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模式下的日月同辉
关于日月同辉有人会有这样的问题。 我们白天可以看见太阳。晚上我们绝对看不见太阳。 不合理的地方是,为什么我们晚上可以看见月亮,白天也可以看你月亮? 在地球模式下,这个现象非常难以解释,总会有不同的疑点bug。 而在地平的模式下解释就比较简单了。月亮比太阳转的每天慢了52.8分钟。一个月下来就是一圈儿。因为月亮本身是光体。每个农历月的十五是月亮离太阳最远的时间,而每个初一是离得最近的时刻。 当白昼来临,东边的天空泛起青光。在农历的十七,早晨可以在西边的天空看见一轮圆月,四点到六点迎接太阳的初升,如果是在空旷的地方是可以看到东西日月同辉的效果。之后的几天日月同辉的效果更加明显。直到下一个月的初一就是新月的开始。每天都是月亮,渐渐的升高一点靠近太阳。 有人拍摄到了每月农历十五十六的月亮出现在了东边,但西边的太阳还未落山。这种日月同辉的效果,在地球模式是不成立的。 有人统计说日月同辉的效果,如果一个月全都是晴天,可以大概有70%机率可以看到。只有在新月的前后几天,由于太阳光太强烈,所以看不到月亮。因为西方的峨眉和东方的残月,是月相里面最面积小的月亮。由于发光部分不够,距离太阳又是那么近,所以不仔细找是看不见的。 至于为什么在晚上看不见太阳。是因为太阳不但发光发热,光合作用。也是每一日的计时工具。太阳升起落下的余光。照射在我们的视距范围之内。我们的天就渐渐由青变蓝。我们的视距范围小。太阳没有升起落下之前的余光,在一两个小时之内就可以覆盖我们的视距范围。这样算来,我们看光的视距范围,宽度就是一两个时区。以这个为半径,画一个圆。这就是观星软件用的地平模式天球的经纬线范围。就是日月星三光出现和离开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的距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月星的东升西落,夜幕降临。 因为太阳在地平的模式中,一年走的是八字日轨。所以就有了四季和夏令时。当不用下令时的时候,冬夏日夜长短就有很大的区别。八字日轨在南,北回归线循环往复。所以日月长短春夏秋冬也是循环往复的。 地平模式下的南北,极昼极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北极是有一天24小时看见太阳的现象。而南极圈(世界的边缘)是穹顶边缘对太阳光反射造成的极昼现象,不会出现24小时日不落现象。 除了南北极地。世界其他的地方在黑天都看不见太阳。是因为白昼的余晖也离开了人的视线范围。 为什么白天可以看见月亮?特别是满月,虽然地平模式下满月离太阳最远,黎明和傍晚的余晖,还覆盖着我们视距范围内的天穹。而这两个方向和时间也是我们可以看见满月的时刻。太阳管昼月亮管夜。月亮是光体,本身它的光就可以穿透黑暗。所以在我们视距范围内的天穹被晨光或夕阳照亮时。每个农历十五左右的月亮。总是会出现在太阳的对面。或东或西,或清晨或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