这样子在一里和喜多之间切换视角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看法是,“《星座》从头到尾只有一个视角,那就是后藤一里。”如果和《星座》所描绘的情景结合在一起看,可能会看得更清楚。
ii) 在故事中,《星座》的创作时间发生在什么时候?



这个问题看似是不证自明的,因为动画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第十集在café开始规划,在学园祭上演出。如果对应到漫画的话就是18话到20话。
可是,到这时为止的剧情其实是对不上歌词的。毫无疑问,《星座》是关于波喜多的,而且主题是离别。可是在学园祭的时候,还在高中一年级的两人还远远没有到要分别的时候。而且,《星座》里的分别场景是非常具体的:因为两人中的其中一个人变得过于耀眼。虽然在学园祭的时候,一里和喜多分别都是对方眼里非常耀眼的存在,可是一里本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闪耀到了小喜多会主动离开”的地步。转折点其实发生在漫画的24话:音乐撰稿人佐藤爱子对身为Guitar Hero的一里狂热的追捧和相比之下对结束乐队其他人的低评价(或者说无感),让三人(也包括喜多)怀疑“自己和小一里的牵绊是不是反而会让她的才华腐烂”。到了这个时候,一里才有立场跟犹豫的喜多说出“请不要剪断连接我们的线,不管我变得多么耀眼”这种话。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波喜多之间的交流真的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深入到这种地步了吗?”更具体一点,一里能否在这个时候意识到“小喜多其实也一直都是孤身一人”?又或者说,“喜多有机会跟一里坦白吗?”

虽然波喜多两人在第6话live中间有过比较深入的交流,也有很多两人单独练习的机会,但是真正深入到“喜多郁代其实也一直都是孤身一人”这种程度的对话,其实是留宿篇,也就是漫画34话,距离学园祭(20话)已经隔了14话了。
所以说,后藤一里最起码需要等到漫画34话以后才具备创作《星座》的客观条件。动画之所以要把这个时间大大提前到了学园祭,可能是因为《星座》的主题是离别,而动画正好是在学园祭之后完结。可是,如果是要解读《星座》的内容,大可不必把时间点限制在学园祭之前。
iii) 星座中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情景?
在确定了主视角和时间点之后,我们还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星座》所描绘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换言之,一里到底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想着关于喜多的事情,发自肺腑地许下要和喜多化为星座的愿望的?那个时候,喜多在她身边吗?
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星座》融合了现实和幻想,所以许多场景并不能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是修辞手法,是隐喻。那些幻想的背后,就是一里创作时的真实状态。
虽然官方PV里的喜多可以理解为是一起回家时一里视角里的喜多,但是根据我们对歌词的解读,《星座》里的一里是独自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喜多不在她的身边,而是在她的脑海里(情况类似之后的《Flashbacker》)。就是因为此时此刻的她是孤单一个人,所以她才会联想到分别的场景。
可是后藤一里绝大部分时间不是都是孤独的吗?为什么反应会这么大呢?我想这可以用Emily Dickinson的《Had I not seen the Sun》(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来回答:
Had I not seen the sun
假如我没有见过太阳
I could have borne the shade
我也许会忍受黑暗;
But Light a newer Wilderness
可如今,太阳把我的寂寞
My Wilderness has made
照耀得更加荒凉。
喜多郁代就是后藤一里的太阳。
接下来,我们走进后藤一里的内心,一起感受她想把时间无限期地停留在有喜多陪伴的现在的心情。
もうすぐ時計は6時
指针就要指向六点
もうそこに一番星
天边就要升起长庚星
影を踏んで 夜に紛れたくなる帰り道
脚踩着影子 潜入那黑夜的归途
整首歌明确提到时间的地方只有两处,一处是这里的“快到六点”,另一处是后面的“快到八点”。那么晚上六点这个时间点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对于曲中的意境来说,这是长庚星(第一颗升起的星)升起的时候,也是主视角回家的时候。
为什么是六点回家?因为Starry的原型Shelter是晚上六点开始live。如果没有live的话,当天的工作就到此结束,打工的一里就可以在这个时候回家。

