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梳理~
假如从考试的角度,思考下策略
时间分配,分值对应分数,100分卷子,100分钟?就这样算吧
30道单选,30分,每题1分钟。。。这肯定不对^_^,多选,每题2分,肯定也是看过就选,5题10分,名词解释,每题3分,4题12分,简答题每题5分,4题20分,论述题每题14分,2题28分,这会分两个问吗?

重点内容60%,重要的作家作品,文体发展,文学思潮,思想文化现象,文学团体等
发散一下,前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晚唐五代,大概分为这几个时期,文体从四言诗,到赋,到五言七言诗,孕育词,散文有历史散文、说理散文。。。
跟着统治阶层和时代走的思想文化,在汉大一统时代的为教化服务的赋,到抒发个人情志的诗,晋南北朝的乱世空谈,到盛唐的激昂,到晚唐的清冷
看中国文学史整个建立起概念后,预测下再看这种。。。应该会比较有逻辑线的吧。。。

次重点30%,一般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包括基本术语等
按框架比较认真的分类一下,这样好记忆每个时代对应有什么些内容
散文,辞赋,诗歌,小说(神话、传奇、变文),戏剧(俗讲)
正好一手之数,这就是我个人的框架了
每个时代就记忆对应框架的内容

大致的时代脉络回忆
前秦,上古的,是小说类别下的神话
到了西周东周,散文有说理散文如诸子百家、历史散文如春秋、战国策,辞赋有楚辞,诗歌有诗经
秦汉,历史散文史记、汉书,辞赋四言为教化服务比较僵化,到晚期开始化繁出现五言七言短诗歌
魏晋南北朝,从建安七子决心创新,各有风格的诗歌辞赋,两晋乱世的玄谈诗空泛,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田园诗横空出世,南北朝的民歌
初唐四杰,盛唐的文星璀璨,唐诗千古,安史之乱后急转直下,大历清淡,后缓慢试图中兴,然而大厦难挽,晚唐五代的最后声色狂欢,欢唱唱词孕育出了词,而民间文学兴盛有传奇俗讲和变文

再看一下课程结构占比
先计算下各个朝代时间,先秦,就从西周开始算吧,-1046~-771~-221,共计825年,秦汉,-221~-206~8~25~220,共计441年,魏晋南北朝,220~266~317~420~589,共计367年,隋唐五代,589~618~907~960,共计371年
分布是先秦25%,秦汉20%,魏晋南北朝20%,隋唐五代35%
所以,孕育时间长,成果少,而后来,时间短了,比例却增多,到后两个时代时间差不多,比例却是高出10%
这就是发展的规律啊,行业周期也是如此,比较长的孕育期,但孕育了那么久,唐的真正繁华也不过一代人。。。拿昙花比有点过,但真的可能人生关键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抓天时正是命运啊

中国朝代歌,从小学社会书上看到开始,从此再也没忘过,习惯了这一版本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吴蜀,两晋前后延,南北朝鼎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上古神话,关于“神”的故事,创世神话,自然灾害神话,战争神话
用神话看自然灾害分类,干旱,台风雨,洪水,海潮,小冰河期,再提炼一下,水过多过少,过冷,一共五种,也是一手之数
神话VS传说,故事原型,非理性色彩,里面孕育着华夏祖先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化,暗含着社会准则,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是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封建社会有了上层意识
神话的主要特征:主题,是内容的主旨,创作方式,情感
想想这种特征要怎么来提炼
文学作品是一种。。生产,谁生产,生产什么产品,品名是什么,内容是什么,产品的特点是什么
集体创作,人的生存为主题,内容是英雄故事,特点是情感浓烈
神话的作用,为后世文学提示方向:以人生为主题,特征:情感,形象,想象;为后世文学提供了题材
这个分类,感情,具象,抽象
作用对象是对后世,作用是方向性和题材性
神话是:解释自然,并有想征服的欲望,都是想象或幻想,没有能力做出实际的解释
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应该说理解世界和改变世界,不知道规律,怎么改变呢?理解规律和改变,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定义,特征和作用,这是介绍事物的典型框架

