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畅然心境,过快意人生
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图》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中高远、深远、平远三个境界,画中表达出作者的谦逊、看事物本质的洞察力,以及志存高远的远大抱负,同时表现了王希孟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也启示我们要活得通透,明畅然心境,过快意人生。 谦虚平实,循序渐进。谦虚会使一个人赢得他人的尊重与敬佩,而循序渐进则代表做事情顺应自然规律,会事半功倍。反之,骄傲自大会使人故步自封、止步不前,失去持续向上的动力;做事跳跃则意味着一个人心浮气躁,没有脚踏实地的定力,必然事倍功半。三国时期,曹操在先后击败董卓和袁绍后,自恃实力雄厚,不把东吴和蜀汉放在眼里,旋即决定南下进攻、统一中国。其间魏军在迎战孙刘联军时,曹操胸有成竹,断言当日不可能起东南风,魏军必然会击破孙刘联军,不顾手下谋士的劝阻,用铁索将战船全部连在一起。结果当日果真起了东南风,孙刘联军顺水推舟,采用火攻,在赤壁大破曹操,用一把大火将曹操烧得狼狈逃回北方,再无南下统一之力。由此观之,戒心高气傲、心浮气躁。 看透本质,洞察真相。洞察真相是一个人难能可贵的能力,因为这意味着他将不会被浮华欺骗、蒙蔽住双眼。不能看透本质的人只会活在表面的世界里,其认知和思维方式也只会停留在低级阶段。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范蠡,在扶助勾践复国、灭吴之后,参透了政治与权力的真相,没有像其他功臣那样争权夺利,而是向越王请求归隐,自号“陶朱公”。后来越王处置朝中权臣时,范蠡果然幸免于难。反观当下的一些人,溺于浮华,被假象所迷惑,痴心妄想,以至做出极端的事来,最终锒铛入狱、万劫不复。由此观之,戒浮于表面、执迷不悟。 志存高远,自我提升。“有志者,事竟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生逢盛世,恰同学少年,当志存高远、意气风发。周恩来总理年少时,青涩的身影,毅然决然地写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此后的风雨飘摇、艰难险阻,皆因“为中华之崛起”而天堑变通途。暗夜汹涌的波涛里,他为自己点亮了一盏心灯,从此照亮了新中国前进的方向。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由此观之,戒坐井观天、心胸狭隘。 谦虚是基础,洞悉是能力,提升是进步。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谦虚处世、洞悉本原、立志进取,明畅然心境,过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