从“脚踩影子”,“潜入黑夜”这种措辞可以看出来,回家的路上只有一里一个人,没有其他人,比如一起练习一起打工还顺道回家的喜多。素材的来源很有可能是第24话单独回家的路上的心理活动。






就是在黑夜的归途中独行的时候,一度把喜多的陪伴当成呼吸一样自然的一里开始因为喜多的缺席感到不适。
假如太阳不再升起,这样的黑夜就会变成永恒。所以,这种事情一定不能发生。她和喜多,一定不能分别。
どんなに探してみても
即使我拼尽全力寻找
一つしかない星
也还是只有那颗独一无二的星星
何億光年 離れたところからあんなに輝く
在不知多少亿光年外 散发出那样耀眼的光芒
为什么一定不能分别?为什么不能用新的伙伴代替?

一里在这一段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因为喜多是那颗无可替代的独一无二的星星。

可是,这颗耀眼的星星,好像离自己有点远(在几亿光年之外)。这个几亿光年既有物理距离的意思(喜多现在不在自己身边),也有心灵距离的意思(喜多所能体验的未来,是一里认为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触及的领域)。

另一方面,在年长的旁观者看来,在吉他上有过人的才能的一里,似乎也属于一个将喜多还有虹凉排斥在外舞台。
如果是这样子的话,那分别岂不是命中注定?
いいな 君は みんなから愛されて
真好呀 你是如此被大家喜爱
「いいや 僕は ずっと一人きりさ」
「没有哦 我一直是孤身一人啊」
这个对话是《星座》的转折点。在这之前,一里的想法都是关于在不可避免的分别面前的无力感和随着而来的寂寞感;在这之后,一里都是在重复同一个讯息:不管怎么样,我们不要分开。
这个并不是发生在当下而是在记忆中的对话之所以推动了接下来的转折,是因为一里自己也意识到,她和喜多的距离其实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远。“无法触及的领域”根本就是丧气话。

没有一里在身边的喜多并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灿烂。分别非但不会让两人走向更光明的未来,反而会让两人一起重回孤身一人的悲惨状态。
既然这不是自己的一厢情愿,那就把这个愿望大胆地说出来吧。
君と集まって星座になれたら
若能与你汇聚 一起化为星座
星降る夜 一瞬の願い事
(这)于流星之夜 星落之瞬许下的愿
きらめいて ゆらめいて 震えてるシグナル
(在)闪烁光芒 星光摇曳 颤抖的信号灯(之下许下)

为什么偏偏是星座?因为星座是由物理距离非常遥远的星星组成的整体。因为有了星座,所以星星和星星之间产生了联系。即使距离变得遥远,两人之间的牵绊也不会断开,所以要一起化为星座。这就是一里对流星许下的愿望。

可是回家的途中真的有流星吗?其实是没有的。流星是信号灯发出的光芒,所以接下来才会补充“在信号灯下许愿”。

也就是说,在被回忆中的对话调动起情绪之后,一里在回家的途中想的都是“不想和喜多分开”的事情,对现实里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产生了联想,包括把灯光当成许愿用的流星。
君と集まって星座になれたら
若能与你汇聚 一起化为星座
空見上げて 指を差されるような
(使人)仰望星空 立指发叹
つないだ線 解かないで
连结(你我)的线 请不要解开它
僕がどんなに眩しくても
不管我变得多么耀眼



被人立指发叹的星座在现实里对应的就是走红了的结束乐队。因为“我”已经认定了要和结束乐队一起成长,所以请你不要把我们的牵绊斩断。无论在你看来“我”是多么地耀眼,我都不会离你而去,所以也请你不要离我而去。
もうすぐ時計は8時
指针就要指向八点
夜空に満天の星
天空已经繁星点点
何億光年 離れたところにはもうないかもしれない
(那些)在几亿光年外(的星星) 说不定早已不复存在

