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帮朋友装的内11速城市休闲车

前端时间整理硬盘里的老照片,看到之前帮朋友装内变速城市通勤车的照片还差不多在,可以出篇专栏。
时间回到2015年,家里那盆年花蝴蝶兰还活着并能开花,我去旧货市场收来的箱体加杂七杂八收的喇叭装的音箱还在.....那几年似乎死飞车很流行,但因为事故频发,记忆中2014年上大学时很多地区都禁了.....耐不住这种车颜值高啊,朋友就约我帮他挑料子装配一辆内变速,当时花了差不多六千来块.....这车蛮漂亮的,纤细的钢架水平上管,整车几乎纯银色,我现在看了都喜欢。
现在禧玛诺也没再出更新的内变速产品,专栏里的花鼓装配调试方法应该还适用.....不知道当年是不是中二,明明说明书翻过背面就是中文,怎么专门拍英文面,还没拍完整....不过说明书有好几张,其中一张正面英文背面日文,两张正面英文背面中文,或许是装车比较急没拿出中文的?专栏最多上传100张照片,所以那些我2013年补拍的中文说明书照片无法上传。

房间完全没改造的状态,高低床啥的也是两年后才有,房间空间够装单车,一地堆得杂七杂八。
700*28C的外胎很好找,本来打算上两条马牌,但似乎是考虑价格以及外观,朋友选了条米其林 Dynamic Sport。架子上在调的轮是我那条老DH19,早就用到磨损扔了。

纯光头胶质很软,抓地不错的。

车架只能装C夹,买的Tiagra 4600,经典外观,性能够用。刹把还是盒装的。

感觉105和它真没差多少,这货外观做工已经很到位。

印字很漂亮,边缘细腻平整。

背面安装螺丝分长短,短的装后刹长的装前刹。

马来西亚产。

调节嘴做工很好,塑料圈稍微加点阻力,防松作用。

公路车刹皮的半圆垫片很薄,倾斜角度调整范围有限,外观是真紧凑。

盒装刹把,这蓝盒子外观一般,但比说明书包配件逼格高很多。

看符号还支持吊线刹,但那时候禧玛诺似乎已经不在生产吊线刹,能支持吊刹的车架更是难找。2.5指设计,这货用在山地车上一样不错。

刹把说明书,新标签页打开大图能看清。

盒装刹把最大好处是里面附带两根刹车线,线管帽只给4个,我那ATX Pro装V刹刚够用,朋友这车装完还能剩2个。

M system就是俗称的平推V刹,早就停产的产品,我很喜欢,现在黄鱼上也普遍高价,但别说平推,就连一般V刹也在慢慢绝迹.....线管质量很好,线管帽也压得漂亮。

