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冬季大棚常见病害——灰霉病详解

2023-11-10 10:05 作者:小雨农智  | 我要投稿

文 | 小雨农智

图 | 小雨农智

温度降低,温室大棚风口常关棉被下拉,棚内作物病害多发。典型低温高湿病害—灰霉病频发,准确识别并加以防治很重要!

灰霉病发生条件

灰霉病是一种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当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 灰霉病菌传播范围广,繁殖能力强,设施栽培中所有作物都会被传染。灰霉孢子能随气流飞散到棚内各处,除去棚内作物,棚内的墙壁、地面、棚膜、棚架、吊秧绳子上面都会密布病原孢子。

灰霉病表现症状

灰霉病主要侵染花、幼果和叶片。此病的典型特征是无论小苗还是成株期的叶片、花朵、果实,在发病部位均能产生灰褐色霉层,即灰霉病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苗期发病:茎秆缢缩变细或顶芽变色呈水浸状,常造成茎叶腐烂;幼叶染病,呈“V”字形或半圆形向内发展, 湿度大时明显可见灰色霉层,造成大面积死苗。

2.叶片发病: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向内扩展形成“V”字形水浸状浅褐色病斑,扩展后呈圆形或椭圆形茶褐色带有浅褐色轮纹形病斑。湿度大时,病部密布灰色霉层,严重时大斑连片导致整叶枯死。

3.花朵发病:多出现在柱头或花瓣边缘,产生黄色至褐色病斑,后期向花托扩展,严重时整个花朵萎蔫长出大量灰色霉层。

4.果实发病:先对蒂部残存花瓣或脐部残留柱头进行侵染,之后逐渐向果实的果面或果柄发展,导致幼果软腐,最后果实脱落或失水僵化,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

5.茎秆、叶柄发病:产生淡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可绕茎秆一周,患病茎秆上部枝叶萎蔫呈枯死状,湿度大时长出灰色霉层。

灰霉病传播途径

灰霉病病菌一般在打杈、疏花疏果、吊蔓等农事操作后引起的蔬菜植株伤口侵入,或者从残留花瓣、未脱落的花朵柱头等侵入,之后迅速发展。

灰霉病防治要点

农业防治

1.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灌水,建议滴灌或膜下暗灌,控制田间湿度;保护地注意通风透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2.注意田间卫生:发病后及时清除病果、病叶和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再次传播和侵染的几率;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基数。

物理防治

1.对于耐高温的作物,中午适当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利用高温将灰霉病病原菌杀灭。

化学防治

1.喷雾法:用腐霉利或嘧菌环胺搭配异菌脲,兑水均匀喷雾。切忌大水量喷雾,喷药后及时通风降湿,防止棚内湿度增加,更促进病情扩展。 2.烟雾法:保护地可用百菌清烟剂傍晚密闭棚室,熏烟3-4小时后打开风口通风透气,轻松省事。但是要注意烟熏次数不可过多,可以作为日常打药调节品使用。 3.粉尘法:使用百菌清粉尘剂,按照当地推荐用量,10天左右1次,连续使用或与其他防治方法交替使用2-3次,能够很好的对田间病害起到预防的效果。

小雨农智温馨提示:很多人谈“灰”色变,一旦发现灰霉病就会感觉难以防治,引起作物减产甚至绝产。其实只要在我们日常管理中细心观察,一旦发现有灰霉病出现痕迹及时施药预防,控制棚内的温度、湿度,勤看天气,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提前施药预防,能够对灰霉病起到很好的防控效果。 - END - 

               ▼

冬季大棚常见病害——灰霉病详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