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分答题模板】主观题强势翻盘套路!——音乐史看它!

2022-10-18 17:42 作者:可可学姐带飞  | 我要投稿


   ~ Hi 这里是可可的豆子收纳袋  

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

被分到一颗由 可可姐 精心烘焙的

“高能量的可可豆”噢~

艺术考研不迷茫,可可学姐陪你上岸!

🌻


🙋大家好吖~我是你们热爱分享艺术考研干货的可可学姐!今天我们来分享的内容又会是什么呢?👂

昨天有宝子看了设计史的高分模板后跟学姐留言强烈要求出一套合集?

有求必应之你可可姐!看!这不就......

🚩新鲜出炉的《音乐史高分答题模板》来辣~



废话不多说,继续上干货喽~

01

 专

音乐考研、音乐史、高分主观题、主观题范本、主观题模板

02

 科目

中外音乐史


03

 题例 

论述题“论述学堂乐歌的产生、主要内容、艺术形式、代表人物及其历史意义?


04

 审题与思路

1️⃣涉及学术概念:学堂乐歌

2️⃣提问内容:产生、主要内容、艺术形式、代表人物、历史意义,共5点。

3️⃣论证素材:该题为史实阐述型,没有涉及复杂问题的论证,用问题中相应的史实论述即可。注意该知识点须提及重要人物、作品及相关院校。

4️⃣结论:点明“学堂乐歌”的历史文化价值、文化教育意义。

5️⃣价值分析:输入西方音乐知识,推动音乐文化发展,造就音乐教育家与优秀作品。


05

 作答框架与拿分点

一、论述开篇:

🍄【明确抛出“学堂乐歌”的时期、概念。由于该题为史实阐述型,没有涉及复杂问题的论证,下文分为五大点分别阐述提问内容即可。】


🚩(一)产生背景分析

学堂乐歌的产生与清末民国初期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展开100-200字


🚩(二)内容分析

共7个点,每个点列出至少两首作品。


🚩(三)艺术形式分析

由于学堂乐歌这一文化现象实际内容为歌曲,则从记谱、创作这两方面的艺术形式去具体论述,注意列出代表作品。


🚩(四)代表人物分析

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最具代表,分别阐述三位的实际活动、贡献及作品。(见第二部分答题范本代表人物分析)


🚩(五)历史意义分析

学堂乐歌这一文化现象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具体分为7点论述。


🙋 总结:

点明“学堂乐歌”的历史文化价值、文化教育意义。输入西方音乐知识,推动音乐文化发展,造就音乐教育家与优秀作品。


二、答题范本:

🍄【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民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一)产生背景分析

【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新音乐文化最初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其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清末民国初期,为了向西方学习,要求废科举、办学堂、变法维新已成为中国大众的一致呼声。👀

一些学音乐的人从日本或欧洲留学归来,在国内新学堂开设乐歌课,教唱一些新歌,当时称之为“乐歌”

后来音乐界将这一时期的学习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当时这些歌曲基本上是以简谱或五线谱记谱,供学生集体咏唱。】


🚩(二)内容分析

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如《黄河》、《中国男儿》

2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如《革命军》、《光复纪念》

3向中小学生进行军国民教育。如《出军》、《出征》、《从军歌》

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如《女子体操》、《缠足苦》

5学习新文化,去旧俗、树新风。如《运动会》、《地球》

6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教育。如《赛船》、《春游》

7鼓吹忠军、尊孔等封建伦理道德。如《尊孔》、《演孔歌》


🚩(三)艺术形式分析

1️⃣.记谱方式:

学堂乐歌的记谱方式采用西方、日本通用的简谱或线谱记谱。演唱形式最初表现为供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辛亥革命前后才开始有少量合唱曲,但由编写者自创曲调的歌曲数量极少。


2️⃣.创作方式:

多依现成的曲调填词。

表现为:

👉(1)编写方式受到日本的影响,最初所编歌调多为日本歌曲。如沈心工编的《革命军》是根据日本军歌《勇敢的水兵》的曲调填词的。


👉(2)后来多选取欧美的歌曲填词。如沈心工编的《春游》是根据美国作曲家罗•梅逊所作的宗教歌曲《一泓泉水》的曲调填词的。


👉(3)以我国歌曲填词的学堂乐歌数量不多,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大多数从事学堂乐歌编写的作曲对我国的传统音乐不熟悉;二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思潮下,人们对传统旧乐多采取摈弃的态度。如沈心工的《缠足苦》、《采茶歌》,李叔同的《祖国歌》等。


👉(4)在当时出版的学堂乐歌中,存在着大量同一个曲调被填以不同的歌词,以及同一歌词被配以不同曲调的情况。由音乐家自己创作的学堂乐歌不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沈心工和李叔同。如沈心工的《黄河》、《采莲曲》;李叔同的《春游》、《西湖》等。


🚩(四)代表人物分析

代表人物: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等。他们在音乐上有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创作理念,标志着我国新音乐运动的初起,成为我国新音乐运动的开辟先锋。


📌.沈心工:

他是创作学堂乐歌的先驱者,素有“学堂乐歌之父”的美称。沈心工对编写学堂乐歌的突出贡献是他成功地摆脱了旧文学、旧诗词,在选曲填词中密切结合青少年生理及心理的特点。代表作品有《体操—兵操》、《革命必先革人心》等。


📌.曾志忞:

他组建了一支40人规模的西洋管弦乐队,这是我国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组成并由中国人训练和担任指挥的西洋管弦乐队。他是最早提出“新音乐”的概念和在中国发展新音乐思想的人。代表作有《练兵》、《乐理大意》等。


📌.李叔同:

和曾孝谷等人发起成立了我国最早的话剧团“春柳社”,首演《黑奴吁天录》和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他创办了我国最早的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并在刊物上发表自己的绘画作品及编创的《我的国》《春郊赛跑》《隋堤柳》三首乐歌。他的《送别》和《春游》最为著名。


🚩(五)历史意义分析

学堂乐歌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其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在于历史上自先秦中断的官学中的音乐教育在此得以全面恢复,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期中国音乐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新生事物。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表现为:

1️⃣学堂乐歌的兴起,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丧失了主流地位。

2️⃣1912年,乐歌正式被列为中小学、师范各类学校的必修课程,宣告了以唱歌和将基础乐理为内容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体制初步确立,显示了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肯定了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乐歌的创作推动了中国新歌曲创作的步伐。

4️⃣输入了诸如集体歌咏、唱歌游戏、演奏各种西洋乐器和举行音乐会等音乐活动,极大提高了我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音乐修养,活跃了社会文化活动。

5️⃣学堂乐歌的创作经验和教训,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业余或专业的音乐人才,为日后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迅速开展,提供了师资准备。

6️⃣学堂乐歌所开创的新音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倡,并逐渐成为日后中国歌曲的发展趋势。

7️⃣学堂乐歌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或者说是我国古代的传统音乐和近代音乐之间的一个“分界线”,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和作用。


🙋总结:

通过乐歌的传唱和以乐歌为主的学校音乐教育,向中国大众尤其是学生开始较系统地输入西方音乐知识,如传授简谱、介绍五线谱、确立集体歌唱的形式、开始新的歌曲创作等,它还造就了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批新音乐教育家,极大推动了我国近现代新音乐文化的发展。



◆ ◆ ◆  ◆ ◆

💖以上就是音乐史的高分答题模板啦,今天又是一颗新豆子

~有疑问,欢迎在后台留言噢!

一起冲冲冲!💪💪💪


跟着可可,上岸?可!~~~






【高分答题模板】主观题强势翻盘套路!——音乐史看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