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照片 80年代扎根新疆的高级畜牧师

2021-03-28 15:26 作者:看得见的历史  | 我要投稿


在新疆天山深处,有一位把青春和智慧无私地献给畜牧业的知识分子,扎根边疆三十年,至今矢志不渝,他就是1955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畜牧专业的刘守仁。当初南京农学院毕业时,因为成绩突出,学校要把他留校任教。一条舒适的坦途摆在他的面前,但是他拒绝了,而是提出要到草原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就这样,他踏上了一条遥远的、艰辛曲折的小路,来到了远离家乡的天山深处紫泥泉种羊场。

三十年来,刘守仁与羊群为伍,拜少数民族群众为师,坚韧不拔地进行绵羊的杂交育种研究与实践。他深入牧羊组,与哈萨克牧工同吃同睡。他跑遍方圆数百里大草原,对各类牧场作了详细调查。白天他是牧人,夜晚就在地窝子里整理各种资料。1968年,毛肉兼用的“军垦细毛羊”培育成功了,并在北京展出,到1978年受到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继“军垦细毛羊”之后,1972年刘守仁又培育成更优良的“军垦A型细毛羊”新品系,获得原农垦部科研成果一等奖;接着又培育出“军垦B型细毛羊”新品系。

刘守仁的科研成果受到了科技界的好评,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他现在是紫泥泉种羊场场长、高级畜牧师、全国畜牧学会理事、新疆畜牧学会常务理事。1978年他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被评为“在科学技术研究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并获奖,他还被评为党的十二大代表。

刘守仁和科技人员在改良草场观察牧草生产情况。

刚进疆时的刘守仁正值青春年少,如今已年过半百。他的母校南京农业学院仍然请他任教,浙江农学院也邀请他,但是故乡的优越条件,教授的尊贵头衔,都没有动摇他扎根边疆的决心。他离不开天山,离不开羊群,离不开牧羊人,离不开许许多多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他要继续把自己的光和热留在天山深处。

正是无数刘守仁这样的人才扎根新疆,才把新疆建设得十分美好。


老照片 80年代扎根新疆的高级畜牧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