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动物本能到我心光明——人的三类行为收益模式

2021-06-14 12:08 作者:古之風  | 我要投稿

俗话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此话大体正确,但只适用于人的部分行为。

人的行为可能产生正的收益、也可能产生负的收益;于是,行为本身也可以分为正确的行为和错误的行为。若以行为当因,以收益为果,则可使用函数关系来描述收益随行为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从简单到复杂,将此变化关系分为以下 3 类。

一、动物本能型

这就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的情形。如下图所示,收获(纵轴)随着耕耘(横轴)的增加而等比例增长(往右),随着收获的减少而等比例减少(往左)。用数学语言说,这是单调线性关系。

第一类 动物本能

自原始人以来,人类的大部分行为皆属此类模式。吃饭能饱腹,喝水能解渴。农民种一亩地能收五百斤谷子,那么种两亩地就能收一千斤。工人干一个小时能制造一百件产品,那么干两个小时就能够制造两百件。

人类约八成以上的行为属于此类模式。动物界的行为几乎皆属于此类。所以,此类行为模式不妨称之为 “动物本能型”。

二、习惯养成型

此种情形下,即使是正确的行为,在短期内也并无明显收益,必须长期不懈的坚持与努力,方能最终取得大的成效。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这叫单调非线性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二类 聪明才智

学生平时工整的写字并不能马上提高考试成绩,但人生关键的几次大考中,工整漂亮的板书却能让你脱颖而出;今天多跑一圈看不出有什么效益,吃饱以后再多吃一碗饭也看不出身体的膨胀,但长期的坚持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天差地别。

为什么说 “习惯决定命运” ?因为良好的习惯才能使人最终获得大的成就,而良好的习惯却是很难养成的。为什么良好的习惯难以养成?因为良好的习惯并不能马上给你带来正的收益,而不良习惯反而能使人马上获得某种低级的舒适感。

因为缺少即时的正向收益反馈,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都难以长期坚持正确的行为。所以在人类的特定行为领域,都必须靠法制规章类强制规范人的正确行为,例如交通法规、医疗规范、生物化工产品生产运输等相关制度、军法军纪等。

三、我心光明型

如果说第二类行为获得是 “只要坚持,就有收获”,那第三类行为就是 “付出不一定有收获”。

其关键区别在于:第二类模式中正确的行为,即使短期不能看到好的收益,但至少也不会有坏的损失;同理,其错误的行为,即使短期没有坏的损失,但同时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换句话说,第二类模式中,行为的正确与错误是很容易区分开来的。而第三类模式中,正确的行为短期可能有好的收益,也可能有坏的结果;而错误的行为,其短期结果是好是坏,亦存在某种随机性。所以,第三类行为模式中,什么是好的选择、什么是坏的行动,往往不是那么容易分得清楚的。

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这叫非单调非线性关系。如下图所示,描述这类关系需要使用概率模型。

第三类 我心光明型

赌博是典型的此类行为模式,行为与收益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让人着迷。但它并非没有规律,所谓 “久赌必输”,它的规律是统计意义上的结果。电影《决胜21点》讲述的就是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天才通过分析游戏规则在各种情形下的盈亏概率,在执行中不在意短期的输赢,永远选择赢率大的一方,最终打败赌场的真实故事。然而,普通人是绝难做到的。因为,首先你需要有严谨的数学研究,其次更难的是,你要能拒绝短期不确定性的输赢刺激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干扰,而这通常是违反人性的。

在人类历史中另一个典型的此类应用场景是战争,所谓 “胜败乃兵家常事”,即言其不确定性。普通人经过严格训练,大体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兵;但是,只有那些能阅读战场态势、能权衡利弊、敢于决断、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才能成为合格的将军。其不但能胜,胜而不骄;亦能败,即使撤退,亦有章法。在现代社会,能与之相比的活动,一个是对抗性的体育竞技,另一个是金融市场中的投机交易。

这个世界上,既不为表象所迷惑,能一眼看透事物本质,又不受荣辱所累,能身体而力行之人,少之又少。佛家把这称为明心见性,道家谓之“得道”,儒家奉之为“圣人”。《孙子》云,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从动物本能到我心光明——人的三类行为收益模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