晚上八点是另一个明确提到的时间点。因为从Starry到一里家大概需要两小时,这是一里到家(附近)的时间。在这之后就再也没有提到路途的景色了,因为她已经回到自己的房间了。
因为看到的星星都是几亿年之前的样子,所以说不定它们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这种“有形之物终将消散”的宿命感再次让她想到自己和喜多。
月が綺麗で 泣きそうになるのは
月色真美 令我泫然欲泣
いつの日にか 別れが来るから
是因为终有一天 (我们)要迎来分别
这段告白非常直球,因为“月色真美”在当代的日文里本来就有告白的意思,甚至可以说是已经不存在“非恋爱”解读的空间了。

虽然现在流行的说法是这源自日本文豪夏目漱石对英文“I love you”的翻译,因为这“更符合日本人含蓄的性格”,但是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这种说法其实并没有可信的出处。
另一方面,日本古典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的第十章《贤木》里倒是有一些非常符合这一段歌词的诗句:
其之一、“月影は見し世の秋に変はらぬを 隔つる霧のつらくもあるかな 霞も人のとか、昔もはべりけることにや”
(月光一如故时之秋所见的那样,可是雾却冷淡地把月亮和我分隔了。)
(注:这里把月亮比作是仰慕的却又遥不可及的暗恋对象。月光是有关她的消息,雾是客观因素,比如距离。)
其之二、“月のすむ雲居をかけて慕ふとも この世の闇になほや惑はむ と思ひたまへらるるこそ、かひなく。思し立たせたまへる恨めしさは、限りなう”
(我仰慕的月亮远在云霄之上,我却仍然在这世界的黑暗中迷失。我所怀有的那种无法忘怀的感觉, 让我无法疏解,令我愤怒无比,无尽无休。)
(注:同上。)
其之三、“九重に霧や隔つる雲の上の 月をはるかに思ひやるかな”
(层层迷雾将云雾之上的月亮与我隔开,让我更加想念它。)
(注:同上。)
(注:在中文网上有“月が綺麗ですね”的典故来自《源氏物语》的说法,但是他们引用的文字和桥段是不存在的。最接近的就是我提到的《贤木》。只能说,从那些诗句可以看出来,用“月が綺麗ですね”作为告白语在日本文化中自古以来就有其根基,并不是现代生造出来的说法。)
君と集まって星座になれたら
若能与你汇聚 一起化为星座
彗星みたい 流れるひとりごと
(这)像彗星一样 流逝的喃喃低语
消えていく 残像は 真夜中のプリズム
那消失的残像 有如深夜中的三棱镜
上一段有关“终有一天会分别”的悲观想法开启的是一个新的循环,也就是“意识到一定会分别”→“绝对不要分别”→“一起成为星座吧”,这样的一个三段论。
要避免那个和喜多分别的坏结局,就必须一起成为星座,摆脱距离的束缚。她用喃喃低语许下的这个愿望就像彗星一样飞快地流逝,只有她自己一个人知道。顺带一提,喃喃低语(ひとりごと)是一个谐音梗,和一里后藤同音。


深夜中的三棱镜指的是信号灯,就是一里对“流星”许愿的那个信号灯。在幻象消失之后,残影跟信号灯重合,看起来就像深夜中的三棱镜。
在这里,一里从幻想回到现实。
(注:这一段的发生时间其实在于前一段,也就是在房间里看月亮,是看到月亮之后的回想起来的场景。)
君と集まって星座になれたら
若能与你汇聚 一起化为星座
切なる願い 誰かに届いたら
如果切身的感受 也能传达给某人

只要一起化为星座,就能突破距离的束缚,这样一来,切身的感受也可以传达给对方。
変われるかな 夜の淵を
会有变化吗 这夜晚的深渊
なぞるようなこんな 僕でも
还有仿佛描摹其形状的这样的我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孤身一人的处境还有阴沉的我,也会有所改变吧?
遥か彼方 僕らは出会ってしまった
在遥远的彼岸 我们如此相遇了
カルマだから 何度も出会ってしまうよ
因为这是命运 所以我们会一再相逢
雲の隙間で
在云朵之间

不管看起来距离有多遥远,我们还是会相遇。

不管时间过了多久,我们还是会重逢。

就像星座一样,汇集在云朵之间。
这才是我们,不可避免的命运。
君と集まって星座になれたら
若能与你汇聚 一起化为星座
夜広げて 描こう絵空事
展开夜空 描绘无稽的幻想吧
暗闇を 照らすような 満月じゃなくても
即使无法成为照亮黑夜的满月

