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性本善和择善而固执冲突吗?理清儒家的人性本善。

2023-09-03 21:42 作者:云影方寸  | 我要投稿

人性本善和择善而固执冲突吗?理清儒家的人性本善。为何西方哲学解释不了人性本善。返老还童的真相。

作者靖弱

撇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或学说,这就是现在西哲定义的人性论。现在只要一提人性,就有西哲信徒说什么人性论都被批烂了云云。其实辩论很简单,也很无聊。正如西哲口中的人性论的定义,说什么脱离了社会性和阶级性,只需反问是社会性和阶级性产生了人性,还是人性产生了社会性和阶级性,西哲自己就会纠结死。和西哲辩论,只要跳出它的理论体系,你就是无敌的,因为西哲除了自己编的名词,什么也解释不了。

人性本善和择善而固执冲突吗?理清儒家的人性本善。

择善而固执,很好解释,人之初性本善,关键是几个人能保持人之初的本性呢?择善就是择的人之初的善。
人之初的善是什么:饱腹不贪龙肝凤髓,保暖不贪绫罗绸缎,安居不贪亭台楼阁。
食欲是生命体生存的第一本能,小孩饥饿的时候,为了得到食物,表现出的是自私的行为,不分亲疏,去抢夺食物。
首先一点,这不叫一些人认知中的自私。很简单,我们想一下,如果一个小孩饿了不去“抢”东西吃,人类早就死绝了。

因此,这是一种大善,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善。一种反其道而合天道的大善。

儒家离不开道家,准确的来说,诸子百家离不开易经,再说明白点,华夏的一切思想皆来自天地垂象。

人性本善是什么呢?为什么西哲思维下解释不了呢?

性自命出,命由天降,运由我作,福自己求。

西方哲学一直陷于理论体系的辩论和构建,完全不管思想的最终目的和人类一生的终极目的,求得好死,即心安。所以人性本善就是心安。

当婴儿离开母体开始哭泣,心便不安了起来,所以婴儿需要母亲的怀抱和乳汁来安心。

婴儿的这种索要食物和怀抱,在外界看来居然是自私的。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整个人类已经到了可以毁灭的边缘了。

这种西方思维是直接把婴儿和人类群体割裂开,婴儿的出现本身就是对人类群体最大的贡献,这可以推导出人人都平平淡淡的生活着就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能到达真正的大同社会,真正的小国寡民。

有人或许会说,一个人没有道德标准,他杀人也是对的,因为其善恶不分。

这种说法就是把一个人从小当恶魔培养,他杀人就没有心理负担了,首先我不知道这个结论怎么来的,但是从我看的法治案件来看,哪怕是杀人狂魔也有心理负担。而且这种为了自己的理论而毁灭一个人一生的实验,我不知道谁会去做。如果有人真做这个实验,那我宁愿去研究那个做实验的人。

每个人的心灵都有最柔软的地方,这就是能让人心安的地方。

如何没有心理负担呢?如何心安呢?这就要回到道家了。也就是道家说的返老还童,我很好奇什么时候返老还童是指老人变成小孩了。现在的科技居然还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真是奇怪的很,返老还童,就是回到人之初的性本善,就是择善而固执,就是道家的反者道之动。就是饱腹不贪龙肝凤髓,保暖不贪绫罗绸缎,安居不贪亭台楼阁。

如果一味的陷入西哲的经院体系思维,别说心安了,连做个正常人都费劲。文明的一切首先是人的,单纯的理论和体系都是纸上的废话,没有人去实践啥都不是。

清风何处来,明月何处走。

秋霜落叶几时休,冬雪簌簌看日头。

我来何处来,我走何处走。

今朝看过山如碧,往昔春草才露头。




人性本善和择善而固执冲突吗?理清儒家的人性本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