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几大主力《桂军》2
第一篇:CV5329534上

前情提要:
桂军,指民国时期广西实力派所辖军队的习称。其前身为旧巡防队和广西新军(辖1混成协另2标)。
辛亥革命后,旧桂军将领刘震寰曾率部参加驱逐陈炯明,留驻广东境内,并把持了一部分军政和税收大权。1925年同滇军首领杨希闵发动推翻广州革命政府的叛乱,6月中旬被广东革命军队消灭。此后,以李宗仁、白崇禧等为首的桂军长期统治广西,被称为“新桂系”。

桂军发迹于第一次国民革命,于北伐发展壮大,随后几度沉浮,但始终偏安广西一隅。在解放战争中,桂军随着国民政府的覆灭而最终消亡。以李宗仁、白崇禧为统帅,李品仙、廖磊、夏威等为骨干的新桂系部队,在中国军队抗日战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桂军史发于湘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从湖南招募500人,在桂林编为一营,定名为新练新军第一营,训练6个月后,全营调往广东肇庆。

桂军与张军的惨败(旧系)
粤十九路军,进击衡阳的桂张联军,桂张联军在衡阳惨败,蒋粤对张桂联军形成三路包围之势。为了摆脱全军覆灭之危,白崇禧一边派联络员通知右翼的黄绍竑退却,一边则与李宗仁、张发奎等不顾一切冲出包围圈,经东安仓皇退回广西的全县。

