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与江门的关系
新会,曾经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被周边的兄弟县市称之为老大哥。但如今,却被人们嘲笑为老大叔(缩)。新会,古称冈州,系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部,原本是一个县,后来撤县设市,2002年并入江门市成为其辖下的一个区,区政府驻地为会城。土地面积1387平方公里,人口75万。
一、前新会
前新会,指的是未有新会之前,新会所在这片土地的状态。据有关资料显示,距今近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今台山、新会、江门一带的陆地地貌还没有完全形成。那时候,新会潭江的入海口要上退到牛湾附近,西江入海口也大致在南海市九江镇一带,新会除西南部与台山交界的古兜山低山丘陵已经隆起处,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形成陆地,江门市还是海涛滚滚。
到了新石器时代,也就是在6000多年前,先民便在新会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有崖门的洪婆山遗址、礼棠围遗址和双水的五堡象骨出土点等文物为证。
最迟在距今600年左右的明朝前期,江门河下游的新会冲决三角洲逐渐发育,形成陆地。新会大部分土地,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沃野千里,河网密布,西江自北向东南,流经棠下、荷塘、外海、大鳌等镇,潭江自新会西部流入,东至原环城南下成银洲湖,经崖门入海。
三国时期的吴国始在这里设平夷县,西晋时,将“平夷”改“新夷”,即新会县地,也就是新会县的前身。
二、新会的历史沿革
新会在秦、汉以前还没有建县。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秦始皇派兵南征百越,置桂林、南海、象郡,新会地属南海郡。汉代时先后为南越国、汉交州南海郡地。“新会”一名最早出现在距今1500年前的南朝刘宋(公元420-479年),当时叫“新会郡”,是从南海郡脱离出来,与之平级。新会郡治盆允,初领盆允、新夷、封平3县;后又增置宋元、新熙、永昌、始成、招集、封乐、义宁、始康、初宾等县,共领12县。当时,新会郡所管辖的地方很广,包括现在的江门、新会、台山、鹤山、开平全境和新兴东南部、恩平东部、高明东南部、顺德、中山的西北部和西部。新会郡的建立,经过整个南北朝至隋朝初年共178年,中间领县虽有一些变动, 但基本上各朝相沿不衰。
到隋开皇十年(590),撤销新会郡,把新夷、初宾两县并人义宁县;把始康县并入封平县;把盆允、永昌、宋元、新熙、始成、招集6县合并为新会县,属封州。隋开皇十一年(591) 改允州,隋开皇十三年(593) 改冈州。新会县名自此始。隋大业元年(605) 废冈州到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复置冈州,治新会。以后唐太宗至玄宗约100年间,冈州屡废屡置,变动较频,到最后废冈州,将州辖地分置新会、义宁两县,同属广州,县境的体制才基本定下来。北宋开宝五年(972),义宁县并人新会县,并以冈州治为新会县治,隶属广州府,是新会历史上县境最大的时期。
三、从老大哥到老大叔(缩)
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会县境不断缩小。新会县境自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1152)割地置香山县,明景泰三年(1452)割地置顺德县,成化十四年(1478) 割地置恩平县,明弘治十一年(1498) 割地置新宁县,清顺治六年(1649) 割地置开平县,雍正十年(1732) 割地置鹤山县。此后县域才固定下来,直到清末、民国都没有大变动。
江门原属新会的一个镇,我有时到江门的旧街行走,总觉得新会过去有两处繁华之地,一是会城,一是江门,好像新会和江门的分隔,在历史上早已埋下了伏笔。而且江门的商业贸易,也渐渐比会城兴盛,我少年时买漆包线、文具,以及后来逛书店,都是常常跑到江门去的。
其实,江门划出新会,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事,好比儿子长大了要分家一样,可是到了最后,“老子”不得不叫“儿子”做“老子”。
据记载,1950年5月,新会县原辖的江门镇划出为佛山专区直属镇。新中国建立后至1956年2月,新会属粤中专区(行署),1956年7月至1958年11月属佛山专区,1958年11月至1961年4月属江门专区(初称高要专区)。1961年4月至1963年6月江门专区改名肇庆专区,新会县属肇庆专区。1963年6月至1983年5月属佛山专区。1983年6月实行市管县,改属江门市。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新会撤县设市。2002年6月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会市,设立江门市新会区。“儿子”正式成为“老子”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会撤市改区的几年后,一篇署名为“一颗平常心”的连载文章《新会老大叔(缩),我为你哭泣》在网络《南方论坛》上引发争议,被《南方论坛》评为2009年度十大话题。它不仅成为新会当时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也揭示了新会地域在不断缩小的不争的事实。
如今,曾经的大新会已成为历史,从新会郡到新会县,从新会县到新会市,再从新会市到新会区,新会之地不断缩小,令新会人生出几多的无奈与不甘?
