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火影忍者佐助叛逃篇赏析下

2021-09-08 10:52 作者:铭真  | 我要投稿

                 佐助片段

鸣人孤独到只要有人看他一眼都会感到很高兴。这反映了火影忍者的另一个主题:社会环境塑造人格。但实际上,火影忍者还认为人格并不完全拘束于社会环境(如鼬)。

卡卡西这个预测其实挺准的,因为的确,佐助刚开始报着要让鸣人死的目的,而鸣人也因为九尾失控了。如果不是他们两个战斗力的平衡达到了一种完美的程度,必然会死一个,甚至全死。卡卡西的预言能力强,鼬的总结能力强。鼬的这种人设带给他一种被动,悲观,受命运牵制的艺术风格。但是他从没放弃过这种反抗。

佐助看到了因为有羁绊本身就会有痛苦。这是因为按火影忍者的世界观,失去羁绊会痛苦,获得羁绊会快乐。因此佐助认为有羁绊就会有痛苦,是他在认识中抹杀了“失去”和“获得”这两个反题有根源性区别。这其实是一种辩证法的萌芽。因为辩证法认为,一个事物的正题和反题都是由自己派生的。我们不难发现,现代主义的简单正邪对立的艺术作品稍微有一些深度的,都会把反派设计为能认识到正反题由同一种事物派生,但是这些反派都会直接倾向于反题。比如佐助就认为鸣人理解不了羁绊会带来痛苦这一点,因为他认为鸣人没经历过。但是认识到失去羁绊的痛苦这件事有正题:经历过得到的认识,有反题:没经历过得到的认识。可是佐助只认为正题才能理解失去羁绊的滋味(仅做说明,这个正题,反题不是作者预设的,所以不妨碍我们前面的结论)。

从这个意义来说佐助和白的共同性在于丧失了家人的那份痛苦(佐助更大,因为亲眼看着亲人被杀。)而鸣人没有体验过失去这个痛苦,这使得他对佐助有一些不理解。佐助和白的不同在于失去亲后遇到了不同的人:利用白的再不斩和真正关心佐助的第七班使他们走向善恶的不同立场。还在于佐助还有村子庇佑,而白一个人都没有,各有各的惨处。其实我不反对比惨,关键在于不能把不同惨处的人互相比较。

又如最近黑神话悟空这个游戏的第二个预告片中黄眉的看法。而它的简单邪恶对立观则来源于其改编材料:《西游记》的宗教背景、设定和立场。再比如疾风传的长门。

但是由于这种正邪简单对立的设定,所以其深度已经是“内定”的了。这种作品其实既提高了同类作品的艺术标准,但是降低了本时代作品总体的艺术标准。

正因为鸣人没经历过这些,从有记忆起就没经历过这些,所以鸣人只能大概推测和理解这些情感:父子之情、兄弟之情等等。但是应当注意这里要表达的主题正是各种伙伴关系的内核是感情。鸣人没经历过,但他能理解这些感情。作者认为在伙伴关系有无这个正反两题上,真正普遍的、实质的是感情。

也就是说,佐助和鸣人现在都是第七班的家庭的一员。

串联起鼬和佐助的兄弟关系的也从不是家族规定(实质上),而是感情,虽然这份感情受到了家族的推力。

现实说明,朋友变为兄弟易,兄弟变为朋友难。可能正是因为家族规定是一种随机的东西,有时会把把感情不通的人强行联接起来。

佐助的眼神能看出他的动摇。

佐助只认为孤独能带来痛苦,这块就收述了我之前说的。获取力量有孤独和团结两种方式他之前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但佐助只认可一个题,不承认另一个题。

其实我想说明的是,由于九尾的本质是有意识的查克拉,所以他就是成为人柱力的鸣人的自己的力量。

能看出鸣人爆出九尾查克拉会受到情绪的刺激,这正呼应合九尾查克拉本质是鸣人自己的东西这个设定。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九尾查克拉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鸣人的各种情绪,包括阴暗面。

而传统忍者的忍道正是讲究自我修炼,这是忍者的一种方式,在这个意义上,鸣人似乎“很忍者”。佐助的咒印也确实是借用了大蛇丸的力量,不是靠自己获得了这份力量。首先忍术获得方式有修炼和天生(或后生)这两个方式,即题。在这个点上鸣人佐助都是两题并用,辩证看待,即兼顾。但是佐助在这个阶段表现出过对后一个题的依赖,鸣人也因为九尾的设定表现出一定的无办法的对后一个题的依赖。修炼又分为自我和集体,佐助否认了后一个题,而鸣人仍然是辩证看待,即兼顾。天生又分集体天生(血统),集体后生(鸣人被授予九尾查克拉),自我天生(果心居士表现出的与自来也的不同点),自我后生(病变)。佐助否认集体后生,正如有的人看不懂火影忍者,说是血统论那样(天生和后生在现实世界很难区别,因为现实世界的后生只能通过改造基因本身才能有明显的、积极的表现,而一个高度虚构的故事,后生简直就是作者动一动笔的事。);而且他对自己的集体天生很看重(而把宇智波一族当回事,至于表现出的自大,这种自大的本质其实是把集体天生认为是自我天生,是自我降生到这个高贵的一族上)。而鸣人依然是辩证看待,即兼顾。

