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蓄水近20年,相比普通的鱼类,里面的鱼有啥特殊之处?

如今三峡大坝已经建成蓄水近20多年,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极为巨大的贡献,也成为了中国基建行业的一张亮丽名片,而一些网友的关注点则不在于大坝,而在于水库上,三峡大坝的蓄水影响了三峡水库的生态环境,结合中国越发严厉的长江禁渔政策,三峡水库内的渔业资源情况显然和长江其他地方有了较大的差别,那么相比普通的鱼类,水库里面的鱼有啥特殊之处呢?真相让人鼓舞万分,三峡大坝的建设以及长江生态保护战略的实施,让整个长江的渔业资源都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和改善。

图为三峡大坝
建设之初三峡大坝工程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很多人都在猜测它的建成会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也有人在关注它的建设会给长江渔业带来的影响,要知道长江一直是中国最为主要的内河渔业资源所在地,大量渔民以长江捕鱼业或养殖业为生,而三峡大坝的建设要直接将长江从中切断,势必会给长江的渔业情况带来一定影响,当初这一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中国专家的说法是三峡的建设只会让长江中游多出一个容积巨大的水库,不会给其他地区的渔业资源生产造成影响。

图为三峡大坝
而如今三峡已经建成运行了20年之久,它到底给长江的渔业资源带来了什么影响呢?真相恐怕会让一些人感到失望,根据渔业资源专家的统计和计算,三峡建成之后没有给长江的渔业资源生产带来太大影响,还影响了极少数特殊鱼类的生存,比如著名的中华鲟,这种中国特有的鱼类生活于长江之中,对水体质量非常敏感,而且还有洄游的特性,在繁殖期间会从长江下游回到上游的产卵地产卵,而三峡大坝的建成直接将长江从中拦腰切断,虽然中国工程团队也在三峡旁边设置了专门供鱼类洄游使用的鱼道,但仍然给中华鲟的生存带来了一定影响。不过如今中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且着手采取手段解决,三峡的建设虽然给中华鲟的生存带来了一定影响,但是对中华鲟生存影响最大的还是长江水体的污染以及无秩序的捕捞,这些问题的联合作用导致了中华鲟近乎灭绝,对此中国采取的应对办法是实施长江生态治理策略,包括严查向长江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设置禁渔期等措施保护长江渔业资源的可再生能力。

图为三峡船闸
而如今中国努力的成果是显著的,在经过长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鱼苗投放之后,长江的渔业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恢复,中华鲟和江豚等长江特有生物重新现身于长江,三峡大坝也设计安装了规模更大的鱼道,可以供鱼类正常洄游到上游产卵繁殖,因此三峡可以认为已经不会再对长江的渔业资源生产造成影响。现在中国也正进行更加严格的长江生态治理工程,比如实施长达10年的禁渔期,进行更大规模的鱼苗投放等,也希望在中国环境保护人员的努力下,长江能再次成为水生生物欣欣向荣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