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病》九辫父子情的写作逻辑(二)

2020-12-08 08:26 作者:修者竹也  | 我要投稿

《心病》九辫父子情的写作逻辑

张云雷:泥泞中绽放美丽人生

从九辫说德云社的搭档情谊

从《德云斗笑社》看杨九郎的哄娃技能

看到九辫的父子情时,我立刻想到了李跃儿。

李跃儿在《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里讲述过她儿子在得到充分的自由和爱之后,自我修复的过程。

李跃儿曾经“是位糟糕的母亲”,“和老师一起对孩子实施折磨”。

一个案件刺激了李跃儿夫妇,让他们认识到错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于是当机立断,让孩子休学一年在家调整,给孩子提供有爱和自由的宽松环境,儿子想怎么样都随他。

搞教育的朋友告诉李跃儿:“受过伤害的孩子如果重新得到爱和自由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胡闹期,你要有所准备。什么时候孩子把蛋糕砸到天花板上,把沙发拉倒,闹到你简直无法忍受,当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说明你的孩子有救了。”

李跃儿十三岁、和她一样高的儿子回到了婴儿时期,喜欢婴儿的玩具、学婴儿爬行、嘴里发出奇怪的声音,不说话,爱扮小狗,用不同的狗叫声来和父母交流,还有没完没了地撒娇,腻得让李跃儿简直无法忍受。

后来,李跃儿学会了在儿子撒娇的时候,把孩子揽在怀里,亲他,抚摸他的脊背,边抚摸边和他说话,直到孩子安静下来。李跃儿的丈夫也加入到这个过程,和孩子玩,和孩子吵,和孩子疯闹。

用李跃儿书中的话说,“情意绵绵到这种程度,有点煽情了,有点可笑是吧?这在别人看来是做作的、不真实的,但这又是个必然的过程。”


一句话总结以上这一大段:受过伤的孩子在感受到爱和自由以后,会胡闹、会撒娇、会学婴儿会扮小狗,情意绵绵到煽情可笑的程度。

眼熟不?


张云雷在杨九郎这里,也是类似的过程。

13年8月俩人搭档,11月,张云雷得到杨九郎提前赠送的生日礼物,张云雷开始出现小孩子的神情。

14年初,九郎ins上出现“遛狗”“吃完饭遛你”,可见这个时段,杨九郎已经是张云雷爱和自由的来源。

孩子喜欢把动物拟人化,把自己拟动物化。这一点,很多家长都有经历。

本来我以为19年杨九郎说他认为张云雷不是泰迪是比熊就够可爱的了,没想到前阵子又看到一个片段,从发型和胖瘦看是19年,张云雷在台上扮小狗龇牙,自己还得强忍着别乐崩了。他是多开心啊!

原来到了2019年,张云雷还是杨九郎的宝宝。


15年,张云雷从小宝宝变成了小少年,进入了叛逆期。要命的是,他的叛逆期和他自我修复过程中的胡闹期重叠,这个杀伤力就很大了。

一般孩子青春期正是初中阶段,生活环境相对单纯,叛逆无非就是早恋、无心学习、反抗家长权威。可是张云雷此时已经是成年人,行动力破坏力远非校园里的孩子可比。

我和闺蜜很多次讨论如果没有南京南站这个意外九辫后续会怎么样,讨论这件事情是什么时候种的因,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无法避免。不是这个,就是那个,张云雷必然会做一件事,一件他认为杨九郎不能接受的事,来探杨九郎的底线。

杨九郎也真是够坚持,令人佩服。我佩服的不仅是张云雷出事时,他坚持守护坚持不换搭档;我更佩服他在张云雷出事前,不管张云雷怎么作都不放弃,始终深爱;我更佩服他在张云雷出事后,不厌琐碎,把张云雷的一切都放在心上,不烦、不躁、不倦、不退。时时留心,处处在意。

杨九郎,他真是温柔又强大。

历过此劫,张云雷恍如再世为人。


伤后的张云雷不再胡闹,全是撒娇,没完没了地撒娇,情意绵绵地撒娇。

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杨九郎给了足够的爱。台上台下,人前人后,随时随地,杨九郎都在给张云雷明确:你是我放在心上的儿子。

他们的相声里常有各种父子哏各式情话,都说九辫是恩爱组,其实不管给不给外人看,九辫的感情都没变,只是随着时间和经历,越来越深沉越来越厚重。所谓的秀恩爱,不过是情之所至,情不自禁,真情流露,情难自己。


昨天林子樱可爱家给提供了一个视频片段,杨九郎右手抱着轩轩,伸左手去拉张云雷,张云雷却去找九涵来扶。九涵说:“俩孩子不够你忙活的。”

这个视频很有意思。

首先是杨九郎的举动,抱着别人家的,也不能冷落了自己家的。

其次是张云雷的反应,他没让杨九郎牵他,而是转去找了董九涵。这个下意识地选择,说明张云雷非常有安全感。

最后是董九涵的话,“俩孩子”,一个轩轩,货真价实的孩子,一个张云雷,杨九郎眼里的孩子。都说九涵见过大世面,看来,把张云雷和轩轩视为一样大的孩子,是九辫的日常没错了。

整个视频让我觉得最有趣的是在场的人,居然谁都没反对,似乎这是天经地义。

因为人家本来就有真正的父子情呀。

今天《心病》番外不更,我要留点时间再修一修。

感谢给我充电的朋友们:小慢慢屋、王奇王奇子啊、古道fatimah。

感谢三连的朋友们,感谢路过点赞的朋友们。

感谢热情评论的朋友们。


《心病》九辫父子情的写作逻辑(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