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碳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和破局之道

2022-08-29 13:10 作者:舍得低碳频道  | 我要投稿

快车通道:

怎样学习碳领域的相关知识?(免费系列)

9月22-24日碳资产管理课程,你值得拥有!

1、数据:应当加强管理高质量碳数据,保障减排量可测量可核查


1)现状问题


图片


2)破局之道


A、外部监管机构加强监督管理 


进一步构建完整、统一的MRV技术指南和标准体系,逐步在企业内部实施细化到设施、工序乃至产品层级的数据监测体系,提高核查指南的可操作性及核查工具的标准化。 


强化MRV培训、指导和管理,对包括重点企业工作人员在内的相关节点人员开展多元化能力建设;加强平台建设、提升运行效率。 


进一步规范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加强约束。


B、企业内部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 


数字化碳管理系统可以将碳排放指标分解成小块的组成部分,以便于后续数据整理及分析。这不仅能够优化后续的碳配额管理,还能够让企业拥有自身完整的碳资产信息,便于结合碳资产管理开展业务策略的制定。


实践案例:华为推行智慧零碳园区解决方案


自2015年《巴黎协定》签订后,华为便坚持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型系统减少自身产品的碳足迹,并努力联合上下游进行节能减排,形成绿色供应链。


从华为自身来看,以 2012 年为基准线,华为 2020 年单位销售收入碳排放量下降 33.2% 并达到 2.56 吨 / 百万人民币,超额完成 2016 年制定的 30% 目标。 


华为积极尝试利用云平台和基础设施推动行业低碳发展,结合自主开发的 “沃土数字平台”中人工智能、统计分析、融合通信等技术,结合大数据推行数据科技在园区业务场景的具体应用,包括设施管理、资产管理、能效管理、环境空间及高效办公等。

该智慧零碳园区低碳解决方案能够实现从源头控制、过程管理、结果闭环三方面进行把控,在保障业务正常进行的情况下节能减排、高效用能并同时降低运作成本。


2、技术:发展高成本低碳技术,扩大全社会整体减排量


1)现状问题


图片

2)破局之道


A、 政府引导和推动高成本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给予多种形式的激励 


对于技术难度大、投入成本高、对国家和区域低碳发展影响重大的减排技术,政府可直接主导研发、加强投资或给予激励,如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定向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示范工程,对效果明显的给予后补助奖励等。 


为发挥企业活力,增加绿色低碳科技供给,也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的合作,如吸引行业龙头企业成立联合基金开展低碳技术研究。 


此外,还可以通过发挥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提供引导和支持,如央行通过 优惠利率融资、绿色专项再贷款、差异化的资本充足率要求等政策工具,引导 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碳减排技术和碳减排项目的发展。


B、企业选择符合自身业务战略发展的低碳技术进行合理布局和投资 


不同企业可根据自身设定的低碳发展路径灵活调整和配置低碳技术,如:尽管企业承诺2050年碳中和,但往往会设置2030 年阶段性目标,而2030年较同一基准线减排20%和30%的低碳技术配置情况显然不同,越早实现越多的减排量也意味着尽早开始配置碳抵消和碳移除项目。 


企业也应当结合所处行业的特点进行低碳技术研发,如:能源行业内的高碳排企业已掌握较强的碳数据管理基础,可更多关注投入和研发碳封存、碳捕获等碳移除技术;互联网企业可加大研发碳数字信息化管理系统帮助零售、金融企业管理碳足迹,赋能C端行业降低碳排放;风景园林行业内企业则可以优先研究增碳固汇类项目技术手段,赋能其他企业采纳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自愿碳抵消项目。


实践案例:壳牌重点投研更为清洁的新能源技术


2020年,壳牌宣布计划在2050年或更早成为净零排放企业,实现三个目标:解决范围一、二的碳排放问题;减少旗下产品碳足迹;以及调整中长期减碳计划,紧跟《巴黎协定》 制定的1.5℃目标。 


为实现上述低碳发展承诺,壳牌积极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在传统上游业务中,壳牌将大力发展天然气,预计2030年天然气产量达到总产量占比的55%。而且,壳牌承诺在2019年达到石油产量峰值,预计未来到2023年石油产量每年减少1%-2%。 


