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国人物——张任
张任,效力于益州牧刘璋麾下,益州蜀郡(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官至益州从事,在公元213年,刘备进攻刘璋的战争中率军迎战刘备,战败被杀。“张任,蜀郡人,家世寒门。少有胆勇,有志节,仕州为从事。”出自陈寿等人所著的《益部耆旧传》这也许是我们能在正史中找到的关于张任将军为数不多的记载。再者就是再次出现在裴松之注引《益部耆旧杂记》的内容。益部耆旧杂记曰:刘璋遣张任,刘璝率精兵拒悍先主於涪,为先主所破,退与璋子循守雒城。任勒兵出於雁桥,战复败,禽任。先主闻任之忠勇,令军降之,任厉声曰:”老臣终不复事二主矣。“乃杀之。先主叹惜焉。还有同样是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卷三十二 蜀书二 先主传第二》中——"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于涪,皆破败,退保绵竹。"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中的卷六 公孙述刘二牧志中对于张任也有记载,但是与《三国志》相似,所以就不列出来了,当然,还有其他史料多多少少提到了张任将军,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从正史来看,张任一直效力于“暗弱”的刘璋似乎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刘璋不仅没有识人之明,有才学的人基本都没得到他的重用(法正就是例子),而且也不是一个杀伐果决的主。张任将军却一直效力于他,宁死不降刘备,难道张任将军不想青史留名,征战沙场最后功成名就吗?有的人说张任将军这是愚忠,可笔者我并不觉得张任将军是愚忠。益州在刘焉刘璋父子的统治下虽然不能参与到中原波澜壮阔的战场上分一杯羹,但是也让百姓基本上免受了战乱之苦(刘焉时代刘焉率兵平定了马相等人的叛乱)当然,和汉中张鲁的战争还是有的,可是相比当时被中原的大战波及到的百姓,益州百姓过得还算可以。张任将军可能觉得刘璋虽然不是明主,但是百姓的日子过得比中原百姓要好,所以才尽心尽力效忠于刘璋(个人觉得这应该是张将军忠于刘璋的原因之一吧)。但是,由于刘备入川,攻击刘璋,让益州又一次陷入了大战之中,张任将军对于刘备可以说是彻底的反感了,他便奋力抗击刘备军,但是他的行动,应了那句老话: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虽然他奋力抵抗,但还是失败了,面对刘备对他的招降,张任将军内心肯定是悲凉的———他一生效力于刘璋刘州牧,也是益州军中的大将,立下了不少功勋(当年的平叛估计张任也参加了,否则他也不会平白无故的成为益州从事),也知道刘璋是什么德行,可是好歹也算是效力多年的旧主,不忍背叛,再加上益州百姓也受到了战火的牵连,“我张任身为益州将领,一生效力于刘州牧,本来是要护一方百姓安宁,可是百姓却又恰恰在我所守护的益州这里再次受到了战火的波及,我又有何颜面去面对死去的百姓和士卒们呢?”(这也许就是张任将军被擒当时内心的心理活动吧)张任将军对于益州百姓们心中有愧,对于天下大事,建功立业也已是心灰意冷了,所以才会悲凉地说出了那句:“老臣终不复事二主也”。说实话,我写到这里,眼眶湿润了。这时候的张任将军,俨然只是一位保经沧桑的老者,内心凄凉,悲伤。最后,用后人对张任将军评价的一首诗做个结尾吧:”烈士岂甘从二主,张君忠勇死尤生。高明正似天边月,夜夜流光照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