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P or INFP。
根据网上的说法,两者的区别在于对待外界信息的方式:
INTP会把信息转换成知识,最终用于解释世界。
INFP会把信息变成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
单从行为很难判断,比如两者可能都会质疑应试教育,前者是质疑合理性,后者是觉得这东西跟自己价值观不符。
也有些人说两种人格都有,或者从某一种变成了另一种,这很没道理说实话,因为MBTI更接近从基因层面给人分类,而不会有人基因突变,以目前的科学来看。
就我自己而言,早期我质疑应试教育只是受别人煽动,把这个变成了自己价值观的一部分。直到我了解到足够多的信息,才真正在逻辑层面理解它的不合理,这基于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在什么情况下用,就在什么情况下学。”
这个思想是基于机器学习,以及语言学习上的一些东西:当你看带英文字幕的电影,你会发现只听声音就不知道这些人在说什么了,因为此前的输入是字幕+语音,而使用场景的输入只有语音。
而不会有人工作就是纯做题+考试,所以应试教育没有任何道理。
那么,我说这话是基于我的价值观,还是为了解释清楚这个东西呢?更多是前者,这么看我其实更接近INFP,然而这个过程是基于逻辑,其实又有点INTP。
我最大的疑问是:逻辑这个东西,真的可以是天生的吗?
我最初做算法题一塌糊涂,基本没什么逻辑思维,更多是凭想象。现在稍微好了一点,但我感觉自己的逻辑思维还是很弱,但至少说明这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能力,而不是天生的。
当然,两种人格都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只是问题是:
我是作为INFP在使用Te功能,还是作为INTP在使用Fe功能。
Fi跟Ti一定得选一个,同时存在是不太可能的。
价值观是核心,我真的在乎自己的价值观嘛?应该是在乎的,因为拼多多,快手并没有价值。但是我也会在逻辑上去思考为什么它们可以成功,不会拒绝思考自己价值观以外的东西。
除非上头了。
那么两种其中有一个是演的,在演的时候我一定是不舒服的,情绪化的我是演的,还是依靠逻辑判断的我是演的。不好说,我其实也明白有些东西为什么存在,但还是会觉得它不应该存在,就像电车难题,换成牺牲一个胖子我就极度乐意。
当然,我知道如果胖子听到这话可能会受伤,是真的能感受到自己输出了恶意。但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的理论支撑是没心没肺的人才能长得胖,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别的因素,我知道,但没心没肺是主要条件。反正我的家人,我喜欢的人里面没有一个胖子。
那么价值观依旧是主导,理论,逻辑一类的东西只是框架,只是在给价值观提供基础。
而且INTP不怎么像这样写东西,这也不好说,以前我不写,但是现在有点习惯了。
我也会解读一句话背后的意思,但神奇的是我的解读更多基于逻辑,而不是人的情绪。
她为什么打字带感叹号。是因为她想让我觉得她的情绪很激动,想让我重视这句话......是这样吗?这里面有多少是情绪的感知,有多少是理性判断。
不对,INTP的话根本不会在意那个感叹号吧,因为不改变句子的意义......不太严谨,还是会改变的,多一个感叹号确实感情不一样,语文老师似乎是讲过的。
INFP没跑了。
当逻辑跟价值观冲突我会选择哪一个?
