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评 |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观后感

2019-01-31 11:47 作者:马马塔  | 我要投稿

可能从粉丝向的角度来看,这部片子融合了皇后乐队最令人熟知的曲目,在极其精致的美术布景和摄影衬托下简直就是传奇式的赞颂。尤其是最后的演唱会,连续三首歌的演奏让人很是过瘾。而在对皇后乐队这个团体的塑造上,由弗莱迪着手为切入点是很不错的选择,我觉得对团体的塑造最怕是面面具到,电影的时间比想象的要短。如果想要人物立体,就要深入人物内心的情感。而作为电影来说,打动观众比为了展现团体而做的所谓平衡要重要得多。

可细看片中人物弧光的建立过程,又觉得有些不妥,比如弗莱迪的创作背景一直是一个相对缺失的状态,电影的开始我们也只看到了弗莱迪写了两句歌词而已,这就像是一个超强的人设,每天做一百个俯卧撑就成了一拳超人吗?再比如家庭关系这一点,影片最初就体现了弗莱迪与家庭的矛盾,而直到最后的演唱会前,这一家庭关系才被和解,原因是弗莱迪决定参加live aid的公益演出,这显然是很做作的。毕竟queen在这之前已经取得很极好的成就了,作为父亲应该早开始转变了吧,而这里特意拿出来最为高潮前的情感铺垫就很生硬,在此之前缺少一个父亲的渐变过程。另外,将live aid 的演出作为影片的高潮部分展现也令人不解,虽然对这场演出的场面还原上我觉得很出色,可这件事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终点,登上live aid也不是影片的麦高分。影片到这就戛然而止,显得像是硬套上了剧作套路的不合适素材。

而影片用的编年体的方式去展现时间的跨度这件事让我觉得很廉价,显得像是在完成一个乐队发展的总结。对于长时间的跨越也许有更加好的表现方式。这样段落式的结构是戏剧的章节体,加上整个片子的美术效果,一切都很梦幻,很传奇。虽说歌舞类型元素的电影给人戏剧感并不奇怪,可这与皇后乐队作为一个摇滚乐队有什么联系吗?我指的是音乐上的属性,或者说影片对于音乐的诠释有些表面,如we will rock you 这首歌的灵感来源只是吉他手有一天突发奇想觉得想和观众一起合奏吗?或者波西米亚狂想曲只是弗莱迪觉得我想拓宽音乐的音乐风格的覆盖吗?我不需要每首歌都在影片作创作的诠释,而是我在影片中所看到的皇后乐队的状态和他们的音乐中的情感感觉很不协调。而这个状态的感受大部分是影片创作层面上带给观众的。

歌舞片这个类型从上世纪开始就已经一直在走下坡路了,即便去年的爱乐之城拿下了奥斯卡最佳。但即使如此,美术和摄影的技术却是一直在提升的,轮布景与精美程度,自然是前人比不了。这部电影将传记电影和歌舞片类型元素的融合确实感觉还是很不错,在我有限的观影经验里,还有一部是《歌舞大王齐格飞》。另推荐一部同样是讲述乐队相关的影片,同样来自英国的传奇朋克乐队性手枪,片名是《sid and nancy》,影片以乐队的吉他手作为切入点,同样是从组建到巡演,可影片风格和歌曲风格却完全站着了这部影片的对立面,也很值得一看呢。

影评 |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观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