这是张发奎从军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在撤退中,由于军心动摇,部队亡的亡,逃的逃,桂张联军经花县、北流、衡阳3次重大惨败,元气大损,不免有些心灰意冷,萌生散伙的念头,吩咐各团对溃散的官兵不必收容。
脾气暴躁的薛岳更是忍不住对部下大发牢骚:“我和张军长都不想再干下去了,诸位请自便,或投靠他方,或把枪械卖了回家,或上山落草都可以,大家各奔前程吧。”
首先介绍下抗战初期桂军的编制。因为重武器不多,桂军的基本编制是团,团内包含了各军种士兵,每个团满编一千五百人 。两团一旅,两旅一师,三师一军。一个满编军二万零八百人,一个师六千多人。
抗战初期的表现。37年10月15日,由北伐时钢七军扩编而成的桂军二十一集团军到达淞沪战场。二十一集团军辖第7军和第48军,共六个师(24个团),4万1千多人。为了扭转中国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桂军在蕰藻浜南岸用17个团约三万人对日军发动了三天时间的集团冲锋,三万桂军伤亡过半,九千多敢死队,无一生还。这次集团冲锋,据李宗仁,陈孝威的回忆录记载,桂48军谢鼎新团死守陈家行制高点,与日军血拼两昼夜,全团覆没,击毙300吴兴阻击战0敌寇。
后桂军参加淞沪会战的另外七个团(约一万一千人),37年11月,在淞沪会战最危急时刻,打了一场吴兴阻击战经过(1937年11月5日拂晓,日军从杭州湾金山卫登陆,其主力第十军上岸不久便直扑枫泾、平望、嘉兴,企图截断上海方面中国守军的退路。蒋介石一边下令淞沪部队加紧由浙皖赣边境及常州两个方向退往后方,“巩卫首都”;一边急调刚刚开抵连云港驻守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第七军的两个师星夜驰浙,抢先占据吴兴布防,掩护大军西撤。
第七军是桂系李宗仁的老队伍,擅打山地战,曾在北伐时期与叶挺独立团联手,创造了贺胜桥大捷。“七七事变”爆发,李宗仁在广西率先实行全省总动员,第七军也补充了大批兵员,全军共辖三个“乙种师”(每师两旅四团),一色的捷克式扁平钢盔、德式步枪、黄军装、着草鞋或光脚。由于时间实在紧迫,许多新兵直到集结苏北,才有了几次实弹射击的训练机会。 第七军于16日南下,第一七○师作为先头部队,随副军长徐启明(兼该师师长)取道津浦线火速过江,于17日凌晨抵达吴兴城郊。稍后,第一七二师师长程树芬也率部赶到。军长周祖晃马上召集参谋会议,根据地形勘察,决定将部队依沪宁公路横向展开,在南浔、升山、吴兴县城、以及吴兴侧后方的李家巷,分别设置四道防线,阻击日军;由一七○师主守公路和右翼之水田、湖沼区域,一七二师担负公路左翼丘陵地带的防御。
)。
抢占升山:
中国军队的动作,事实上只是略微快了一步。因为几乎就在同一天,日军第六、第一一四师团已然进逼至南浔。
第七军还从未遇见过如此野蛮、疯狠的敌人,根本压制不了鬼子的强大火力,但依然迎头痛击日军的一波又一波冲锋,双方激战至黄昏。一七○师的一个团伤亡严重。该师原拟转入南浔镇区,以夜战、巷战继续与敌周旋,但为了避免一旦交火,民宇尽毁,不得已放弃计划而渐次后撤升山、大钱一线。 由于山势低矮平缓,加上来不及对国道作彻底破坏,日军的坦克、装甲车差不多可以顺公路下来,直接碾向山腰,甚至冲到我方的阵地前沿开炮,杀伤力极大;其步兵的平射炮,也可以推近轰击,摧毁第7军的重机枪工事。 第七军那些八桂子弟,包括甫上战场的新兵,没有哪个当孬种。一七二师据守八里店(升山右近一镇点)的一个连,遭到数倍于己的日军包围,子弹打完了,就冲出战壕拼刺刀,最后全部殉国。该师副师长夏国璋(兼第五二二旅旅长),闻悉八里店危急,率部驰援。激战中,他身先士卒,数次带领敢死队从敌人手里夺回阵地,不幸被日机空袭击中,饮恨阵亡。五二二旅的官兵们与日军白刃肉搏,终至全部牺牲。当天17时,升山失守。第七军转移到第三道防线堵击。第三道防线的主阵地,就构筑在吴兴城下。
24日破晓,日军集中30多架轰炸机,配合地面部队,对第七军的防线发起猛攻。一七二师在吴兴城区北侧的外围阵地,首先受到敌人飞机、坦克、重炮轮番不息的凌厉轰炸,随即,便是步兵潮水一般压来的集团冲锋。阵地在敌我之间反复争夺,几度易手。打到下午,一七○师在吴兴城东门、南门的多处工事,亦皆成废墟,人员损失惨重。该师第五一○旅旅长漆道徵请求师部紧急增援。师指挥所就在弹雨横飞的东门附近。副军长徐启明的答复只有四个字:无兵可援!全师各自为战,血拼死守,团长韦健生在炮火中捐躯……落暮时分,日军在付出了很大代价后,第一一四师团一部勉强攻入东门。
但是,第七军于吴兴城一线的阻击,仍然在坚韧地继续着。一七○、一七二两师的余部会合后,于城区西南的仁皇山,迅速构建堵截工事,并对日军实施逆袭。军长周祖晃等,也在仁皇山头督战指挥。这些无畏强敌的广西硬汉,一直在吴兴环城地带坚持抵抗到27日日落,方才趁着夜色,撤向李家巷。据如今犹健在的老人们回忆,中国守军撤离城西后,一些乡民上山掩埋自己将士的尸体,发现他们都是在战壕前朝前倒下的。 而此时之第七军,实际上已然是个残缺不全的“空架子”了。这些天,他们以7团之众(第一七○师一个团及一七一师,此前已奉调淞沪参战),堵击日寇的近两个满员师团,兵力不及敌人二分之一,武器、火力之强弱更是悬殊,打到现在,几近弹尽粮绝。周军长给南京发报告急,久久未获确复。第七军决定:继续打下去!他们料定敌人急于西进,一两天内“必有大举之行动”。于是,部队一面抢占公路左右山丘的制高点,准备迎敌;一面破坏后方路桥,堵塞敌人炮队、坦克的通道。 果然,29日天刚放亮,敌人的飞机就沿着公路向西侦察,炮火也开始朝李家巷延伸。未几,日兵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往第七军的防线扑来。战斗很快形成胶着状态。有好几辆坦克攻入我方阵地,横冲直撞,频频开炮,情势极其危险。第七军的百多名战士挺身上前,团团围住坦克,前赴后继地冒死爬上车身,将集束手榴弹塞进炮塔,当场炸翻了两辆。徐副军长与程师长在前沿高地督战。双方恶战至14时,日军又上来了增援部队,加紧猛攻第七军的中央阵线,同时向两翼包抄。第七军三面受敌,势将被围,只得且战且退,临时决计往西南的泗安方向转移。 当天傍晚,这支满身硝烟、伤残累累的队伍行至半途,突然发现前方火光,似有中国军人在举火烧桥。询之,对方乃是从淞沪撤退的殿后部队,为阻敌尾追,故而烧桥;并告:淞沪守军的大部,已经由杭州、安吉,通过泗安,转道皖南之郎溪、宣城,撤向南京。第7军据此断定,自己“堵击敌人、掩护国军转进的任务已经完成”,遂折向孝丰,与正驻防浙西的四十八军会合。到达孝丰,清点兵员,第七军的一七○、一七二师,每师仅余两个团,每团不足两个营,将士伤亡逾半。
桂军的七个团,在吴兴阻击日军第六、第一一四师团(约五万日军)长达14天。这两个日军师团,从杭州湾金山卫登陆,目的是包抄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的后路。 因为吴兴阻击战的胜利,数十万中国军队安全地撤离淞沪战场,避免了像后来南京保卫战中国军队被日军包围歼灭的悲剧。