不要顾虑那么多,一起在舞台上演出吧,就算在别人看来我们不够认真(无稽的幻想),就算我们不能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成为照亮黑夜的满月)。
だから集まって星座になりたい
所以说汇聚起来 一起化为星座吧
色とりどりの光 放つような
绽放五彩缤纷的光芒
つないだ線 解かないよ
连结(你我)的线 不要解开它
君がどんなに眩しくても
不论你变得多么耀眼



请不要离开我,不管你以后会度过怎么样的精彩人生。
附录 翻转过来的《星座》
《结束乐队》这张专辑的一个主题(motif)就是波喜多的对称性。许多看似是描述一里或者喜多的事情,对另外一个人也成立,最明显的就是《破音对破音》。正是因为看似度过了截然相反的人生的两人在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所以才会互相吸引。
正因如此,《星座》中“你”和“我”的对称性,同样允许喜多视角的解读。官方PV就提供了不少素材。
因为24话分别之后的一里和喜多是各自单独回家的,所以喜多同样可以脚踩着影子潜入黑夜中的归途。
因为喜多同样也听到了佐藤爱子的率直发言,所以和一里一样,她也产生了危机感。


在喜多的眼里,一里同样也是最闪耀的星星。所以,知道一里对自己也是这样子想的她,完全有立场提出,“既然我们都不想分开,那就一起化为星座吧,不管距离变得有多遥远”。
2 “就算分别了,有关你的点滴还总是会在不觉间《闪现》在我的脑海里,恰如此时此刻。”


如果说《星座》对分别的态度是奋不顾身地只争朝夕的话,在《Flashbacker》的未来,分别就是木已成舟的既成事实。分别之后,人生还是继续着。对于这一段共同经历,一里有着什么样的看法呢?
“flashbacker”就是她有关喜多还有其他在成长路上遇到的人和事的回忆(flashback)。之所以把flashback写成flashbacker是为了押“フラッシュバッカー”最后的“ah”的韵,比如作者音羽之前在《リインカーネーション》(reincarnation)就做过同样地事情:在那里写出“回想 瞬間的なフラッシュバッカー”这种词。
要理解《Flashbacker》,就不能不提到作词作曲者音羽。和《结束乐队》这张专辑其他制作人不同,音羽本人对《Flashbacker》的倾注了强烈的“个人”情感的。我并不是说其他制作人对他们的作品没有感情,但是音羽的特别之处在于她和BTR这部作品的共鸣非常强烈,所以《Flashbacker》有非常清晰的个人色彩。她是如此看重这首歌,所以既做了翻弹视频也在自己的专辑《Unlockable》里收录了几乎是完全重置了的版本。可以说《Flashbacker》既包含了她对BTR的理解,也包含了她的个人经历。


对于音羽本人来说,BTR漫画把她描绘得非常好。但是和一里不同,她在中学时代并没有遇到她的结束乐队。找到容纳她的团体,是在中学以后。根据她退出“Team48(フォーエイト)”时给出的声明,她是在加入“48”才学会表达自己的,像一里那样成长起来的。但是因为对未来的愿景不同(想当音乐家而不是YouTuber那样的艺人),她还是退出了。
也就是说,《Flashbacker》可以看成是音羽本人对自己的这段经历的一个交代。如果套在后藤一里身上的话,有如下几个阶段:
“在孤独的中学时代做Guitar Hero”→“加入结束乐队”→“大放异彩”→“不管是结束乐队还是自己,都变得越来越闪耀,但是却越走越远”→“分别”
换句话说,音羽的经历可以看成是《星座》的一个“if”展开。在那个世界里,后藤一里听从了佐藤爱子的建议,单飞了。
回到BTR的世界里,在这里,《Flashbacker》的倾诉对象只有一个人,而不是像音羽声明里(或者是官方PV里)的一群人。这个人可以是结束乐队里的任何一个人,但是如果结合照相的桥段看,最有可能的还是经常给一里拍照的喜多。
我们现在离开《星座》所处的“现在”,来到《Flashbacker》代表的未来,透过闪现在一里心中的回忆,回味“过去”的经历。
転換点 いつかノートに
终有一日笔记本上会出现转折点
書いたあの言葉たちは
那些曾写下的那些话语
きっと 泡になって消えた
肯定也将化作泡沫逝去
行方なんて知らない
从此无影无踪