线芯是不锈钢的,表面研磨过。

刹把本体,感觉很像Alivio,但质感和颜色好很多。马来西亚产。本来想选Avid FR5,那货很轻量手感出色还价格便宜,但颜色质感和这车不是很搭。

切换开关,用V刹拉线长,C夹或罗拉刹车拉线短力气大.....比较喜欢灵敏的响应就还是用V刹档,刹车力也够了。

刹把握距调整螺丝对面还有个塑料垫块,一般刹把上都没见.....有这垫块放开刹把时声音比较闷,不像一般刹把放开那种金属撞击的清脆。

淘宝找的银色把立把横。

做工很好,Wind Speed Team-2P 钛银色,现在深圳乐骑单车生活馆还有。

把立盖中间有掏空,多少是轻量化些。螺丝用原装的,不适合换成不锈钢,那时候就该顺手换成钛螺丝。

链条买了根散装KMC X9SL 内外链板和销子全部空心,送魔术扣1个。

踏板也是淘宝随便找了个,好像不到两百元还是钛轴心,很轻量。

扒开密封圈看,里面全是用的滚珠轴承,耐用度不如自润滑套筒,转起来倒是很润。

Alfine大盘,当年大概四百元一套带中轴,城市车用的颜值天花板。

基本是抛光到镜面,曲线流畅均匀,真的好看。

送了个塑料挡盖,似乎是防止链条往内掉落加在中轴里.....当年应该是没装。

二片结构,不是中空的。

轴心是铝材,做得非常厚实。盘片背面的塑料护盘,嫌丑就直接拆仍。

中轴上套了个塑料圈,过会儿装车看前后链轮能不能尽可能对齐,链条拉平行,不平行的话或许要从这塑料圈上想办法。

很厚的铝中轴,中间螺纹比常规中轴直径小.....那塑料盖损坏或丢失就麻烦,估计难买到合适备件。

Alfine,简洁的外观和宽广的变速范围,车上装它真的够高档。这是禧玛诺2015年手册。

当年见到辆四千多的莫曼顿装内8速都觉得很稀奇,没想到这次能帮朋友上内11。花鼓自重1665克,还行吧。那么宽的变速比,外变速后花鼓算400克重,小飞11片的大约有300克,后拨也大约有300克,前拨、指拨加大盘一个盘片再加多出来的线管,重量和内变速还真差不多。