逻辑。或者说我的逻辑思维本身构成了价值观,但INFP逻辑功能不强,所以我算法属实不行。也不好说,我觉得我花的时间并不多,而且缺少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而不只是逻辑思维不够。
那个证明是错的,就假设一条路径最短证明它最短那个,那个是证明BFS求图的最短路这个问题拥有最优子结构的,而不是证明一条路径是最短的。依靠本能时,我没有察觉到这个极度明显的逻辑漏洞,那我应该就是INFP了。
但说实话我长这么大确实没什么价值观。而且我认为道德基于演绎,所以也不会当什么道德标兵。
而且我看到一些自称INFP的人,多少有一点不适。灵魂,使命一类的词多少有点中二了。哪怕是我最中二,最多愁善感的时期,也不认为灵魂存在,更不认为人是带着某种使命出生的,那只是人们为了让自己能走下去给自己施加的一种幻术。
但是相信那些东西,我感觉是美好的。很久以前我大概相信过,而且现在还想相信。
而且说到底啊,最根本的问题是:道德,价值观,逻辑这些东西跟基因不是绑定的,是后天的信息输入形成的,如果MBTI真的描述的是人脑功能,那么价值观就不应该是判断依据。
好吧,MBTI多少有点不对劲,但是荣格八维测完以后,Fi Ti Ne分数差不多,排前三。
然而忠于逻辑以及忠于价值观的我,肯定其中有一个是演的。但是我的价值观基于逻辑,一件事符合逻辑那么同样符合价值观,反过来也是。
那去掉逻辑,用别的东西构造价值观,我能够忍受吗?不太行,可以不基于科学,但要有因果关系,比如因为去拜了佛,所以感冒很快好了,对我来说曾经这么相信过,但也想过没去拜佛的时候感冒还是会好,最终知识多了以后,知道了人就是有自愈能力的,所以不相信佛了。
那去掉价值观,用逻辑否定价值观,是否可以接受呢?比如从某些角度看,拼多多很成功。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也不关我的事,我那么愤怒干嘛啊。虽然我知道这些角度,但还是不太喜欢换角度,因为会把简单事情变复杂,对于无关紧要的事来说......但是多角度还是很重要的,养成了单角度的思维惯性,会代入到真正的学习上,要改。
而且我喜欢的是多层面,一个人做了一件事,从心理学层面可以分析出动机,从哲学层面可以看出这件事对世界而言的意义,从生物层面可以知道这个人的大脑活动......
确实是这样,我只是觉得但凡是个人,就得有自己的价值观,仔细想想那些都不是我的价值观,是我想展示给别人看得,我想告诉别人我有自己的价值观,我跟你们一样。
其实内心深处是认为价值观不是必要的,对事物染上感情色彩有时候能带来激情,但每件事都这样就很累。
对。就是这样,这就是为什么我这么累,因为我非要染上感情色彩,但是我真的没那么丰富的感情,小时候也是,基本只向外展示自己开心的感情,因为很少有别的感情,特别是恨,害怕一类的负面感情,明明就没有,还非要硬造出来,所以才累的不行。
这跟之前潜意识的说法也是兼容的,因为染上感情色彩并不是本能,不是潜意识活动,是在表层意识进行的,即:拼多多哄骗穷人的钱->我是一个无产阶级->我得恨拼多多
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圈子融入进去,才产生的这种不属于我的感情。
对,我就是没有价值观。思考价值这件事本身就累的不行,如果非要有价值观,那对我有用的就有价值,否则没有,其它的乱七八糟的一概不考虑,累死了真的。
其实这也没有,对我有没有用,我其实也不太在意,一旦开始在意进行这种分类大脑就会很累。
那如果我的Ti真的是主导,为什么我的理科那么差呢。当时的我与其说讨厌老师,更多是被压力吞噬了,说实话说别人坏人也让我觉得很累,不舒服,因为在我的世界里那些东西不存在。
我觉得不是我的问题,如果真的有人能把那些东西背后的逻辑讲清楚,没有半点模糊,我是可以学会的。
还有一个矛盾。我觉得自己是偏感性的,而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类的题目,其实我做的还行。但仔细想想,我做题的依据是不知道什么感情,就写被贬的不甘与烦闷,因为我每次都这么回答,每次都对了,甚至没管诗本身的内容。
而且其实我国教育的语文,更多是偏逻辑的,你是可以通过根据逻辑+上下文判断出答案的。
一个最大的矛盾是:我不能本能地使用分治法。
网上说的是INTP可以本能地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可以解决的问题,但我没有这种习惯。我在做算法题的时候,更多是直接从整体入手,把一整个题目放进脑子分析,试图直接得出答案,哪怕只能得到思考的方向也行。
我的分治最多就是:这一题不要求数组顺序,那先排个序再看;这一题要求和,先算个前缀和再继续想。 只是把能做的事先做了,并不算真正的分治,问题本身依旧是一个整体。
不过这是一个启发,以后可以试着用一下。
好吧。确实INTP的思考方式更适合我一点,维护自己的价值观真的很累,而且其实价值观背后很空洞,我并没有说某个价值观就是我的存在证明,价值观一变我就不是我了,因为我的价值观已经剧变过好多次了,反复横跳,最后的答案是:不需要价值观。
而且其实在这里打字也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