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学习》——斯科特秘法
本次阅读的书籍是:
《如何高效学习》(斯科特·扬 著)
概括书中内容,提炼核心要点
假如你看过这本书,那么本文就会容易理解很多。
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为方便概括可能导致某些内容出现偏歧,以书籍内容及您个人理解为准。
本书基本在介绍一个概念,叫做“整体性学习法”。
实践这种方法的关键:打破学科界限,从整体角度看待问题。
整体性学习法鼓励我们去关联起一切知识,这有点像记忆法中注重的“以熟记新”原则。此处我们需要利用我们已熟知的知识来解释陌生的知识,因此我愿意称其为“以熟知新”。
但是我们需要怎么做解释呢?我们需要运用比喻与类比的技巧。爱因斯坦这样解释相对论:“相对论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当你坐在美女旁边时,你会觉得一小时就像一分钟;当你夏天坐在火炉旁边时,你会觉得一分钟就像一小时。”这里,爱因斯坦很巧妙地运用了我们熟悉的东西来解释一个对我们来说可能相对陌生的东西。事实上,这也有点像“费曼学习法
。
学习有6步骤。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测试,但不必严格按照这个顺序来学习,你可以跳着来。
获取——这方面斯科特扬给出了两个方法,一个是“有效阅读”,另一个是“笔记流”。“有效阅读”,当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我们要用手指引导我们的视线来阅读;阅读的时候我们需要问自己这几个问题:这一部分主要在讲什么?我怎么记住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怎么拓展、运用这些知识?“笔记流”,斯科特扬推荐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遇到需要记录的概念,就在笔记本上写个代表这个概念的小字,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小字会越来越多,这时候你就可以用圆圈和箭头来标注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理解——这里的“理解”仅仅是字面意思上的理解,而不是深入地理解,所以并没有什么技巧可言。
拓展——拓展有“横向”、“纵向”和“深度”之分。横向拓展要求我们比对我们学过的类似知识,找到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区分开来;纵向拓展要求我们“以熟知新”(除了比喻,斯科特其实还有一个其他让你对知识印象深刻的方法。斯科特用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感知知识,想象他们在这些感觉中的表现。这其实有点接近记忆法的一个关键点:给知识注入灵魂,获得参与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一个知识并且构建相关心理表征,这也是整体性学习法的关键;深度拓展要求我们对知识刨根问底,了解知识的来源是什么。
纠错——这也是刻意练习所重视的。你得不断地改进你的心理表征才行(一般人给出的比喻可能在一开始并不确切,因此这样的心理表征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但是也不必苛求完全的准确,因为这毕竟是用其他可能原本丝毫没有联系的知识来构建的理解,就如同你不能要求与你本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的身体器官一定能配入你的身体里一样)。
应用——知识的意义在于运用。事实上,当斯科特要学习一样知识时,他都会想象这个知识能怎样为他所用。于是这样,知识的意义明显就放大了,这可以增强你的学习动力。而且,实践也有助与你理解知识,这允许你优化出更精确的“知识模型”。
测试——当每个环节完成后,你需要问问自己,究竟有没有完成了这个环节应该做的事,以保证你在每个环节中行为的有效性。
斯科特扬把知识分为五类。他认为我们面对知识时要先判断它属于五种类型中的哪一种。
可是我个人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可能的改进点。
我只把知识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复杂或重要类,另一种是其他类。
针对其他类,我推荐简要地了解即可,剩下的交给大脑的“后台程序”来处理(人睡觉时大脑会自动整理信息)。
如果是复杂或重要类,假如这个知识仅仅是一串需要背诵的随机数字之类的,理解起来没有难度,那么用记忆法来记忆即可(斯科特扬用的记忆法其实不是很深奥,你到网易云课堂找卢菲菲听她3天公开课估计就学会了);如果是复杂知识,那么就要派上整体性学习法了。
总结一下,从这本书里,我抽取出了一些体系内容:
1. 面对一个复杂或者重要的知识,运用记忆法来记忆或者是整体性学习法来深入理解。
2. 整体性学习法的闭环:拓展→应用→纠错→拓展……
3. 拓展要分三个方向来拓展:横向(比对,区分异同)、纵向(比喻,“以熟知新”)和深度(溯源)
其实这本书的内容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不好融入我的体系中的要点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建议阅读原著,毕竟那是一本随时可以翻阅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看一两遍就完了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