除此之外,壳牌还加大对发展更为清洁低碳能源的成本投入和科技研发,积极使用作为零排放燃料的绿氢,累计在全球拥有50多个加氢站。如:壳牌通过海上风电和太阳能与电解制氢工厂相连以生产绿氢,来加速绿色电力和清洁能源的生产。其预计建设的荷兰风电场发电容量在2040年会增加到10GW。


3、交易:提高碳交易市场流动性,优化交易规则,提升碳资产金融属性


1)现状问题


图片


2)破局之道


A、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逐渐完善交易规则,扩大市场主体 


提升碳交易市场立法层级,增强威慑和约束力。适度从紧发放配额,尽快引入有偿发放配额机制,扩大允许的自愿减排量抵扣比例。扩大市场开放程度,建立和完善市场投资者管理制度、允许投资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通过碳配额储备、碳市场平准基金等类似机制,平衡市场供需,形成相对合理的碳价预期。


B、企业明确规划自身的碳资产管理方案,组建及聘请专业团队 


无论是有履约义务的高碳企业,还是开展节能减排具有自愿碳资产的低碳企业,都需要积极开展碳资产管理,明确规划和实施路径,充分发掘和实现企业碳资产的价值。


碳资产管理的对象除了碳配额、自愿减排量,也包括尚未被纳入交易机制的减排量;既包括碳资产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签发、交易管理,也包括和金融机构合 作开展的各类碳融资业务,如碳资产抵质押融资、碳资产回购、碳减排挂钩贷款等。


未来,随着碳市场和碳金融活跃度的提升,企业有必要部署专业人员、团队或者外包专业人员开展碳资产管理,包括处理碳资产交易所涉及的复杂财务及税率问题等,实现碳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Jeff Huang,香港AEX公司CEO:“在交易层面,要系统应对短期内两大挑战。首先,过往CCER交易不够市场化;行政干预过多。未来应该让基层市场参与主体(包括金融机构)尝试各类受监管的、专业化的、机构主导的CCER价格发现机制,通过竞争,促进CCER交易流动性持续提升。其次,通过机构主导的场外市场,打造受监管的、金融属性的三至五年的CCER远期价格曲线。没有这样的曲线,机构投资者很难将资金部署到高标准的CCER减排项目中。”



免费服务: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碳市场展望,中国碳价调查,碳交易,碳资产,大宗商品碳关税,碳关税专家交流,欧盟碳关税计算,碳减排制度,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ISO14064-1,碳计量,碳排放,低碳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案例,可持续发展调研,循环经济,ESG,乡村振兴


CCER制度,CCER项目减排效益测算,林业碳汇,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碳汇造林方法学,林业碳汇专家交流,绿色金融


碳中和,电力碳中和,水泥碳中和,玻璃碳中和,化工碳中和,钢铁碳中和,智慧园区碳中和,零碳智慧园区案例,华为零碳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智慧建筑碳中和,智慧交通碳中和,数据中心碳中和,商业建筑碳中和,CCUS,氢能,抽水蓄能


汽车碳中和,中国乘用车双积分,广东汽车碳足迹,汽车左B柱LCA,汽车白车身LCA,废旧轮胎再生橡胶LCA,新能源汽车人才供需


绿电,绿电专家交流,电价政策,电力市场政策,澳洲电力危机解析,新型储能政策专家交流,户用储能,户用储能成本与收益计算,欧洲户用储能专家交流,国内储能项目进展,虚拟电厂


锂电池,电池回收,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发展趋势,动力电池市场回顾,传统车企电动化战略,锂电材料专家交流,磷酸铁锂专家交流,磷酸铁,石墨化专家交流,4680、麒麟电池专家交流,电池隔膜行业竞争壁垒



付费服务(零碳工厂、零碳园区):


1、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培训



2、上市企业、各类园区的组织层面碳盘查、产品层面碳足迹、碳中和规划、碳配额资产托管、国内外碳信用申请和交易(CCER、林业碳汇、VCS、GS等)



碳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和破局之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