这系列的油碟看起来倒是一般,链条张紧器有两款,八花键的大盘明显丑。

发电花鼓没想到还有1.5W的,外观虽说比3W的细一圈,从中锁座推测比一般山地车后花鼓都粗了。

禧玛诺Di2最早就是出现在城市休闲系列,之后才有山地和公路套件......Alfine的电变我还从未见过实装。

等了大约三天,Alfine内11套件全套到家,四个盒子一堆泡沫填充,仪式感足。

指拨器,花鼓主体,花鼓变速转轮,专用飞轮带链条护盘。

花鼓安装说明书,新标签页打开大图可以看清。其实盒子里还有好几张,有两张背面是中文,而且附带指拨调试说明.....当年不知道是不是装的太急都没拿出来看。

专用飞轮特殊卡口,朋友比较追求速度,就选了18齿。

变速转轮,Alfine内8速似乎也是用这款。

附带卡簧、隔圈、定位垫和盖形螺母,两个螺母做工出色。

指拨器已预装变速线。

个头算禧玛诺里比较小的,就比XT739大一点。

日本原产

线芯夹头特殊,防尘套做得很好,封线帽却意外的小巧。

线管帽加长加厚,两道压痕非常整齐,可惜过会儿会剪掉。

一般这些指拨器我拿到手都会完全拆解再用703胶填缝隙,这样下雨天过后显示窗不容易起雾,先把底盖拆了。

再把外壳和显示器拆除。

机芯做得很漂亮,手感清脆,钩爪都是粉末冶金件。

粘胶重点就这显示器,完全拆散。

缝隙用703粘一道,透明窗周围一定不能涂太多,不然内部渗出影响视野。

花鼓包装很独特,两端是厚纸板摞的座子。

禧玛诺内变速花鼓我一直没拆解过,这技术或许是在中间轴上切换离合器的。实际用下来花鼓变速手感非常轻巧且响应迅速。

斜齿轮,滚针轴承以及罗拉离合器,这花鼓用起来脚感很轻巧,且转动无声.....一般的内变速花鼓用起来全程都是嗒嗒声,这货是全程无声,彻底安静。

这变速范围,轻负重国道骑长途真够用。

花鼓附带中锁保护胶盖1个,碟盘垫圈1个,护链盘1个。

有几个隔圈已经预装配,用塑料卡子挡住不会掉,装车前把塑料卡拆掉。

型号:SG-S700,日本原产,内部全油润滑,使用得当寿命20年。

死飞前花鼓很多大法兰设计,放内11速花鼓面前显得很小....实际装车就没那么明显,内11真的已经非常紧凑。

中锁碟刹座比常规花鼓长大约5mm,随花鼓附带一个铝垫圈,两端面有防滑齿。

死飞前花鼓,看外观好看防尘盖设计合适就买,当时应该是在处理,50元就能买到个做挺好的。
座管27.2,一体锻造后飘,做工精细,非常好看。

原装轴承只能说还行,反正要拆了改轴,就也换掉。

那时候在厂里上班用车床很方便,轴两端切短就行,原装就是空心,刚好过快拆杆。

轴承孔面细腻,做得蛮好的。

那段时间很想测试全氮化硅陶瓷轴承,刚好买到6000型号,两面带密封圈。

或许是考虑到耐高温,这密封圈材质很像特氟龙,薄薄一片,和内圈不接触。

润滑脂当时用的FAG棕色主轴脂,闻起来还有股糖浆味....效果还行吧。

装陶瓷轴承用敲肯定不行,当年手头也没花鼓压装工具,直接用电吹风把花鼓壳吹到烫手,再放入轴承轻轻一按就行。陶瓷基本不热胀冷缩,觉得没装到位还能再用吹风机加热。

轴承原装密封很差,花鼓防尘盖缝隙大,就用强力胶在防尘盖内测粘一层珍珠棉.....实际这招并不好用,没多久珍珠棉就烂了。

单独买的钢架,连同前叉、碗组和座管箍,全铬钼钢镀铬,非常漂亮。这车架现在还有卖,在:车元素运动时尚生活馆。

头管比古老车加大,支持无牙碗组,焊花也不错。

附带的碗组非常好看,圆鼓鼓的外观,镜面抛光。

气嘴帽买两个银色子弹头,内部带密封圈。

打蛋器海绵把套,锁紧环非常漂亮,质量也不错,2023年还完好,没发硬或散碎.....不过我朋友这车基本就放在车库里,没咋骑。

车座当时是想要SR通风款,然而没货.....这个外形独特的中间大通孔,坐起来还算舒服。

车圈是太阳维纳斯,经典款焊接圈,刹车边精车,辐条孔带铆钉。

车圈连接处的标签,遮挡工艺孔和焊缝。

准备装车,轮组已编好,银色铁圈注意方向。

黑塑料圈稍微用力一按就能装上,银色盖子厂家已预装,拔掉白色塑料卡就行。

然后装飞轮,用卡簧卡住。

飞轮塑料挡片朝外套上。

卡簧比较硬,也没钳子孔,用一字螺丝刀捅进去的。装好就这效果,我是从链轮台阶缺口附近开始装,会比较方便捅。

再装黑色塑料隔圈,注意方向。

直接放上就行,很轻松。

再装变速转轮,对齐红色标记。

缺口只有一个方向,红色标记对齐后轻轻放入即可,不可暴力装配。

最后是变速转轮压圈,对准黄色标记轻轻放入,再顺时针转45°。

黄色标记对准也是轻轻放就能到位,再顺时针拨,拨到转不动为止,装配完成。

根据车架角度选择合适的定位垫圈。

这车架用蓝色正好,变速转轮出线嘴略高于后上叉。

链条放上比划了下,中轴上的黑色垫圈拆仍,护链盘确实看着丑,直接拆掉。

调整好链条张紧,发现这车装C夹孔偏高,刹皮放到底还是很容易擦轮胎。

前后刹都这样,只好用锉刀修夹器孔。

线管裁切长度合适再调整变速,指拨器拨到6挡,就红色指针刚好在数字6下方,然后调整拉线松紧,让花鼓上两个黄色点对齐。非常方便。

装完车下楼试骑一圈,非常轻快。变速响应非常迅速,停车状态也能换挡。记忆中这车总重12公斤不到,比我那老ATX Pro轻挺多。

时间一晃过去8年,朋友偶尔骑这车上下班,22年开始会偶尔约周六晚出门溜溜......然后有天晚上我大力出奇迹轮胎气打太足,长虫山下山温升高,轮胎自爆了。
这车第一个换掉的零件是前花鼓轴承,纯陶瓷轴承单车用寿命很短,估计没超过3000就明显有旷动。后来换上我用NSK轴承和氮化硅陶瓷球的杂交品,应该能用很久。

然后买了条马牌 Contact Urban,700*32C,浅浅的花纹,胶质较软抓地力出色

胎压打够后噪音很小,骑起来也舒服,反光条很漂亮。

这车至今骑行里程应该没超过600公里,按我朋友的骑法应该能够用20年。以后我也整一辆类似的。
图/文————ProfessorL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