所谓鸣人的忍道概括起来说就是会造成打破各种偏见的结果。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诠释忍者。去包含更多的人成为忍者。(如体术和忍术之争辩—小李也是如此)。到了博人传还有忍术和科技。正像我之前在文章说的:有的时候所谓的必然性,规律很多时候都是曲解(因为具体的变化是很快的),是尝试用不变的概念统摄变化的具体时的失败。如大蛇丸认为会忍术的是忍者,不会忍术的就不是忍者。所以有的时候,所谓的哲学家其实都是形而上学家。观点迷惑人只是利用了某个暂时固定,长期不变的具体。

正“被曲解了的形式”正好是普遍的形式,并且在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是适于普遍应用的形式。

——马克思

这是一个正题,反题也是可以这样说的:

正普遍应用的形式也可以是被曲解的形式,因为它是只在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普遍适用的形式。(脱离了这个发展阶段或范围就成了曲解)。

鼬正是这样看的。

他认为“组织”,“一族”这些范围都不是真正普遍的,会让人产生曲解,从而限制人的器量,从而畏惧和排斥这些范围外,发展阶段外的东西。正如自己想出了一个高极的道理,要么发现不了它不普遍适用,这是被“禁锢了器量”,发现它不普遍适用,但不愿意改正,这是“畏惧、憎恨未知事物的愚蠢行径”。

脱离了那个发展阶段,就会成为曲解。鸣人被赋予的“意外性no.1”也正是为了描述这一主题。

火影被诟病为血统论只有两个原因:1.认识基础:分不情现实世与虚构的区别和联系2.现实基础:现实世界中天生与后生的微弱差别与高度虚构世界(如战斗漫,热血漫这类二次元)中天生与后生差别巨大之间的矛盾。

只能说不只岸本,热血漫都这么写故事,所以也没办法,这类作品除了个别一般都这样。我认为这是热血魔幻漫的基本问题。所以真正有用的是别把这类作品用现实逻辑完全带入。我觉得这类作品本就是以享乐为本体的,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充其量是为了作品不是空壳子,换句话说不能成为肥皂文,不能颠覆文艺作品的基本规律,也即不迎合大众需求。无论享乐的本体和世界观的次要地位都来源于漫画的商业性。商业在逐渐颠倒文艺基本规律,并在颠覆中寻找平衡点。这种平衡点对商业来说就是利润点。而这类作品的主角的辩证性也一般是不自觉的,因为主角一般不去争辩,而是去用实力“争辩”(当然,鸣人不善言辞是写在设定里的,别的作品可能认为这个设定好用,也就用了)。而辩证性在我看来已经成为不多球主角完美人设的标配内核,这很大程度是为了用正能量吸引儿童受众。至于所为的认为这一类作品的主角是“圣母”和认为这类作品“三观不正”的人本质是一批人,都是分不情现实世界与虚构的区别,就去思考现实世界与虚构的联系,而不一定是因为不知道辩证法。

但是有一点我想说一下,你说现实世界没有鸣人那样完美的人,这是正确的。但你要说没有和鸣人那样理念和思维方式甚至去实践,去成功的人,那这就是有问题了。我前面的所有文字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即辩证的思维者)。

请注意,在忍者世界,打断佐助的双手双脚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里是九尾放大了鸣人的阴暗面。

拓展世界观。力量与危险相伴,一体两面。

鸣人从伊鲁卡那里理解了护额不是简单的一个护额,而是忍者的身份的象征,是一种身份认同。所以他曾要求佐助要戴上护额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佐助戴上了护额就表明他要和鸣人平等的战斗然后杀死鸣人。护额最多只有身份意义,没有情感意义,因为忍者本身正是如此。所以不妨碍佐助要杀了鸣人。

本话标题一语双关,既说明了之前我们说的觉醒,也指佐助的三钩玉觉醒。


很具有艺术性的画面。

这里的转场在暗示佐助正逐渐变成他心里想的鼬那样。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误解心是一纯粹的力量,是脱离物质的真相的,又会对现实世界产生消极影响的。