负责作词的一里,笔记本上写的画的都是关于结束乐队的事情。这一切,都会随着乐队的解散化为泡沫。
擦り切った白いチョークが
一支破旧的白色粉笔
はらはらと落ちていった
静静地从桌面落下
まるで 星屑みたいだと
宛如星尘般美丽
見とれていたんだ 嗚呼
深深地将我吸引

从粉笔散落的粉尘就像星辰一样。可是,不同于星辰,这景象会随着粉笔落地而飞快地烟消云散,就像流星一样。这就像是我们在一起的短暂时光一样。
いつかは消えてしまうけど
即便终有一日会消逝
誰かの記憶には残れるかな
是否能将它留在某人的记忆中呢
この瞬間を切り取ってさ
将这美好的瞬间


如果分别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能不能最起码把经历过的美好的瞬间保存在我们的记忆里?
光る朝が 朝が
闪耀着阳光的早晨
あまりに眩しい 眩しいからさ
实在是太过耀眼
なんかもう それだけで
但总觉仅是如此
心が宙に舞う
我的心也已经舞蹈于宇宙之中

现在,即使见到耀眼的光芒,我也不会退却。
君の言葉がずっと
你的话语总是那样
離れない 離れない
不离不弃 伴我左右
フラッシュバッカー
它总能在不觉间闪现于心头
今も思い出してる
就像此刻也是一样

这是因为,即使你不在我的身边了,你还是会经常闪现在我的脑海里,鼓励着我,就好像你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
(注:我们之前说过“フラッシュバッカー”(flashbacker)的意思就是flashback(闪现)。这个版本的翻译给这个词做了一些艺术加工,但是我相信效果是好的。)
薄明に染まる空が
薄暮染上天空
淡い彩りこぼして
溢出淡淡彩色
こんなちっぽけな僕の
它将无比渺小的我
背中を包んでく
从背后轻轻地包裹

现在的我孤身一人,拥抱我的只有这天空。
透明なこの体は
这透明的身体
何色に成れるの?
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ただ 水のように流れ
还是像水流一样流淌
消えてゆくだけ?ねぇ
然后消逝呢?呐


我以后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ぼやけたままのフォーカスじゃ
「这样模糊的焦点
君のホンモノは写せないよ」
根本拍不到你最真实的样子嘛」
寂しげな顔で 君が笑う
你带着落寞的表情对我笑道


如果我当初拍照的时候更加配合,我们的回忆会不会保存得更多更久?
光る朝が 朝が
闪耀着阳光的早晨
あまりに眩しい 眩しいからさ
实在是太过耀眼
ちょっとさ らしくはない
即便还不是完全
未来も信じちゃうよ
但我也开始尝试相信未来了

虽然有点不安,但是我还是选择前进。
君の言葉がずっと
你的话语总是那样
離れない 離れない
不离不弃 伴我身旁
フラッシュバッカー
它总能在不觉涌间现于心头
今も 思い出してる
就像此时此刻也是一样

这是因为,即使你不在我的身边了,有关你的点滴还是会经常涌现在我的心头里,推动着我,就好像你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
光る朝が 朝が
闪耀着阳光的早晨
あまりに眩しい 眩しいからさ
实在是太过耀眼
なんかもう それだけで
但总觉仅是如此
心が宙に舞う
我的心也已经舞蹈于宇宙之中

虽然这光芒对现在我来说还是过于耀眼,我也不会逃避。
君の言葉をぎゅっと
你的话语总是那样
離さない 離さない
不离不弃 伴我成长
フラッシュバッカー
它总能在不觉间浮现于心头
今も思い出してる
就像此时此刻这样

这是因为,即使你不在我的身边了,你的身影还是会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温暖着我,比这光芒更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