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日积累 | 马哲常考诗词20方面的诗句(1)

2022-12-06 10:31 作者:思君优课  | 我要投稿


1.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树欲静而风不止;

③万物兴衰皆自然:

④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⑤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⑦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⑧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4.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仅仅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①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②1日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5.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①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⑥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⑦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6.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7.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不依赖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①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②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③溪云初起日沉阁,山兩欲来风满楼;

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起蛙声一片。


8.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

①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面中何不鸣;

②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①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②一时之强弱在于力,千古之胜负在手理;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0.一切新事物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


11.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辦证否定即“扬弃。

①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13.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首先从量变开始,量变引起质变。

①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十年磨一剑;

②二句三年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③自古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④枉教一室坐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


14.当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和发展,促成质变。

①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②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5.坚持适度原则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6.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同一性)。

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②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17.任何矛盾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①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②“祸兮福之所;福兮祸之所伏”;

③“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特欲夺之,必固与之”;

③“曲则全,枉则直,则盈,版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④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18.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①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②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③凡事要好,须问“三老”;

④百闻不如一见。


19.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相互储存、相互转化的,我们应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


20.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江西省事业单位考试已经改成了职测,不过从2022年的真题我们能够发现事业单位考试中仍然会有马哲的考题,小编因此把其中常考的诗句和哲理进行了整理,也是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下面两道真题,来小试牛刀吧~~


1.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蔽月山房》中写道:“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下列诗句所蕴含的哲理与此诗最接近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下列诗句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包含哲理相一致的

A.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参考解析:

1.【答案】:C.“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意思是山更近月更远觉得月亮比较小,就说这座山比月亮大。倘若人的眼光像天一样大,那么应当看到更高的山,更广阔的月。也就是说,要想看到事物的本质,就必须变换角度,多维度地去认识事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说明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与题干诗句所蕴含的哲理与此诗最接近。因此,选择C选项。

A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觉得肤浅,要彻底弄懂,非亲自实践不可。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的哲理。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意思是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这体现了事物间的相互关联,只有琴与指相互作用才能产生琴声。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体现了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2.【答案】C“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选 C 。 A 强调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B 体现了由于认识主体的差异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也是不同的; D 强调了事物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感谢关注三连!!!

♥资料已备好♥ 

(保存图片—VX识别) 

想了解与公考有关的资讯和课程均可关注此公众号哦~

还有超多备考资料包均可免费获取!


  


每日积累 | 马哲常考诗词20方面的诗句(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