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铁路在现代大规模陆地战争中的作用仍然不可代替!

2022-07-31 23:54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在一些当代的大规模陆地战争中,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可能在于关心双方出动了多少辆主战坦克,对面又有多少反坦克导弹部署;双方又出动了多少战斗机和无人机,每天能够发射多少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但是老话说得好,外行谈战术,专家看后勤。可以说现代大规模陆地战争,后勤运输的综合保障实力包括战损之后的修复能力,仍然会直接影响战场上的胜负关系。最近就有很现成的例子,比如很多人奇怪在三四月份,为何一支从北面突入的数万军力,说撤退就突然走了个干净。其实并非在战斗力上打不过,而是后勤出了问题。也就是突入对手境内上百公里的数万大军的后续补给跟不上了。而为什么后勤补给跟不上的原因外界一开始并不清楚。后来才知道,从北部边境进入战区的铁路线原本就非常稀少。


而在战事爆发后,这些铁路线的铁轨还被外界有意识地大批破坏,而部分被破坏的铁路线并不属于本国境内,因此就算是有维修能力,短时间内也不好去维修。在铁路线基本不能用的情况下,最终只能派出在公路上蜿蜒几十甚至接近上百公里的卡车补给车队。这种卡车车队看着运输能力也不小,其实完全没法和有几条现成铁路线上跑起火车对比。因为就算在一条几十公里长度公路上有5000辆重载军用卡车,每辆卡车有效运输15吨的补给物资和燃油。那么5000辆卡车加起来的总运输能力也不过7.5万吨物资。7.5万吨的物资和燃油看着不少,但是用卡车车队运输,每辆卡车本身每天都要消耗燃油食品和其他军需品,也就是如果出发时车上装满了15吨的物资,那么最终运输到战区的目的地,最多可以每辆车卸下,


5吨的有效燃油和其他军需品;这样出发时的7.5万吨就变成了到达时的2.5万吨。这还没算上在中途被大规模轰炸以及事故的损失。而且大规模的卡车车队在路上极其容易出现堵车事故。最终能顺利到达战区一线的运力就更值得怀疑。而对列车来说,普通的列车一趟就可以运达5000吨的物资,而且列车除了车头部分需要消耗燃油或电力外,车皮上运输的物资基本可以全程密封而很少有损失。如果战区地形是起伏不大的天然大平原。平时单列运力5000吨的火车,甚至可以紧急加强到1万吨级,仍然可以跑得起来。因此如果想往前线一次运输7.5万吨的燃油、炮弹以及其他军需品,用来发动一次战役行动,那么只需要快速跑上七八趟的重载列车就足够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保持战区铁路运力的重要意义。


正是因为可用铁路线原本稀少又加上仅剩的少量铁路被人为破坏,结果造成了在北侧行动只能以最后大规模撤退而终结。而此后3个月在东侧战区的进展较为顺利,一个很隐形的原因,就是这里的铁路线原本就非常完整密集,而且很多都与外界的铁路线无缝衔接。最终可以把大量的燃油炮弹和人员装备快速运抵。其实在大规模陆战中,铁路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在二战中的苏德战场就表现得非常明显。比如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后,开始进展迅速,与直接利用对手现成的铁路网有一定关系。而到了当年的秋冬季节,随着战场正面越来越宽。对手纵深的铁路线也被大量破坏;加上秋雨绵绵,即使少量的公路也变得非常泥泞难行,这都是德军的进攻被严重迟滞的重要原因。与之相反,当时苏军开始,


大规模反攻时,都是战线推进的哪里,后方的大量铁路线就临时修建到哪里。这样才能确保前线的数百万大军随时都有足够的弹药和军需品进行持续的战斗,最终才能攻克柏林。谁能想到,接近80年过去了。铁路决定陆战推进速度和战果的规律,居然仍然基本没有改变。这恐怕是对认为当今隐身战机和制导炸弹决定一切的战略战术思想的不小触动!


铁路在现代大规模陆地战争中的作用仍然不可代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