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艺人的素养论张国荣

2021-01-27 11:37 作者:有衣七兮  | 我要投稿

前几日,微博有博主转载了一篇张国荣2002年的香港中文大学演讲在网上引起热议,评论区很多人盛赞张国荣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


讲座的内容来自这本书《文学与影像比读》,分港版和内地版。

张的内涵在今日得到赞誉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评论区众人惊讶于他对电影的专业素养以及用词的精准到位,这也说明大众对张国荣作为艺术家的素养了解地还不够深,其实张国荣一直都是个深刻富有文化修养的人。评论区有人说单用明星来称呼他是侮辱了他。

张少时留学英国,读过名校,在那个时代算是受教育程度比较深的人,在娱乐圈更是凤毛麟角。此君极爱读书,这点李碧华,日本影评家石子顺都有过评论。石子顺采访问张国荣爱读什么书,张回答巴金的《家》《春》《秋》,叶童说他拍《烈火青春》的休息间隙就读英文原版小说。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张国荣的访谈,谈到电影时,用词专业,语言文雅得体,要知道会说中文和会文雅地表达根本是两回事。来看一段张国荣2002年港大演讲的内容。

其实相比较2002年的香港中文大学演讲,个人还非常喜欢他和林青霞在1999年香港大学做的演讲,两位都是有深度的专业演员,所以才会被高校邀请。

在这场演讲中,他提到大致是提到香港电影已接近灭亡,观众看西片不爱看港产片,盗版虽是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某些电影人视电影为搵钱的工具而不去认真制作,因而种下祸根。

在这个演讲中,我特别注意到张国荣作为一个专业演员的素养,尤其是这个时候他已经具备了导演和编剧的部分功底。依据如下:

“他说只要是有「心」的电影便可,什么类型都行,他说:『如果你想拍功夫片,那么便拍一出好的功夫片给观众看,你认为现在潮流兴六十年代的电影,便认真的去拍一部六十年代电影』。说到此他提到一部大家很喜欢的港产片『甜蜜蜜』,他说做演员的看戏比一般观众仔细,每一个细节都会留意得到,他指出一场在铜锣湾名店街的外景戏犯了错,道路出现双黄线,因为双黄线是在八十年代才有的,不应该在戏中出现。他认为电影人应要很认真的做好资料搜集,留心每一个细节。他特别提到另一部低成本港产片『香港制造』,它的成功在于故事和人物都是十分真实,有如现实生活所见到的一样,观众于是被剧情和演员的演技打动了,他说如果能够有多一点这样的电影出现,观众的信心便会回来。”

之前看到这个访谈时不以为意,但上个月偶尔看了电影课,国内的第一电影讲师周传基提到了电影中关于细节的处理,好莱坞最好的道具师读完剧本就知道剧中的钢笔应该用什么型号的,对于电影细节的处理如此准确就是为了让观众产生真实的代入感,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这位大师亦批评了当时中国电影对服道化方面的不够认真和准确,长久以往,电影的质量就越做越差。当时看到周传基老师讲到这段时猛然联想到张国荣港大演讲内容,如遭雷击,张先生对于电影的专业程度已远远超越了一个演员的范畴。

“演员拼到最后是拼文化”这是演艺界常说的话,艺术学院的老师更是作为真理去教导学生。

上面是北影的老师推荐给学生提高人文艺术修养的必读书目,看到熟悉的没有,《莎士比亚全集》《家》,部分书目和张国荣读过的相同。张对于各种角色的深刻理解和他爱学习,爱钻研一定是分不开的。九十年代复出后的他不大肆宣传,拒绝参加博噱头的社交活动,不喜欢夜蒲,喜欢宅在家里读书,听音乐,和老友打麻将。有音乐人曾评论说“张国荣提升了香港的气质,我们不再是文化的沙漠。”对张了解地越深,越是深刻地体会陈可辛的话“香港对于他太小了。”他与圈中才女叶童,林青霞互相欣赏,得黄霑盛赞,能让黄霑等文艺大家垂爱的除了张国荣的坦荡从容,更有他作为艺术家的才气和灵气。

内地著名编剧,北影老师徐皓峰在一次纪念节目上解读张国荣:

张国荣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不若凡夫俗子浑浑噩噩过一生,一般演员并不具备悲天悯人的胸怀。

形容张国荣归宿这个东西,当时有一个讲阮籍,就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我觉得用在张国荣身上还是蛮合适的。就是说你一不能无情,你不是无情的人,你不是希特勒。二你不能忘情,因为你一辈子做不了一个圆滑的人!那怎么办呢?与其一往情深,一旦一往情深了,这人肯定是要自毁的。那你这人生,就是一往情深,就是深到哪儿就到哪儿了(笑)。

张国荣的美就是说,因为有的人就是拿这个风华绝代来形容张国荣。有的人就讲,说你拿一个形容美女的一个词用在男人身上合适不合适?但是,其实风华绝代一开始它就是用来形容男人的风范的,就是“王俭风华首”,就是王榭风流,王家的王俭,他的风范是最好的。但是我们现在,中国的大多数男人,其实已经失去这种东西了。而张国荣他是很有意识的就是很注重自己风范的这种人,而且他也是有这种风范天赋。而且风是什么?风是指的诗,风人就是诗人。你这个人起码你有自己的一层诗意的存在,这样才可以。

徐皓峰: 张国荣其实是一个好的我们中国人本民族里边的一种比较高级的东西,我把这种风范给你展示出来了。(主持:就象你说的,他被赋予了一种文化的气质。一种很儒雅很优雅的那种略带忧伤的那种气质)

能够正确解读张国荣先生还是要在未来,从文化方面去解读他,现在的时间还是太短,网上的大众们有些还是用猎奇八卦的心态去看待理解这位艺术家,这对于张及他的作品是种侮辱。但是“一切将吹散”。八卦如同附在身上的灰尘,会被时间吹散。无聊的人和事终将过去,这一切张国荣在2000年回怼八卦港媒对于热情演唱会的抹黑时已做过预言“我相信六十年后还会有人听我的歌,但六十年后,还会有人看这种八卦报道吗?”

艺人比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也拼的是做人。加强自身素养,让作品屹立不倒才是艺人最需要的。毕竟怎样的抹黑都没办法从经典作品上把你的名字抹掉不是吗?


从艺人的素养论张国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