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中国常见教育问题的一些讨论

2023-08-18 21:58 作者:开心的麦锐  | 我要投稿

昨晚与家中一位具有丰富教师经验的长辈一起探讨了关于教育的一些问题,总结了一些内容,此笔记仅为我个人观点备注,与个人实际情况会有所偏差。 关于教育,首先网上许多人群常说中国家长最擅长打击式教育,即否定孩子的一切,内容例子很多不予以详举。关于这方面,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年龄稍大一点的他们的童年还是小农时代,即使再大一些也是计划经济的城市产业,他们面对的教育就是打击,他们成长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是恶意的(此处仅考虑精英阶层之外是人群),而他们处事的方法更多的是以恶制恶,因此当这种负面的情绪被带入教育之中,他们会理所当然的觉得你的行为不成熟,不完美,发自内心的觉得你不行。另一方面,孩子是他们权威的来源,顺从听话的孩子能带来满足感,这也是部分家长无法沟通的原因,他们天生对孩子带着上位者对下位者的蔑视,地位的不平等决定了沟通的困难。 其次一种是自我牺牲式教育,此类教育分两种情况讨论,一种是有意识的,一种是无意识的。部分家长对于自我牺牲其实是有意识的,他们知道自己在委屈自己,也会在孩子面前当做玩笑指出,但说着无心听者有意,这种类似于道德绑架的教育只会让孩子感到窒息,自卑,觉得对不起他们。相比之下另一种无意识的更为可怕,他们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甚至可以用压榨自己这个词来形容,但他们并不觉得不对,反而引以为傲,但问题在于,他们会觉得不甘心,与孩子的生活对比之下他们会觉得自己很痛苦,他们爱孩子但看到孩子开心就会愤怒,有时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孩子惹自己生气了。 其实自我牺牲是不可避免的,2个成人个体为了新生命所做出的让步从来都不小,但是这种教育之所以令人诟病是因为他们说出来了,当他们将自己的痛苦作为筹码的时候,无私的爱就像是一个笑话,孩子可以自己意识到父母的辛苦,但意识不到也不应该让他知道,因为父母的爱本身就不应该是一道枷锁用来囚禁孩子。 最后一种是挫折教育,也就是没有苦也要找点苦给孩子吃,这种教育往往伴随着打击式教育,让孩子在一次次的挫折之中逐渐成长。挫折教育的本意是让孩子培养抗压能力,但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只有挫折,没有教育。当父母只会给予挫折但不会教你如何战胜他时,教育本身就变成了单方面的霸凌,一次次的打击只会让孩子更自卑,更无助。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是有先后顺序的,从下往上依次是生理(食物,睡眠,水,性等等),安全(稳定的秩序环境,能免除焦虑与恐惧),归属与爱(结识朋友,追求爱情),尊重(尊重自己的自爱,尊重他人的敬畏),自我实现(包含三种,求知,审美,自我价值完善),并不是说前置需求的满足才会追求下一个,但大部分情况下,低级需求无法满足时,人们会困在那里不断索取。 面对以上三种教育方式,可以看得出来关于安全,归属与爱这个层次的需求,这类父母很难满足,因此许多孩子才会慢慢引发心理问题,同时出现向家庭之外的人追求的行为,包括叛逆,谈恋爱,结交更多朋友等等。 关于解决办法,目前只想到三个。 其一是离开原生家庭,借宿学校或者亲戚家。此方法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为你并不知道新环境是否有新的影响,但如果你能幸运的遇到一个能给你带来安全感与归属感的人,那你的人生或许就会不一样了。 其二是沟通,与尝试与父母站在同一地位。此方法仅限于父母具备沟通可能的,而且并不一定是要用语言,利用过激的行为也是一种办法,但很不推荐使用言语之外的方法,因为语言听不进去的人,也很难让他们醒悟。 其三是自我治愈,也是最多但是最无奈的方法。自行隔离原生家庭的影响,向外寻求认同与安慰,但更多可能是被社会不好的东西所影响,毕竟能遇上一个好人还是很难得的。 最后,心理问题本身并不明显,但当你觉得你病了的时候,请及时就医,心理咨询或许无法解决现状,但可以给你更多的是一种认同的治愈。

关于中国常见教育问题的一些讨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