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书》——写在过去的文章(一)

2020-08-28 21:00 作者:我有一首小诗单咏零  | 我要投稿

                                      (一)

今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听说400年前,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维嘉辞世的日子是4月13日,所以1995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就把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学校办了个书展。

从小到大,因为家庭原因,我买的书很少,父母总认为成绩就是一切,连学校发的教科书都没读好,读什么杂书?他们都是典型的中国家长。

小学五六年级开始青春校园小说流行,那一些都是我借别人的书来看的,当时年幼则数不分优劣,读的书纯粹是娱乐为主,没有什么人生哲理以及内涵。到书店逛一圈,看到青春校园小说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封面,我只有看,但没有买的冲动,首先是这类书,看过一次便不会有之前的兴趣了,其次是嫌贵。小学时我没有零花钱,一分也没有。哦,不是,也有——父亲每次回家一块钱的奖励以及考试拿到100分后,母亲奖励的一块钱,父亲的五块钱,然而小学的时候测试不是很多,而且即使考了你也不一定能拿100分。而且每次考试奖励了钱,第一时间就提议把它“吃掉”,有时候母亲提,有时候弟弟要求,有时候自己嘴馋。大部分是买了两包辣条回来分着吃,偶尔会买雪糕或奶茶,以前的奶茶五毛一杯,没有现在这么贵。反正根本没有想过把钱存起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父母是不支持我买课外书的,这种书更不会出资让我买。

但现在我挺庆幸自己没有把钱花在这些书上面,不是说装清高,但着实有这样的想法,每个人每个阶段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吧。毕竟我也曾写过一些那样的小说,只不过每篇都会半途而废罢了。说实话,我也曾经为之着迷,但是随着心智的变化,现在大概“转型”了吧。

记得以前,一些书店开张,会拿个宣传单与优惠券到学校宣传。

有一间叫“智友书屋”的书店开张,有一张20块钱的购书券发,忘记是全校都有,还是每个班只有几个孩子有了,反正我去买了本《汉书词典》,买回来后发现居然有错别字!于是去退,谁知道店主说不能退!后来老爸回来了,他知道这事后,带着我去退书,然后居然成功了,但不是给现金,而是以等值的书来换。老爸给我挑了两本作文书,叫《金苹果作文》和《作文一点通》,这两本书至今还在。

这算是我的第一次购书经历,但他们都不是课外书,只能算是教辅资料。

后来城市广场的三楼书店开张,又来学校宣传。那时我五年级记得十分清楚,因为我很喜欢那位语文老师,叫刘彩群。大概是三四年级的样子,记不清楚了,而这次买书则是语文老师选三个人,这三个人有资格获得50元的费用购书。当然,他并不会真的给你50元现金,而是要你拿着学生卡。核对老师提名的学生名单这样进行。

当时还摆了个大乌龙,我名字中的“诗”字,因为老师写的有点潦,那个记录员以为是“涛”。(老师提名的学生名单是老师们亲笔写的。)当时急得我——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居然说怀疑那个被提名的学生不是我!我我我!我能怎么办?

不过幸好老妈出场,妈妈跟工作人员谈了一下,然后工作人员问:“你们班有没有人叫什么什么‘涛’的呢?”与我同去的两个小伙伴都我证明说没有。这样我的免费购书才得以进行。

这次挑了一本《成长故事》,还是什么“班主任推荐”系列,以及一本五年级的“数学奥数”,那本“数学奥数”练习册也没做几页就被丢到一边了。

这算是我的第二次购书经历吧。

初中的那年过年去新华书店,看到了一本好厚好厚的关于心理学的书,写着什么“白金版29.9”。当时觉得实在是太值了,于是非吵着说要买下来。母亲不肯,最后我说:“回到家后,我把钱还给你。”她才答应买下来。那时过年,有红包的积蓄。(过完年后一般都要上交orz)

自从初中起我才有零花钱,一个月五块,每次都有父亲给,但这并非每个月五块钱,因为有时候他不回来,那就给不了我了。

我算是一个十分安分的孩子,不经常买零食吃,早餐是母亲每天在我起床之前就开始做的了。等我准备好开吃时,她的早餐早已完成,只等我这“闲人”去品尝。365天,天天如此,九年来,年年如此。我五岁前是一个留守儿童,直到八岁,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因为弟弟,才留在家中,此前,都是外婆在照顾着我。

初三,阳中举办第一届书香节,我因为看中了《福尔摩斯探案集》,又吵着要买。书的背后标价50多块,但书商说只要25块。我对这么大这么厚的一本书只卖25块十分满意,后来妈妈终于被我说服了,她买了。我对侦探、悬疑、推理小说十分着迷,也是一路上都把书抱在怀里,爱不释手。

在买《福尔摩斯探案集》时,旁边一位老人向我询问买什么书好,他说他要给他的孙子买书。

“小孩子就应该多读书。”他说。

那一刻,我真希望我能有这样的一个爷爷。不过我从出生起就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他们在天上。

(未完待续)

(本篇文章写于2016年4月27日,高二时在家里台灯下的那个晚修。写了有10页纸,写满了整个晚修,这一篇是前四页,剩下的以后再来分享。

看到这些稚嫩的笔迹,有些事早已远去,不在这里翻阅,根本想不起来还有这回事了,今晚把《你好,旧时光》追完了,看到高中的文章,有点惊讶自己能够不停笔一直写一直写,写那么多东西,十年后的我,又写下了什么?忘记了什么呢?感慨无限,希望10年后的自己,不会后悔今天的自己所做的一切,我能有更多,和更美好的碎片来拼凑出走向十年后的路。)


《书》——写在过去的文章(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