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道塾 | 眼睛和眼镜:近视的李小龙实战为什么依然那么厉害?

如某些龙黑所言,李小龙患有颇深的近视,据说有4~500度。他拍戏和出席公开场合时,都会配戴隐形眼镜(图一,李小龙的近视眼镜)。因此他们说,李小龙的武功不会好,因为他看不清对手。

如某些龙黑所言,19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李小龙一家生活拮据,曾经连一副新的眼镜也未能负担,只能修补破损的镜臂(图二、李小龙无钱更换的断腿的眼镜)。因此他们说,李小龙其实没有什么本事,因为在美国混不下去了,才回了香港。
不知道这脑子要进多少水,才能说出这样脑残的话?
一个全球综合格斗界公认的MMA之父实战不行?
一个世界级文化现象人物,其实没有什么真本事?

尽管逻辑很简单,但是龙黑这套逻辑,其实也会蛊惑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为什么?

1、李小龙日常佩戴隐形眼镜,一点也不妨碍他的视力、训练和实战;
2、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实战训练和格斗中,李小龙不仅充分的发挥了视觉的作用,还进一步发展了他的心灵“视觉”——心观。心观如何?看是用眼看,观是用心观,看是看的表象,看的局部,对方高速出拳出腿的电光火石之间,以看应敌,从眼到脑再到手脚反应,或挂一漏万,或措手不及,或易被对手制造的假象,所带的节奏所惑;心观代表的是内在心灵对自己、对对手、对环境的流动无碍的整体觉察和感知,是一种简单直接到极致,有感接应,无需任何中介转达的直觉化的洞察和预判,是一种攻击性的本能化一体反应和行动,是一种人类各种格斗专项化的身体记忆、感觉与澄澈的心灵洞察高度契合的瞬间的斗心通明。在对手意动、身动、手脚动之前,之中,反应和行动已经发生——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
眼看表象,以万对万,左支右绌,和依赖直觉的格斗心理表征,心观整体,截敌根本,以一对万之间,是格斗境界和层次上的天地差异。
简单的说,李小龙能在格斗中做到以直觉的洞察力,预判你的预判!

在格斗中,李小龙不是等到对手已经开始动作,眼睛看见之后才有所行动和判断,事实上,对手任何身体预动,乃至于重心、眼神、呼吸、动作和心理节奏上的微小变化,都能成为李小龙类似第六感一般捕捉格斗空挡,制敌机先的爆发性出击的“扣扳机时刻”。
心如镜,动若水,从心而发,制敌机先。
所以,李小龙才会时时强调说:‘不要想,直觉!”
所以,预判性的洞察能力是截拳道训练的核心中的核心,它往往能够弥补一个人行动速度的不足,那么,如果这个人本身的行动速度很快呢?嗯,你会逆天的“快”!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同时代高手,如乔·刘易斯、李俊九、李恺、冯天龙等与李小龙有多年共同训练经验,且经常有切磋的人说的那样:李小龙总是能够在你想出击的时候,提前击中了你!

3、李小龙提倡的格斗哲学之一,就是我能打你而你打不着我!李小龙完美的节奏、距离和时机控制能力,让李小龙在实战中成为“不可触碰者”(前美国世界中量级空手道冠军吉姆·凯利语)。灵动莫测的步法,虚虚实实的百变战术,拳如腿般强劲,腿似手般灵巧的高技艺,预判你的预判,打进打出,长兵近取,防不胜防的攻击反击......这一切都让所谓视力问题对于李小龙而言都不是问题。
(八卦一下:为什么李小龙小时候会近视?肯定不是因为刻苦学习,但肯定是因为刻苦学习。前者是指学业成绩,后者是指被窝里挑灯夜读武侠小说)

至于说李小龙没本事在美国混不下去的胡说八道,更加不值一驳。在当年美国种族歧视极端严重,好莱坞极端辱华,极端刻板印象亚洲人的社会背景下,
一个有演出机会也不愿意出演辱华角色的人,
一个不愿意商业化、大班化教授武艺的人,
一个强调授武质量,不愿意趁着《青蜂侠》出名连锁化开办振藩国术馆的人,
一个在好莱坞面向明星收取275美元/小时高端私教收费的全美公认的中国功夫大师,
一个一心想要按照自己的思想和理念,通过电影,传播先进武学思想,重塑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国际认知的人,会在美国混不下去?
嗯,事实上,按照李小龙当年那样绝不一切向钱看的搞法,只想做中国英雄和主角的人,他确实在美国混不下去,所以,只能回香港,以四部半电影震惊世界,然后好莱坞各大公司纷至沓来找李小龙合作......嗨,被龙黑把逻辑给整乱了,李小龙到底在美国是混不下去了,混不下去了,还是混不下去了?
您说说看。

好吧,说回李小龙那一副在美国混不下去象征的近视眼镜。
1971年回港发展后,李小龙厚积薄发,一鸣惊人,一举走出困局,此时的他,依然对那副破损眼镜珍而重之,放在办公室显眼位置,用以时刻勉励自己,成功得来不易,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