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研发黑洞现曙光丨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FDA批准

2023-01-07 09:40 作者:Biotech前瞻  | 我要投稿

心目中的两个一直追踪的研发黑洞,分别是非酒精脂肪肝和阿尔茨海默病,而近年来,这两个领域,都应来临床试验的成功和/或适应症的批准。

——药物快讯——

2023年1月7日,FDA加速批准由卫材(Eisai)和渤健(Biogen)联合开发的Leqembi(lecanemab)用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Leqembi为一抗β淀粉样蛋白(Aβ)抗体,能与可溶性Aβ聚合体结合,并且促进它们的清除。它具有改变疾病病理,缓解疾病进展的潜力。


图片


此次的批准,Leqembi也成为近年来靶向β淀粉样蛋白的第二款创新阿尔茨海默病疗法,2021年6月8日, FDA 批准渤健/卫材公司 Aβ(β淀粉样蛋白)抗体 Aduhelm (aducanumab) 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生物制品许可(BLA)申请。这也意味着,aducanumab将是自2003年以来 FDA 批准的首个治疗 AD 的新药。

印象中,2020年, FDA 咨询专家组团队对于 aducanumab 的 BLA 申请还是持反对意见的,毕竟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来说,失败的产品研发不计其数,向来是新药研发的禁地之一,鲜有药物获批上市。不知为何,aducanumab先获批上市,此次,Leqembi也获批上市。也许是感受到来自神秘东方世界的压力?


图片


——阿尔茨海默症纵览——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图片


根据中国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CPM)显示,自上世纪以来,截止目前,全球在研药物共计1141个,其中已上市药物15个,III期临床31个,II期临床96个,I期临床59个,另外还有68.4%的药物都处于无进展或终止状态。

另外,在15种已上市药物中,不算本次批准的 aducanumab,仅有6款药物获得FDA批准。其他9款药物仅在部分地区获批上市。


图片

免费数据来源:药分享Plus

图片

免费数据来源:药分享Plus


具体的药物研发机理不去深究了,众说纷纭,简单看下目前由医药魔方NextPharma 数据库的查询结果,目前全球还有 40 多家企业在开发 Aβ 靶向药物。



——CAR-Treg与阿尔茨海默症——

近年来也有不少报道发现,在体内使用CAR-Treg细胞可以预防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以及可以用来改善结肠炎。更为有趣的是,近期引发诸多争议的阿尔茨海默症疾病(AD)领域,也有CAR-Treg细胞疗法的身影。

    

图片

Treg细胞介导的神经保护或再生机制
Tregs的免疫调节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中已有广泛报道,在阿尔茨海默病、ALS、中风、帕金森病和MS及相关病理模型中已有足够证据表明Tregs具有抑制小胶质细胞(microglia)活性和减少神经炎症的能力。
此外,一项1期临床试验表明,自体(患者自身)输注Treg可减少ALS患者的疾病进展,然而,自体Treg靶向中枢神经系统效率低下,也需要频繁和大量输注以诱导治疗效果。CAR-Treg细胞疗法技术的升级改造,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处于领先地位的是AZTherapies公司。

图片


AZTherapies于2019年10月25日,收购了拥有Treg核心技术平台的SmithTherapeutics公司,期冀利用该平台,开发异体工程化Treg细胞疗法,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目前,公司已成功开发出靶向大脑神经胶质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CAR-Treg疗法,用嵌合抗原受体(CAR)设计Tregs,将Tregs引导到中枢神经系统,以恢复大脑中炎症细胞和调节细胞的健康平衡。目前处于pre-clinical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其公司在AD领域的一款新药ALZT-OP1已经完成III期患者入组。期望在难以攻克的AD领域有所突破。



——阿尔茨海默症机制依然存疑——


阿尔茨海默病 (AD) 主要症状有两个:

  •  β-淀粉样蛋白在神经元细胞外异常沉积形成的老年斑

  •  tau 蛋白的异常磷酸化所形成的 NFTs(神经元纤维缠结)

很多在大脑中出现淀粉样蛋白沉积的老年人并没有出现失智症状,但NFTs则被证实与记忆丧失和头脑混乱等症状相关。

科学家们认识到tau比淀粉样蛋白更直接地导致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大脑变性,同时也证实了近期开发的基于tau的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大脑成像技术(tau-PET)可加快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试验并改善个性化患者治疗。如2020年5月,Tau蛋白示踪剂氟罗西吡F18就获得FDA批准,开始在临床中使用。


图片

 Aβ与Tau机制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对于AD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尤其是在生物标志物领域的突破,目前,三种最有效的神经影像生物标志物是MRI显示的颞叶内侧萎缩、FDG-PET显示的后扣带回和颞顶低代谢以及淀粉样蛋白PET成像显示的Aβ沉积。淀粉样蛋白PET在排除AD中最有用,FDG-PET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预测短期临床结果以及确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程最有价值。三种神经影像标志物的可信度已经得到证实,但是临床效度仍有待验证。未来的前瞻性研究需要探究Aβ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效度。


研发黑洞现曙光丨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FDA批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