1992年,新会撤县设市,2002年撤县为区纳入江门。但江门起初只是一个小镇,跟新会的关系就是“儿子和爸爸”的关系,现在却调转过来,自纳入江门后新会的经济并没有太大的改善,两地政府各过各的,新会人民也普遍不认同自己是属于江门的,加之江门一次次欺人太甚,将“新会陈皮”“新会梁启超”“新会小鸟天堂”之类的以“新会”名字冠之的通通去除,并贴上“江门”的字样,不仅不尊重新会人民,还造成了莫大的心理伤害!
文化认同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
从历史上看,新会得名于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新会郡),至隋朝时新会郡演变为封州,而其中原来数县合并,设新会县于隋开皇十年(590年),是为冈洲文化的源头。江门于元末明初形成墟集,因烟墩山和蓬莱山对峙如门而得名。比历史你认同谁?
江门民国之前为新会县属地。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1931年撤销市建制,复归新会县辖。解放后,1951年1月从新会县析置江门市。后又分属过粤中行署、肇庆专区、佛山专区管辖。此时为新会县辖江门市。1983年,江门市定为省辖地级市,实行市管县新体制,辖新会至今。看行政区划,你认同谁?
江门最出名的文化大家应该是陈献章,心学岭南学派的建立者,出生于广东新会,后迁江门白沙村,世人称之为陈白沙。新会最出名的文化大家应属梁启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至于陈垣等其他人物,就不列举了。东汉遗迹玉台寺、崖门古战场等,极具历史意义,小鸟天堂、陈皮、葵艺又凸显文化气息。看文化,你认同谁?
学术层面上,江门建市以来,两者比较,一直至今,江门都是行政地位高、经济体量小,人口少;新会行政地位低、经济体量大,人口更多(人口增速不如江门),1992年10月—2002年6月,这期间一直由江门代管。所以微观下,我认为这是新会人不认同江门的重要原因:进了江门的新会人发现,原来江门也不外如此,解放前,不是两地大商贾,其实发现机会都差不多;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除了政府人员的升迁,新会也没有什么不如江门的。
我不知道新会人民认不认同自己属于江门,但是江门认同新会属于江门吗?
新会人去江门的医院看病住院社保很多方面不报销,和蓬江区江海区不一样!既然新会是江门的一个区,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新会归江门后没感觉江门带给新会什么,反而把新会好几个镇都要走了 。慢慢新会的越来越小 。
江门一直在占新会便宜,早几年新会人在江门购房,把户口迁入江门,每个人收800元人头税,现在新会人直接到江门医院看病住院,社保报销减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江门割新会地方壮大自己,好处不给新会人,新会那会认同江门啊。江门对待新会只是索取,掠夺。
江门二字从无到有,由墟成镇再成市,由新会的小儿子变成新会的老子,新会心里当然不好受!
江门一直吸五邑的血发展江门。自卑心理爆棚,五邑什么事都只注江门不注地区名字,从而去新会化。
新会人到北街去看病不写转诊,报销都不一样。这是什么道理?还江会一家亲?首先是江门在排外 。
把新会并入蓬江区吧,新会人太苦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也想享受三甲医院,住院治疗,报销八成。现在,新会职工在江门三甲医院住院,如北街的中心医院,个人要付费八成,除去检查费,付费达九成。你蓬江区,江海区就是人,我们新会区就不是人了吗?
江门圭峰山,江门梁启超,江门小鸟天堂,江门崖山,哈哈哈哈,江门陈皮你敢买吗。。。江门碉楼,江门温泉,外地人真的相信跑去江门看碉楼再到江门找温泉。。。
新会说大哥经常照顾我,我叫大哥,大哥经常跟我要钱,大哥自己爽。我不想认。。。
以前,江门只有长堤,北街,白水带,后来,新会的外海,杜阮,河塘被割给江门,后期,新会棠下也被割给江门。新会天论历史底蕴,经济体量都远超江门,为何新会被割成江门小弟,只有那些人才知道,我们新会人不服。江门就是过长堤和艇仔粥,跟新会陈皮、新会崖门、新会梁启超、新会圭峰、新会葵艺能比吗?新会被割成江门小弟,我们新会人不服,但现在只有无奈,等有能力的子孙去改变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