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要变身“公园城市”?这个词到底什么意思?

超详细的笔记来啦!含重点截图+时间轴+概念整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欧洲投资中国西部的首选地

2022.1.18 欧洲空客历史上第一个海外直投⬆️


2021.10目标:重要经济中心 科技创新中心 改革开放新高地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2022.3.16国务院批复成都⬇️

新发展理念:指的是中国未来发展新理念“创新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公园城市:这五个理念的集大成者,2018年习总书记在成都提出的新概念,目的在于让所有人都能平分绿色经济的好处,是直接把一座城市变成一个大公园。
示范区:不只成都,未来更多中国城市都应该建成公园城市,和“城市、产业、能源”升级一样,成为中国落实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中国发展方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类似案例
米兰的垂直森林Vertical Forest
生态:人类 植物 鸟类 昆虫 小动物 和谐共处

人类对于绿色的感觉--“治愈”

前额叶皮质:抽象思考
前扣带皮层:影响焦虑情绪
进入自然,杂乱的思绪会明显减少,分泌大量血清素,效果可以长达几天

血清素
神经递质的一种
缺乏:焦虑 抑郁 有暴力倾向
效用:帮助睡眠 让人平静 带来幸福感
刺激方式:晒太阳 大声朗读 深呼吸 冥想 有节奏的运动(跳舞 散步 慢跑 游泳 细嚼慢咽)

城市怎么变成“公园”?

绿道:杠杆解,让城市绿化建设的“点状逻辑”变成“网状逻辑”
点状逻辑:每个公园、绿地都当成独立项目来规划
网状逻辑:注重连接

成都:绿道实现生态隔离,绿道覆盖到边角(灰色地带)的“金角银边计划”改成运动休闲区

成都一定会出现:嘉年华 音乐节 农贸市集 都市农场 草坪咖啡厅
需要细节支撑:强电弱电 通讯信号 噪音管理 治理规则 草坪维护 垃圾回收
涉及政治:成都--政府主导 市场主体 商业化逻辑

启发创意场景
《八堂自然课》作者写爱因斯坦的习惯“创意受阻,最喜欢去普林斯顿大学的小树林,进去之后总能瞬间想通”

成都:空间 产业 交通 能源全面将要升级

建圈强链
(课代表先吃个饭,等下做最后的整理,这是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