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断章1
在玻璃球游戏时代,人们已经完成了已知世界知识在形式上的归纳,这种归纳是在学科意义上的、是在精神意义上的;玻璃球游戏以原有的定律为基础,以定理当中的世界终极调谐为目标,以期通过这种方式启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1】。
应该说玻璃球游戏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它在设计之初时所预期达到的目标,甚至在部分领域还有所超越。其结束了自副刊时代的卖弄式的定义、标题式的发现,或者用汉顿的话说, Heißend Spiele(取名游戏)【2】,使得科学研究回归到了对于本质的追求上;以及其在多种意义上的统合作用,这种统合发生在科学方法方面,也发生在各个学科之间,进而拓展到精神方面【3】。同时,这段时期还有一些不得不提及的发展,即从视角主义发展而成的统一视角主义 具体情况请参考弗兰的著作《从视角出发,身份认可和社会内人格的形成》【3】。因此在魔法史学上,我们将 玻璃球游戏时代 称为 “归纳语言时期”。
但在玻璃球游戏时期后末,人们逐渐发现这种语言的弱势:过度归纳导致的结果的结构性无法描述、精神作用的矫枉过正,甚至纯意识式行为的蔓延,以及最严重的玻璃球游戏完全内倾式的逻辑体系导致的社会发展的停滞;当然这也涉及到各学区和世界各政体之间在政治上的若即若离、经济上的社会劳动价值的破产有关【4】。以至于人们迫切寻找一种新的描述世界的语言,一种发展性质的语言,一种可以完成玻璃球游戏未完成的工作的语言。
【1】约书亚·努尔《玻璃球游戏基础教程》s.t.182 DQ1832年
【2】汉顿·艾因 《形式语言》s.t.771 DQ2001年 182页
【3】弗兰·茨维 《从视角出发,身份认可和社会内人格的形成》s.t.723 DQ1999年
【4】约弗尔 《逻辑&现代社会的演变与发展》s.t.370 DQ19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