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启动区首条主干道路全线贯通,“未来之城”的“大动脉”
12月14日,由中铁十六局集团地铁公司承建的雄安新区启动区首条主干道路全线打通,这条“未来之城”的“大动脉”,对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具有重要作用。
雄安新区启动区NA11道路贯通现场
该项目是雄安新区启动区第一个上场的管廊市政项目,是中铁十六局进军雄安市场的“领航者”,承载着“树标准、亮品牌、立标杆”的艰巨使命。面对61.33万平方米的施工面、57.33公里管网施工、10余种工艺工法、有效施工天数仅有规划的90%等诸多难题,项目部以打造标杆工程、精品工程为目标,提高雄安标准、打造雄安样板、大力优化施工方案,精心谋划施工组织,突破难关,一路领跑,拼出了一条高质量进阶之路,让十六局品牌在雄安这座“未来之城”载誉而行。
全线贯通受到央视、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
全力以赴,拼出“雄安加速度”
项目参建团队
2020年4月,地铁公司中标雄安新区启动区两横四纵NA9NA11项目,公司在第一时间抽调精兵强将,组建管理团队,迅速组织完成上场策划和设备人员进场,“十六局速度”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认可。
雄安项目概念图
然而项目的进展前路却满是坎坷,全线只有200米路段具备施工条件,其他施工区域横亘着燃气、国防光缆管线切改、1033户房屋拆迁、20棵古树乡愁文化遗产迁移等难题。
项目组织相关单位现场勘察
管线切改多,项目领导亲自带队,历经一个月披星戴月,助力项目成为全线首批完成管线迁改手续的单位;拆迁工作难,项目部和业主联合开展动员工作,谈一家,拆一家,干一段;古树移植险,项目部主动安排人员设备,配合相关单位在一个月的时间将古树移栽到位,项目党支部副书记黄庆庭被评为“记得住乡愁”先进人物。
疫情期间,项目施工人员坚守现场,维持施工进度
2020年底,雄安新冠疫情突发。为防范疫情反复,项目部积极部署、主动落实,多措并举,广泛动员,严格疫情防控。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号召,项目职工主动留在原地过年,并动员组织施工人员坚守现场,春节不停工。
凝练智慧,打造“雄安新样板”
项目获得多项国内创新奖项
项目团队在危机中谋发展,在挑战中育新机,积极探索施工生产中的技术突破和标准化应用,将BIM技术融会贯通,统筹兼顾,为工程加上了线上模拟和线下勘察结合的“双保险”,整体施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2020年荣获全国第二届“共创杯”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大赛三等奖,2021年荣获全国“龙图杯”BIM大赛二等奖。
全线各标段到项目部观摩学习
出手就要出彩,项目部经过两个月的研究打磨,打造了全线首家6S示范工地,在全线现场观摩中得到了业主及兄弟单位的一致称赞,并在当月雄安集团组织的评比中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
担当奉献,联创“雄安共同体”
项目部勇担央企责任,发挥属地影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联创共建活动,扩大区域“朋友圈”,在助力雄安新区脱贫攻坚、抗疫救灾等方面持续贡献央企力量。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夯实党建基础,激发创新实践,突出典型引领,凝聚品牌效应。项目部通过广泛参与属地建设工作,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项目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各成员单位在党建、业务、文化、服务等更多领域实现共建、共创、共赢、共享。
媒体现场采访报道
近两年的时间里,雄安项目始终保持高标准、高要求,团队上下团结一心,实干担当,成功脱颖而出,领跑全线实现贯通。贯通当天,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河北卫视等多家媒体前来采访报道。
目前,雄安新区启动区各条城市骨干路网建设正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启动区作为雄安新区率先建设区域,承担着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高端创新要素集聚、高质量发展引领、新区雏形展现的重任,肩负着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在新区开发建设上探索新路的重要使命。十六局人也将继续发扬“央企铁军”精神,贡献精品工程,让“十六局品质”的金字招牌继续在雄安大地上闪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