动漫上色也为黑色,表明这是受咒印力量影响的千鸟。

高度对称性的艺术画面。

象征着佐助的叛变。

艺术性画面。

艺术性的画面。而且我认为这不单纯是艺术,很可能是意识现实地创造了一个现实空间,而这空间正是他们的期望。换句话说是真实的设定。鸣佐的心使查克拉创造出了一个他们向往的空间。这个可说以用博人传的设定解释:查克拉是连接的力量。也可以连接情感。

动漫明确表现了这一点。

因为鸣佐小时候不可能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对方。

对称的巧妙构图。

佐助的咒印状态也是翅膀,这和一直象征佐助的鹰仍然是相呼应的。鹰是比宁次的象征物白鸟更向往自由的象征物。因为鹰往往比一般的鸟要飞的更高。但是鸟类总体象征自由是很常见的。

能看出咒印的损伤是非常大的。

佐助这里是在回想他和家人之间的感情,他想到了那些感情让他快乐,因此他不再认为需要再斩断羁绊。

这个斗争说大可以往大说,说小可以往小说。鸣人的意外性在后续故事中会相继去化解这些矛盾,无论大还是小。

他通过过去的回忆发现,如果他斩断了和鸣人的羁绊,就和他心里那个鼬一样了。

所以无论如何他到不这样做,他要走自己的方式。所以佐助这么做到现在为止都不是出于情感,而只是出于逻辑。火影忍者对佐助这类人物的风格刻划经常是用冷逻辑来为感情开辟道路。到博人传这个佐助型主角的作品里加上科技这种冰冷的表现形式。这种风格更加明显。而且同样的博人的失控其实在前期的鸣人身上也有。佐助借用别人的力量而不失控但随时都有彻底失控的可能,而鸣人前期是因为自己的力量而失控。这个矛盾也是一个艺术点。而博人传的川木很少失控,不是刻画重点,这点致敬了佐助(借用力量)。但博人也是借用力量,但失控。夹杂了鸣佐的双重要素。可以说博人川木在很多时候都是是佐助的一个分支,而各自又有着对鸣人的倾向点。

这里仍用自然的黑暗象征着佐助走向邪恶,而鸣人走向光明。两人分道扬镳。

所谓的师徒关系和任何之前我们谈到的任何伙伴关系都一样,核心是情感。表面上师徒是教授力量,技能,但实质是情感。佐助和大蛇丸的师徒关系只是表面的。

   这里能看出佐助和大蛇丸的关系只是利益关系,大蛇丸教佐助忍术只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容器,佐助认大蛇丸作师父只是为了获得力量。他们之间这种关系由于没有感情甚至连表面的师徒关系都算不上。因为大蛇丸是要夺走佐助的身体,佐助是他的所谓未来,即我们之前谈到的人的梦想是未来式的,所以佐助能成为大蛇丸实现梦想的容器。(大蛇丸的梦想其实是种野心。)

而且目前也能看到佐助和大蛇丸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都要复仇,一个要向木叶复仇,一个向鼬复仇。这都是黑暗的思想。这是他们成为所谓师徒的一个基础。

                               小樱片段


第七班命运的表达

小樱已经学会体谅鸣人。

用心理描写很好的刻画了小樱的成长,逐渐独立坚强。以后等待着的是更多考验他觉悟的挑战。

这句话能看出,纲手已经看到小樱为重要的人:鸣人,佐助作出的觉悟,正如绳树和断对自己来说那样。

侧面暗示了没说出的那个必备条件是有对自己来说重要的、需要守护东西。其实这是一方面,因为医疗忍者游走在生死之间,需要有相当大的觉悟,这需要人内心有一个寄托。另一方面,医疗忍者的职责正是守护他人。

动漫原创明确表述了这个观点。


                       鹿丸片段


拓展了世界观。

鹿丸对忍者有着错误的理解。

其实鹿丸真正的关于男女的主题在手鞠身上已经表达出来了。男人就是要坚强,女人也未必软弱。

岸本卖童肉。这点被池本继承了,但池本卖的一点都不好看。

鹿丸还在究结于女人男人,这是种刻板印象。

鹿丸这话很好的批判了不作为的大男子主义。以为自己不做事就能比女人优越的大男子主义。

重要的是同伴活着,如果任务不完美也应该改进,而不是逃避。忍者本来就有可能牺牲,但保持同伴性命和任务的完成度的平衡很重要。

拓展世界观,但是目前来说这个重要条件不得而知。

                   自来也片段

自来也在这里限入了粗浅的经验主义,对于人的共同点太过于执着,而忽视了佐助和大蛇丸的差异。

而且在这里自来也也如同宁次那样认为人是不会变的。这看似是真理,所以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在自来也看来那是聪明,但在鼬看来。