诗经的分类:婚恋,人生感慨,政治讽喻,历史,农事,礼俗
古人生活,高层政治历史,基层农事礼俗,人人都感慨人生,婚恋是古人大事
文学成就:文学手法,表现手段,类别,结构,语言
这是文学上面的一种成果分类?文学手法,赋比兴,赋是叙事或抒情,比是比喻,兴是兴起,个人觉得是有感而发,意会不言传
表现手段,抒情或者写实,这是分类?抒情又写实,神话是想象,那这是特征类吧,上次特征类是精神、具象、抽象
类别,四言诗,结构,是章法上重章叠句,语言,双声叠韵
那再提炼下,成就在神话上,是为后世,提供了主题人生,提供了素材
诗经的成就,讲了文学类别,表现手法,特征,结构,语言
特征里面,也是小分类,抒情,写实,具象,抽象,想象,精神啥的?先放这里,以后继续总结

课程中给的艺术特征框架是,思想内容,分类抒情或写实,表现手法,抒情或议论
那重新梳理下框架,文学类别,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结构,语言
思想内容,抒情,写实,具象,抽象,想象,这是内容
表现手法,赋比兴,议论说理等等类别,这是内容的形式
结构语言是内容的具体呈现,就好像前面是目标认知理解,这里是决策行动

先秦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主要是左传,战国策,孟子庄子韩非子?
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就记言,春秋是鲁国编年史,孔子修订,新闻标题形式,没有人物性格事件归因之类的

左传的叙事艺术,剪裁:取舍和详略安排,全知叙事:引入细节和人物语言,擅长描写战争,有归因,对站前谋划重点叙述,战争场景描写生动,抓住重点,以小见大反映归因
叙事:起因,发展,结局,后续,后续跟现在的小说番外应该是一个意思吧^_^

左传的写人艺术,性格,言行,环境,成长
当下的性格,当下的言语行为,其事件下的社会环境和具体人事环境,成长是人物性格的发展
我觉得最后一个词成长,好吧,也挺好的,人物的性格就是在事件中变化的,发展是个正向变化的词,那就这样用吧

辞令艺术:记录对话,应答、出使、谏言,外交辞令富有哲理语言优美,说服能够情时位势度理利,打动对方,不卑不亢,分寸恰当,道理充分,折服他人,言语内容引经据典,言辞婉转

左传的特点,叙事+写人+辞令,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各国历史

国语,第一步国别史,跟尚书一样是记言,尚书是西周史料,国语是东周春秋史料,个人就暂时这么理解了
战国策是战国纵横家的事迹和言论,西汉刘向编订,铺张辩丽,洞察人心,善用比喻寓言

诸子十家,感觉这也是个分类,来试图抽取一下
法家,墨家,道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这里面,是社会工作分类?法律,工事,哲学,政治,风水,农事,小说家,谋士
政治,工事,哲学,法律,这的确是很重要的,儒墨道法四家
四家的发展阶段,春秋末到战国初,论语老子墨子,语录体,战国中期,论辩体,大论,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
从刚开始的有灵感,到有思路,到后面的有针对性,这是笨功夫-聪明的办法-正确的方向?
这应该也是人的成长路径,有想法, 然后各种连续性,然后最后发育出专长

辩论从孟子开始?善于设圈套,循循善诱,对方进入圈套后就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善于比喻和寓言
发挥一下思路,这个其实是降维打击,心中有一套MECE的逻辑,有一整张行路图,并知道各路的优缺,心中也设计好各种策略,每条路都能打击——最关键的是,看透本质,清晰逻辑,这就是在真知元认知层打洞见虚知层

庄子是思维特别发散想象力丰富的人吧,所以表达变幻写意,荒唐言是庄子啊
他的艺术我要好好的扒一下,对应上面的框架来理解
类别,主题,思想内容,手法,架构,语言
手法里面有赋比兴议论等类别,思想有写实抒情或者想象,主题是人生或者
这里的精彩故事,奇幻想象,空灵文风,讥讽谐趣,传神文笔
思想内容是故事和想象,语言是奇幻传神,手法是讥讽类
庄子是寓言文学?

荀子,战国后期赵国人,先秦最后一位大儒,据《秦皇》里看的,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长于比喻,少用寓言,创作赋和诗
韩非子犀利,擅长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典型的S,我想起了之前有篇文里写错了,乐观派是I型,S是缜密型
是先秦诸子作品中使用寓言最多的

总结,孟子擅长辩论,庄子奇幻,韩非子擅长写论文

就over在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