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易经》注解篇~【第八十六章】夬䷪(下篇-通说及讲解)

2023-08-20 23:39 作者:挖鼻侠  | 我要投稿

【前言】

《红楼莎》第八十二回叙林黛玉语:“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这虽是一句家常谚语,却包含着事物对立面的矛盾斗争在关键时刻非存即亡的不可调和的哲理。《夬》卦立义于“果决”,正是从阴阳矛盾激化的角度,强调阳刚必须以 “决断”性的气魄制裁阴柔,换言之,即“君子”应当清除“小人”,“正气”应当压倒“邪气”。

卦辞的基本意义,是喻示君子“决”小人的三方面要领:一是公正无私,宜于在“王庭”上公开宣判“小人”的罪恶;二是谕人戒惕,即以孚诚之心号令来人戒备“小人”造成的危害;三是以德取胜,说明此时不利于滥用武力,而要通过颁告政令来宣扬美德、使人诚服。准此三端,则处“夬”必能“利有收往”。

就六爻之象分析,本卦一阴高居五阳之上,恰如“小人”窃位得势、凌驾于“君子”,必被决除。显然,卦中阴阳爻的力量对比是十分悬殊的:以五阳之刚健盛长,制裁一阴之孤立困穷,足见阳胜阴败、正存邪亡是必然的结局。《彖传》指出 “刚长乃终”,即明此理。

然而,阳刚虽处优势,却不可掉以轻心,故爻辞时时发出处“夬”艰难的诫意:初诫“不胜”而往必有“咎”,二诫时刻“惕号”,三诫刚壮过甚有“凶”,四诫刚决不足则“次且”难进,五诫居中慎行才能“无咎”。可见,尽管以“五阳”的强盛要彻底清除“一阴”,也非轻而易举;那么,当“阴”盛之时若欲对之制裁,其艰难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了。

此中作《易》者所流露的“君子”戒防“小人”的用心,实甚深切。《折中》引徐几曰:“以盛进之五刚,决衰退之一柔,其势若甚易。然而圣人不敢以‘易’,而忽之。故于《夬》之一卦,丁宁深切,所以周防戒备者无所不至。”

【通说】

《夬》卦为阳已过盛而将消之象,故六爻爻辞无一吉、利字样,老子所谓“木强则折”,又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易经》多有趾、首等等字样,盖卦兆、爻象与龟兆之头、腹、足之占卜相关。

《说卦》所云“兑为羊”,可能与本卦上卦《兑》体的“牵羊”、苋羊相关。

《象传》的“夬,决也,刚决柔也”,《说卦》与之相同。《象传》分《大象》、小象》。《大象》释卦象、卦才,《小象》释爻辞。而细揣《彖传》实亦分为《大彖》、《小彖》。《大彖》亦释卦象、卦才,如本卦“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小彖》则释卦辞,如“扬于王庭”以下。

《象传》云“泽上于天,夬”,《序卦》的“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与《象传》相同;并且《吕氏春秋》亦与之相一致。《夬》为季春三月之卦,《吕氏春秋·季春纪》云:“是月也,命司空日:时雨下降,下水上腾……修利堤防,导达沟渎”,此犹“泽上于天,夬”。又云:“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纳,纳藏阳气),此犹“居德则忌”。又云:“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窌,赐贫穷,振乏绝,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此犹“君子以施禄及下”。

【讲解】

越是容易的事情,越要小心;越是认为轻而易举,越要慎重去考虑。在此我们通过学习《夬》卦了解如何做决断。

《夬》卦的卦辞为“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有正当性,要名正言顺。当看上去只有一个人做错事时,大家往往把所有责任都怪在他身上,但我们应该想今天为什么是自己做对了,说穿了就是因为他做错了,否则错的就是你。我们应该把他当作一面镜子,自己自律自我约束,以诚信号召大家,持续做对的事。我们解决事情,要收到大家都很愉快的结果。

《夬》卦的《大象》为“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我们解决事情真正的目的为何,不是为了报仇、不是为了争取利益,而是为了改变,让事物运转发挥其正当的功能。我们要清楚,物质的东西保留太多,对自己是没有好处的,但修养品德是无止境的,当然也不能标榜自己。

初九为“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决断初期要有勇敢的决心,但有勇无谋容易被利用,不会取胜还可能闯祸。

九二为“惕号,莫夜有戎,勿恤”。计划充分,合理执行,就不必忧虑。

九四为“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要有原则,把承上启下的工作做好,要好自为之。

九五为“苋陆夬夬中行,无咎”。秉持中道而行,为公不为私,才能让大家同心协力。

上六为“无号,终有凶”。水池没有满就不会溢出来。

【预告】

下一章姤䷫(上篇-原文及注释)。

《易经》注解篇~【第八十六章】夬䷪(下篇-通说及讲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