太湖阻击战:(侵华日军为指挥沿江部队进攻武汉,1938年6月21日,日军大本营在国内编成了第十一军司令部。19日,命令所属第六师团由潜山西进,进攻太湖、宿松、黄梅,以策应海军沿江部队及江南陆上部队进攻九江。7月25日,日军兵分两路进击太湖。一路从潜山经太湖小池、刘羊,一路从怀宁石牌经太湖新仓,向太湖县城进攻。从26日清晨开始,在6架飞机和二三十门炮火支持下,日军约2个联队向太湖东部一三八师第一线猛攻,战斗异常激烈。
按日军第六师团的统计,在四面尖地区3天3夜的激战中,日军共遭到了290多次的反击。经这次激战,太湖县城以西山区中的大大小小林带起火,战斗激烈的地区,村庄的墙上、林区的树干上处处可见密密的弹痕,不少村庄的房倒屋坍。此时正是植物生长茂盛季节,绿满枝头的林区变成了一片焦黄。

太湖阻击战开创了中日战损1︰2骄人战绩的先例,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它迫使日军第十一军因伤亡重大,暂时放弃进攻南昌的计划,第六师团也因伤亡过大,不得不在黄梅地区进行休整,这为中国方面保卫大武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太湖县的全面收复,最终守住了大别山的门户,使这一地区的抗战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大后方。它再一次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民族精神,是太湖历史上又一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摘自《中国共产党太湖地方史》)桂军84军138师利用山地阻击日军头号王牌第六师团,桂军伤亡3000余人,日寇伤亡6000余人。
UP:但是对抗战的英雄踩一捧一或神话是不对的。
例子:部分网络平台上关于桂系抗战“谣言”影响恶劣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一部分的青少年儿童。
近些年来,国内各大网络自媒体及少数抗战史爱好者中(某手某音某B某WC);出现了一批“桂系粉”。臆造了大量桂系抗战“神剧”“谣言”“伪历史”将其神话到一个极端从而诋毁其他英烈;较有影响力:《惨烈的1944年桂林保卫战》《抗战十大王牌军-桂系钢七军》《广西征募士兵及劳工450万,仅次于四川》《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中央军,西北军协助桂系打赢》《抗战桂系无一人投降》《淞沪会战桂系阵亡六万》等等,这些均是胡编滥造,对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儿童荼毒甚大。
事先声明习雪:绝无任何地域歧视,完全认可各地方抗战部队英雄事迹但必须以史实为依据,任何“神剧”都是对抗日先烈的污辱和诋毁。

以昆仑关会战前后为例,此战中有第九师属蒋军嫡系,这个师因作战不利被撤销代号,成为无名师,这种惩罚是非常罕见的,另一个是昆仑关会战后日军发起反击,即宾阳作战,这场战斗以国军溃败突围为结局,因此战后又开出一张抗战以来最重处罚名单,处罚名单上除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作为战区指挥连带责任外,其他七人均为中央系,半中央军(湘)和广东系将领。从集团军司令一直到到师长,用习雪自己的看法来说,勇气或许代替不了钢铁,但是当年抗日战争各地,各省为国捐躯的战士都是好样的是他们为我们守卫下了现在的大好河山是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值得致敬的。
1.本文资料来源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百度百科,张将军写的正面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