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经济
2023-03-07 23:20 作者:bili_74898493599 | 我要投稿
苏联在冷战期间,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直到20世纪80年代被日本超过。但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及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不同,苏联的经济模式是按照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的,由国家垄断生产资料。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的方式对经济实行控制和调整。在经过了1928~1932年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后,苏联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由48%上升到70%,到1937年前后,苏联已经成为了一个先进的工业国。但是,长期以来苏联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事关国防的军事工业、重工业、化学工业和航天工业非常发达,其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而事关民生的轻工业和农业则相对落后。 苏联的主要工业地带集中在莫斯科、列宁格勒、顿巴斯、乌拉尔山脉等地区,次要的工业地带包括波罗的海沿岸、西西伯利亚和伏尔加河中下游。苏联的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和国家调控,工厂生产的产品种类、规格和价格都由隶属于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的国民经济委员会规定。 在沙俄时代,俄罗斯是欧洲的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但是由于20世纪30年代推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强制现象,苏联的农业生产长期竟然达不到1913年的水平,苏联的粮食产量甚至一度不能自给自足。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末期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农业生产以集体农庄为基本单位,通过隶属于集体农庄机械站的拖拉机、播种机和联合收割机实行机械化播种与耕作。 苏联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其他重要作物还有甜菜、棉花、马铃薯、玉米、烟草,高加索地区有咖啡和甘蔗等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