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年,牛蛙们虽然老了,但蛙粉们长大了

2018-09-01 18:41 作者:威廉打游戏  | 我要投稿



1987的时候,我爸和我妈还不认识,风华正茂的他们还在专心地为自己的人生学习打拼,“电脑”和“电子游戏”对他们来说,是两个完全陌生的名词。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在遥远大洋彼岸的英国,有一群和他们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成立了一家叫做“牛蛙(Bullfrog)”的公司,专做电子游戏。


这群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凭借各种天马行空的鬼点子和不走寻常路的游戏设计理念,在当时有限的技术条件下,创造出了无数经典耐玩的电子游戏,最终成为了和暴雪齐名的开发商。



《极道枭雄》、《上帝也疯狂》、《地下城守护者》,这些脍炙人口的游戏各自凭借不同的玩法和内容,赢得了大批拥趸。有些被翻译成了中文,飘洋过海来到了正在萌芽的中国市场,甚至在今天仍然被很多老玩家津津乐道。


如日中天的牛蛙,几乎做对了所有事——他们唯一的失误,是找了一家叫做EA的公司来发行他们的游戏。


牛蛙拥有的强劲开发能力和那些极具号召力的IP,让今天被称为业界毒瘤的EA打起了歪主意。



从1994年开始,EA开始大量收购牛蛙公司的股票,并于1995年完成了全面收购。


在那之后,EA便开始进行——它直到今天仍在进行——它最擅长的一件事:疯狂压榨到手工作室口碑的剩余价值,完全不顾及游戏品质和玩家需求。


终于,在1997年,牛蛙核心成员们受不了EA管理层只顾捞钱的丑陋嘴脸,被逼得纷纷离开了这家公司,自立门户。



曾盛极一时的牛蛙游戏,开始慢慢烟消云散。


那一年,它留下了它全盛时期的最后一款作品——《主题医院》。


这款以歪门邪道著称的“医院经营类游戏”,完全偏离正统模拟经营类游戏力求真实、严谨的设计理念,在前作《主题公园》的基础上,继续以胡逼搞笑、挖苦讽刺的风格开创“非主流模拟游戏”的游戏类型。



“大头症”必须先把病人的头打爆再重新充气,有的病人会得一种觉得自己是猫王的精神病,还有的会变成外星人、随地大小便,治疗仪器使用不当还会爆炸……


《主题医院》不强调井井有条但容易无聊的玩法,只追求爆笑、混乱、出乎意料。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意外”,让这个游戏的重复耐玩度变得极高。


随后,《主题医院》不出意外地同样被中文化之后引入中国,甚至还良心地配上了质量极高的中文语音。



然后,它就成了中国数代玩家的集体回忆。


《主题医院》在中国曾有多火?


这么说吧,80-90年这十年间出生的中国玩家,很少会有人不知道这个游戏。二十年后,仍有人抬出这个品牌来借势宣传自己。



可惜的是,随着牛蛙的正式解散,本来规划宏大的“主题”系列游戏,刚刚崭露头角便被EA一刀腰斩。


除了一些拙劣的模仿品之外,中国玩家梦想中的《主题公司》、《主题学校》、《主题餐厅》,似乎再也没有了成真的希望,许多人早已放弃了等待。


但是,在20年前的那场解散风波中,有两个年轻人没有放弃。



他们两个的名字,左边的叫做韦伯利(Mark Webley),《主题医院》的制作人;右边的是卡尔(Gary Carr),《主题医院》的首席美术师。


在牛蛙解散之后,他们从来都没有忘记“主题”系列的梦想。


1998年,均已从牛蛙离职的二人首次相聚,尝试在卡尔当时所在的Mucky Foot(烂脚丫工作室)重启这个系列游戏,但未能找到对此感兴趣的发行商。



2003年,烂脚丫关闭,卡尔加入了韦伯利的Lionhead(狮头工作室)任职,再次尝试复活“主题”系列,但当时由于工作室项目众多、开发能力有限,此事一直被管理层耽搁。


2016年,狮头被母公司微软解散,两人第三次相聚,成立了Two Points(双点工作室),终于得以全力开发“主题”系列的精神续作。


2018年8月30日,距离《主题医院》发售二十多年之后,《双点医院》正式登陆STEAM。



20年梦圆之后,韦伯利和卡尔在采访中兴奋地手舞足蹈。


只是彼时长发飘飘的少年,早已变成了两鬓斑白的大叔。


即便如此,岁月也似乎没有消磨掉哪怕一丁点他们对游戏的热爱。


在谈及自己的游戏和未来企划时,他们踌躇满志地说:“《双点医院》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接下来要打造一个围绕着同样主题的世界观,让更多的玩家喜欢上这个独特的系列。”



无论从哪方面看,《双点医院》的世界观,就是《主题医院》的世界观。


《主题医院》又回来了。


全新高清化和3D化的画面、流畅的60帧率、“辛普森”风格的粘土卡通人物造型,以及更多奇怪搞笑的病症、比病症更奇怪搞笑的治疗方法,还有那句:“请病人不要死在走廊上。”



第一时间玩过之后,我终于确定这就是20年前那个火遍全国的游戏。


只是我不确定,他还会像20年前那么火吗?


1997年的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多栩栩如生又精彩激烈的人生模拟、上帝模拟、历史模拟、战争模拟、驾驶模拟、生存模拟游戏……



那时候,在简陋的2D平面上规划一家小医院,然后看着小人们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生生死死,就是最大的快乐了。


可现在的玩家们每天有成千上万种选择,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双点医院》,在新世代玩家的眼中,跟一款放置手游有什么区别?


他们真的会喜欢这种没有宝刷、没有枪打、没有鸡吃的游戏么?


韦伯利和卡尔的《双点医院》,还有接下来的《双点公司》、《双点学校》、《双点餐厅》,会不会再一次夭折?



还好,看来我的担心似乎是多余了。


因为我似乎忽略了一件事。


那就是牛蛙们虽然老了,但是当年的小蛙粉们,却长大了:


“哇!牛蛙!支持!”、“补票补票!”、“牛蛙出品,必属精品”、“当年的我买不起,现在必须买爆!”、“虽然有点贵,但光是情怀就值回票价”。



原来,那群20年前在路边摊淘盗版光碟的小屁孩,现在早已长大成人,变成了STEAM社区里叱诧风云的中国老司机。


他们有了正版意识,也有了自己的收入。


他们知道自己当年欠牛蛙一份正版,也知道今天的《双点医院》来之不易。



诚然,现在这种仔细规划每一寸土地、摆放每一个物件,努力满足每一个员工、治好每一个病人的玩法,不如以前那么受欢迎了。


诚然,似乎没人想要再去了解每一个小人的需求和爱好、去阅读每一个病例和疗法,然后get到那些字里行间暗藏的黑色幽默了。



诚然,《双点医院》这款“老”游戏内容不丰富,画风不写实,有点小bug,还有点小贵。


但请韦伯利和卡尔大叔别担心,


老牛蛙,你们的梦想,我们接着。











-Hi!我想和热爱游戏的你,聊点好玩的-


在公众号【威廉打游戏】内搜索你感兴趣的游戏名字即可查看对应文章。如果没有图文推送,威廉也会看到你的需要,并根据每个游戏的查询次数,酌情发稿;如果你有任何关于游戏的问题,或者想找我约稿,也欢迎随时给我留言,我会在看到之后第一时间回复。


20年,牛蛙们虽然老了,但蛙粉们长大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