自来也显入这种粗浅的经验主义是因为经历对他的伤痛。


其实我们在火影后期已经忘了,鸣人被赋予九尾妖狐的称号。但是这个称号确实是有意义的,即九尾是鸣人的查克拉,是鸣人自己的力量。

在这里自来也又认为命运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对聪明人和傻瓜有庸俗的理解。

其实正是因为现实世界或忍者世界的魔幻,巅倒,现实而又坚持的人被认为是傻子,是理想主义者,不切实际且空谈的人被认为是聪明人。这是种粗浅的经验主义,如果世界或某个领域不这样,那这种经验主义在这些领域就完全不适用。

鸣人不看什么称号,他就是一个现实的人。鸣人其实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而不是那些认为物质具有堕性,而没有客观必然性,从而认为未来不能决定现在的人。

物质不灭,不过跌的粉碎。

鸣人的看法影响了自来也。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火忍者世界观的师徒关系还有另外一个层次: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所谓“闻道有先后”。但这前提是有情感存在,没情感存在也不可能有这种东西。(当然大蛇丸的夺舍已经不包含在这个范围内。(那是一次性的彻底交流,以一人死为代价,本质就是没有情感的。其实火影忍者前期中对情感的描写主要指积极的情感。因为在火影看来,消极情感只是积极情感的补充))

而我们也能看到自来也的转变是超乎火影忍者世界观的,从鸣人身上就能突然转变。而这个变化也包含对传统师徒关系的变革。

这正是自来也在博人传中被称为“变革之星”的原因,他的人物刻画上充满了“变化”或“变革”。

所谓“仙人”正是游离于变化之中而游刃有余,是种“逍遥游”。把不变性和变化性巧妙地统一起来。这比鼬更进一个层次,因为鼬只是理论上认为万物是变化的,但是他悲惨的命运使他的器量没法真正实现。

自来也这里的看法其实是对的,所谓大傻瓜是傻瓜的极点,正所谓物极必反,大傻瓜有可能就是最聪明的人,从而“有救”。而不彻底傻和愚蠢,可能早就丧失了执着,可能就错失了良机。

                     其它片段

这里能看出火影的意义正在于守护村子。而且这也为她内心对纲手的崇拜埋下了种子。

结合漫画来看,宁次想要追寻无极限这个目标。也就是说他不再像过去那样相信不变的东西,他开始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变化本身。

日向一族有了至少是情感上的变化,至少成为了一个羁绊。

能看出这时候宁次就看出了雏田喜欢鸣人,至少不是喜欢,也是仰慕。

丁次转变为坚强,努力,自信的忍者。

这里更多的是搞笑成分,并不能当作真正的实力对比,也没必要上纲上线。但是小李说的“青春不等人”是正确的。

纲手的觉悟。可以看出木叶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辈出的忍者村,这在当时残酷的忍者世界显得格格不入,而又先进。总之木叶村的器量一直很大。

雏田的转变。

这里佩恩的眼睛一点也不像轮回眼,后面是改设定了。

这里人形和后来的晓组织也基本对不上,也是改设定了。

                       总结

几个火影的面貌有了基本体现。

总体来说火影忍者第一部主要的主题有两个。

各种社会关系或伙伴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核心是情感,但是它们有的时候不需要情感就可以存在。羁绊是有情感的关系,它有一种关系的必然结果是情感,根源也是情感的意思,但这种意思没有绝对的必然性(这种不必然性在火影身上表现出鼬所说的“脱离”和“高傲”)。认同是一种更高度的情感。

必然性、不变性、意料之中的性质等等理性要素和偶然性、变化性、意外性等感性要素是对立统一的,不是非此即彼的。

因为忍者的天职是要完成任务,服从命令,这要求忍者要有高度的理性。但火影忍者告诉我们忍者世界的忍者也是人,也有感情和感性,且没有这些感情,恰恰不一定能完成任务。

火影忍者反对过度理性,反对权威。

真正的必然性,概念这些理性应该尽可能地包含具体等诸多感性要素,而不是视个例而不见,认为把他们排斥出去了(小李(体术忍者),鸣人(九尾))就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些结论鼬都有过自觉或不自觉的思考。但应当注意这实际上是岸本或集英社编辑的思考通过鼬这个人物来表述出来。

有人说火影忍者第一部深度没第二部大,这是因为第一部的哲学思想偏多,没有很多能够“抽象到具体”和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挂钩的东西。

这其实有助于,有可能有利于理解火影忍者中的真正的忍者为什么都很有德行。

火影忍者佐助叛逃篇赏析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