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介绍
大家好,本帖小编给大家介绍一支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


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大小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和抢劫成性的土匪横行西乡,鱼肉人民。广大贫苦农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民不聊生。自1927年到1931年,北洋军阀残部和四川军阀残部及30余股土匪先后窜扰西乡境内,仅1930年盘据西乡称司令者就达10多股。当时有“司令处处有,参谋满街走,副官比驴多,差役不如狗”的流言。
各路军阀和土匪侵扰盘踞西乡,搜刮了人民大量钱财,更有烧毁民房、杀害妇孺、掳掠青年的种种恶行。地方政府和豪绅地主与军阀狼狈为奸,压榨贫苦农民,当时设有电杆费、马路费、被服捐等四十余种苛捐杂税。除此之外,农民还要受地租和高利贷的盘剥。贫苦农民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却是衣不遮体,食不饱肚的痛苦生活。当时有歌谣“军阀梳子梳,豪绅篦子篦,乡约团头刀子剃,催款委员来剥皮”,展现了西乡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这种暗无天日的年月里,广大贫苦农民艰苦求活,渴望共产党带来光明,盼望着西乡早日解放。

发展历程
1932年8月,历经种种波折的共产党员陈浅伦回到西乡,为西乡带来了希望的火种。同年10月,他联合当地的共产党员和有义之士,发起了鸡公田武装起义,希望为西乡人民带来和平。由于经验不足、装备落后,起义遗憾失败,起义人员只好转入地下。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进入西乡,将陈浅伦等起义失败的当地红军游击队员重新组织起来,在红四方面军的帮助下,于12月底正式成立了川陕边区游击队,陈浅伦任政委。游击队积极发展农民加入革命队伍,人员大量增加。
1933年2月13日,红四方面军支援了一批武器弹药,在其总部授意下,以川陕边区游击队为基础,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陈浅伦任军长。当时,全军共有1300余人,有长短枪200余支,手榴弹30颗,土枪200多支,马刀、梭镖800多件。


辉煌战绩
红二十九军在军长陈浅伦的领导下以劣等装备和少数兵力,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国民党正规军及反动民团进行了大小战斗20多次,粉碎了敌人6次围剿,有6次战斗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更有多次追击战,敌军不敢应战,闻风而逃,累计歼敌130多人,俘敌20多人,瓦解敌军200多名。
红二十九军的游击区南到四川通江县边境,北到城固县五堵门,牵制了敌人一个正规旅的兵力,支援了川北红四方面军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马儿崖事变后,红二十九军诸部遭敌军围剿,基本解体,时任红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的刘瑞龙,收容失散红军百余人,继续在陕南坚持游击战,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马儿崖事变
红二十九军成立后,积极开展武装斗争,队伍迅速壮大,引起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极度恐慌。国民党与地方反动民团勾结,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收买了红二十九军游击司令张正万及其他投机分子,共同策划了从内部攻破红二十九军的阴谋。
1933年4月1日,红二十九军主要领导集中在西乡骆家坝马儿崖军部开会,准备商议入川加入红四方面军等重大问题,主要连队都派往各隘口防御、阻击敌人,军部警卫力量很薄弱,给叛徒以可乘之机。
张正万等人得知消息后,当日率叛匪突袭马儿崖。内外勾结之下,发动了震惊陕南的马儿崖事变,包括陈浅伦在内的红二十九军40多名干部被俘,4月7日,被叛匪集体杀害于骆家坝镇磨子坪。红二十九军基本解体。


新篇章
虽然红二十九军遗憾落幕,但先烈们的红色革命精神却并未蒙尘,反而在时光流逝中更加璀璨。
2016年3月,红二十九军革命烈士纪念碑建成,纪念碑碑身高12.29米,象征着红二十九军,纪念碑后方建有烈士卧碑,镌刻着二十九军军长陈浅伦、政委李艮等51名英烈姓名。
90年过去了,红二十九军军部已被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昭示着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壮烈牺牲的二十九军烈士们永垂不朽!

资料来源:
中共汉中党史网、中国教育网、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